大家好,我是唐僧。
上次我們談到了被「五重封印」壓在五行山下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經菩薩點化,一心等待西行取經之人的解救。當然大家都知道,那個西行取經的人就是我,但是你可知道為什麼我會是如來佛祖「欽定」的西行領頭人?今天,我就把這件事攤開來聊聊。
西遊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觀音菩薩會如來心意,自薦到東土尋得取經人,如來佛祖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道:「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如來佛祖的一句話,已將西行取經人的應該具備怎樣的「資質」挑明。我不妨說說,你且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首先大家不可忽視「堅心」二字。
什麼才是才算是「堅心」呢?用直白的話講,就是堅定的信心。但信心的「信」從哪裡來?如何才是堅定?空口白牙無依據的亂講自然沒有說服力,那我們不妨從經典中找找依據。若信無根,則無信力,自然也就談不上信之堅定。那佛法中如何定義信根呢?《雜阿含經》646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定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在經文中佛陀明確五根之一的信根:四不壞淨。那什麼是佛所說四不壞淨呢?在《雜阿含經》833經有這樣表述:爾時世尊告離車難陀言:「若聖弟子成就四不壞淨者,欲求壽命,即得壽命;求好色、力、樂、辯、自在,即得。何等為四?謂佛不壞淨成就,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所以真正的信,是對佛法僧戒不壞的淨信。世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毀壞對佛法僧戒的信,深信的信心。《華嚴經》有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只有建立四不壞淨,對法有確切的認識,對佛與僧有正確的了解,才能真正的生出信心來。如果心中沒有法,依著世間的名氣到處去磕頭、去禮拜,都在盲從盲信當中啊!也只有「淨信」才能產生如法悲切的「願力」,和百折不撓的堅定「行持」,這才是佛法常說的「信、願、行」!也只有符合這樣的「信、願、行」才具備西行求法的資格。
其次,如來佛祖賜予的「錦瀾袈裟」也有很深的內涵。
錦襴袈裟又稱為「佛衣」,「佛衣」有二解,一解「衣」乃外在的形式,"佛衣"也者,經文詞句也,暗指依法;二解「衣」者「依」也,「佛衣」者,「依佛」也!能「依佛」、「依法」自然也就是佛法中的「聖賢僧」,受持聖戒也理所當然,所以「錦瀾袈裟」還是在強調四不壞淨。
再者,如來佛祖賜予「九環錫杖」也暗含深意。
在《佛說得道梯隥錫杖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世尊。云何名錫杖。云何而受持。唯然世尊。願敷演說。我等奉行。佛告迦葉。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所言錫杖者。錫者輕也。依倚是杖。得除煩惱。出於三界。故曰輕也。錫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錫言不回。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復染著。故曰不回。錫言惺也。持是杖者。惺苦空三界結使。明了四諦十二緣起。故曰惺也。錫言不慢。持是杖者。除斷慢業。故曰不慢。錫者言疏。持此杖者。與五欲疏。斷貪愛結。散壞諸陰。遠離五蓋。志趣涅槃。疏有為業。故曰疏也。錫言採取。持是杖者。採取諸佛戒定慧寶。獲得解脫。故曰採取。錫者成也。持是杖者。成就諸佛法藏。如說修行。不令缺減。悉具成就。故曰成也。由此可知如來賜予錫杖也是暗指依佛、依法而「信受奉行」的聖賢僧才是合格的西行領頭人!
由此再來看「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如來佛祖雖然短短數語,已將挑選西行之人的條件暗含其中,作為如來佛祖得意弟子的觀音菩薩,當然明白其中的深意!
而這些,在我唐僧看來,還不足以擔當西行取經的重任!也只有心中懷有如同世尊般普度眾生的格局與情懷之人,才不會成為只求自身解脫的「焦芽敗種」,才是符合西行求法普度眾生的不二人選!當把所有西行的條件明確,你也就明白了,我能成為西行取經的領頭人,不是託關係走後門,也不是天上掉餡餅的撞大運,而恰恰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佛道總是屬於有正信的人!
我是唐僧,我就是我,西行路上大智若愚的帥哥!繼續關注我,與我一起去探尋那西行路上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