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不少朋友也陷入了惆悵,要不要把TA帶回家見家長呢?
其實相對於七大姑大大姨的追問,誰還不想把TA帶回去呢?
但就是不知道,想要帶回去的那個人,有沒有真的想和我長久發展下去。
說白了,就是不確定對方是否真心!
好了,養生君這就毫無保留地傳授我的多年經驗,指引你做出正確選擇。
不要輕易嘗試哦,怕你會哭~#戀愛#
別問我怎麼那麼有經驗,因為我會「讀心術」!
眼睛會說,「我喜歡你」
大家都說,喜歡這種東西,捂住嘴巴,也會從眼睛裡跑出來。
無論你嘴上承不承認,人的眼睛總會不由自主地飄向自己喜歡的人,看看對方在什麼地方,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事情。
這可能就是多巴胺的作用吧,長時間盯著自己喜歡的人,眼睛都是閃閃發光的。
讀書的時候,有那種不能說出的暗戀,總會在課間操時,望向TA的位置;在下課時,眼神不由自主就飄過去了。觸不及防的眼神碰撞,又羞又惱~
通過觀察一個人看另一個人的「部位」,就能判斷出這個人的內心活動。
朋友們是否有玩過這樣一個遊戲:兩個人面對面,採取坐姿或者站姿,凝視對方的雙眼,儘量不要眨眼睛,持續兩分鐘,這時其實是可以進行眼神交流的。
愛意、恨意、慕意……全都偷偷跑出來!
人類行為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的視線區域在另一個人的眼睛到嘴唇區域時,TA在潛意識中是希望與對方發展長久戀情的。
心理學把這種對眼唇區域的凝視稱為「親密凝視」。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只盯著另一個人的其他「關鍵」部位,除非那裡有一個特別扎眼的異物,讓他挪不開眼睛。不然眼神就會顯得格外猥瑣,這就是被欲望控制的表現,那這個人就並不想發展長久的戀愛關係。
但不管看什麼部位,有些人還可能因為緊張、害羞等情緒因素,使得眼神「飄忽不定」,只能發出「飄忽不定的親密凝視」。所以,眼神只是我們觀察的重點線索之一。
除了眼神,身體也會「表達」對某人的愛慕之情。
身體指向「我喜歡你」
所有生物的本能,都是遠離不喜歡的東西,趨近喜歡的事物,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生物的運動軌跡,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判斷出,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無論是在辦公室坐班的打工人,還是在教室上課的兩腳獸,肉體可能被工資、成績等限定了活動範圍,但是潛意識卻會用「朝向」表現出內心的嚮往。
腳尖朝向
走路時,腳尖方向通常是我們的行動方向。站著不動的時候,腳尖朝向則代表我們想要去的方向。
有些人的腳尖總是指向門,這意味著他們渴望離開的心理願望。
當面對有好感、感興趣的異性時,腳尖會下意識地指向對方,因為喜歡使人想要靠近對方。臉的朝向、表情、態度可能出於禮貌,腳尖朝向表達的才是真實情感。
重心傾向
有時心上人會站在一個「蹩」腳的位置,讓腳「指」不到,或「指」的過程太痛苦。此時聰明的下意識會使用另一種「指」的方式,使身體的重心向喜歡的人傾斜。
重心使我們不用腿腳,也能發生位移。由重心的作用產生的位移,甚至可以改變由腿腳產生位移的方向。
在肢體語言中,重心也像指示牌一樣,會讓我們的軀幹下意識「指」向喜歡的事物。如面對面約會時身體的微微前傾。↓↓↓
在多人對話場景下,人會以重心偏移的站姿,指向自己喜歡的人。當你發現聊天人群中某人的重心總是「指」向某人時,ta可能喜歡ta。↓↓↓
面對喜歡的人,人類還會出現行為不受控制的情況。
我喜歡你,所以我模仿你
人們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越是生活得久的夫妻,長得越來越像,不僅僅是外貌上相似,連行為舉止、氣質等都有相通的地方,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
這就是傳說中的「夫妻相」!
關於「夫妻相」,人們有很多猜想,其中一個就是「後天模仿論」,即「變色龍效應」
人類有相互模仿的習慣,這種習慣可以促進個體間的交流、學習,還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心理學家巴奇和查特朗還發現,如果有人模仿了你的手勢或者身體姿勢,你會更喜歡他們。
長時間的模仿就會產生「動作同步」。「動作同步」就指在不知道對方想法的前提下,根據對方的姿勢、狀態迅速調整自己的姿勢、狀態。
研究單身酒吧而著稱的博士蒂莫西·佩佩爾認為,「動作同步」是由陌生人變成情侶過程中的最後一步。
你學廢了嗎?
要不要試一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