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村集體經濟!開江縣開源村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

2020-11-05 達州市廣播電視臺

開江縣永興鎮開源村依託優良的水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探索調整產業結構,建立起「大閘蟹·小龍蝦·魚」養殖基地。通過發展特色水產養殖,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秋末冬初正是大閘蟹上市的旺季,也是大閘蟹個最大、蟹膏最多的時候。今年,開江縣永興鎮開源村的大閘蟹喜獲豐收、銷路暢通。這段時間,唐紅每天都和同事們忙著打撈新鮮的大閘蟹。

開江縣永興鎮開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法人 唐紅:我們今年的產量非常好,長勢也很好。我們每畝達到100斤左右,大閘蟹最大的公蟹5.5兩,最大的母蟹是4.8兩,目前銷路也很好。

唐紅是開江縣永興鎮開源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開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法人。開源村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含氧量高,尤其適合魚蝦蟹的生長。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2018年,在村上工作25年的唐紅帶領大夥流轉閒置土地,著手建立「大閘蟹·小龍蝦·魚」養殖基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他們從外地引進優質苗種,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管理。並按照產業帶動、自主經營模式運作,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由村支兩委和股東代表進行經營,群眾代表對資金運作進行監督。

開江縣開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技術員 錢進:水質要求PH值,達到7到8.5之間,動物餌料跟植物餌料都要蛋白配比,到尾期了就是保持它不掉膘,所以說,每個環節都要環環相扣。

開江縣開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監事會委員 李三宣:村上集體經濟成立了理事會和監事會,在每個塘好多數字,都是兩個人以上都要籤字,賣出去,也是兩個人一樣籤字。監事會還是把這事監督得很好。

集體經濟發展起來,村上鼓勵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享受固定租金和分紅。同時,積極吸納困難群眾到基地務工,幫助困難群眾增收致富。

開江縣永興鎮開源村村民 塗心見:我們是貧困戶,脫了貧了,搞這個大閘蟹,我們就盡義務守,利潤多了就分點紅。

經過三年的發展,開源村特色水產養殖面積已經擴大到300畝。秋末冬初賣大閘蟹,冬季和春季賣魚,夏季賣小龍蝦,實現循環養殖,每一季度都有收入。如今,開源村的大閘蟹、小龍蝦遠近聞名,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僅今年的大閘蟹產量就可達到2萬斤左右,可實現產值50餘萬元。

開江縣永興鎮開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法人 唐紅:我們要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在技術方面不斷加大學習,在銷售方面進一步擴大市場,使我們開源村的大閘蟹、小龍蝦、魚走出開江,走向全國各地,不斷壯大發展我們的集體經濟,給大家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開江縣紙廠溝村:金絲皇菊鋪就金色致富路
    開江縣回龍鎮紙廠溝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集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於一體的金絲皇菊,不僅扮靚了鄉村大地,還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小菊花鋪就了金色致富路,做出了鄉村振興大文章。今年初,紙廠溝村通過流轉盤活村民閒置土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金絲皇菊100畝。
  • 面嶺村通過肉兔養殖 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日,三官廟鎮面嶺村肉兔養殖場中1200多隻肉兔活蹦亂跳等待出欄,這是養殖場建成以來第一批肉兔,到時將會給村集體經濟創收2萬多元。 養殖場內,只見一排排兔籠,白色的小兔子在飼養員的精心管理下毛色光亮。它們或覓食,或嬉戲,或打盹……,憨態可愛,讓人禁不住想伸出手去摸一摸。
  • 涼山西昌:下足「繡花」功夫壯大村集體經濟
    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計劃2020年消除「空殼村」西昌市將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脫貧攻堅、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等工作緊密結合,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機銜接,幫助群眾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西昌全市244個村中有集體經濟收入的219個,超過100萬元的村有5個,5萬元以上的村有65個。全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總體目標:計劃在2020年全部消除「空殼村」。
  • 湖南省安化縣特色水產養殖蓬勃發展
    近年來,湖南省安化縣堅持把發展特色水產養殖作為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民收的重要抓手,積極採取措施進行引導扶持,促進漁業生產名特並舉,後勁十足。全縣已發展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10600畝,其中甲魚500畝,牛蛙300畝,石蛙200畝,特種水產品年產量達160噸以上,2013年新增石蛙養殖面積300畝、馬口魚面積600畝。
  • 古城鎮:積極發揮當地人才作用帶動集體經濟發展
    9個村委會每年分別增加8萬元的集體收入,並為全鎮提供8萬元的精準扶貧保障資金,解決了原永聖域鄉9個行政村集體經濟長期為零的狀況。鎮政府把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的150萬元投入到古城鎮奶牛場,使原古城鄉16個行政村每年每村可增加11500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為當地農民提供60多個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 賀州八步區:多措並舉「破殼」壯大村集體經濟
    廣西新聞網賀州12月18日訊(通訊員楊小琴 李泉 葉瑩)發展集體經濟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賀州市八步區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途徑,通過創建合作社、培育試點村等有效措施,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輻射帶動八步區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 廣西德保:「百農香」香米帶富百農村 村集體經濟破百萬
    2018年8月,在反覆調研論證基礎上,梁祖城大膽提出改變依靠種養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傳統方式,另闢蹊徑,因地制宜在百農村創辦微型榨油車間,打造百農村農產品品牌——「百農香」花生油。2019年底,「百農香」成功註冊商標,以花生油為主的「百農香」系列農產品,也於2020年7月被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扶貧產品。
  • 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一起來看看瀏陽這七個「典型村」背後的故事!
    一鼓作氣背後,鄉村振興鏖戰正酣,一批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典型村莊湧現了出來。它們有的發展「土地合作型」經濟、「資源開發型」經濟,有的發展「物業經營型」經濟、「鄉村服務型」經濟,讓村級集體「錢包」鼓起來的同時,也有效助推了鄉村振興發展。近日,瀏陽日報記者走進這些典型村,實地探尋感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背後故事。
  • 陸川縣珊羅鎮大山村:引進奶水牛養殖項目 發展村集體經濟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大山村通過引進奶水牛養殖產業和光伏發電項目,合資購買標準廠房,出租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等方式,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為村裡脫貧致富注入了力量。闢扶貧新路 引進奶水牛養殖項目大山村有32個村民小組,共2219戶7957人,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423人。
  • 江門新會區大鰲鎮獲得「廣東省特色水產養殖示範鎮」稱號!
    江門新會區大鰲鎮獲得「廣東省特色水產養殖示範鎮」稱號!2017-08-31 23: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大鰲發布        瀏覽量: 5854 次 我要評論
  • 新疆昌吉市榆樹溝鎮5000畝巨菌草,帶動村集體經濟壯大
    這幾天,榆樹溝鎮牧業村的老陶逢人就說:「今年的巨菌草長勢很不錯,估計又是一個豐收年!希望咱們牧業村的老百姓一塊兒掙錢過上好日子。」老陶名叫陶劍波,是榆樹溝鎮牧業村的種植大戶,2019年初,榆樹溝鎮黨委爭取援疆項目,積極與福建農林大學對接,成功引進了巨菌草種植項目,在牧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引領下,老陶成為第一個參與種植的老百姓。
  • 峨眉山市委書記高鵬凌:全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高鵬凌指出,村兩委要在政策宣傳、股權分紅、招商引資等方面多下功夫,積極尋求專業指導,形成共同增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走出一條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特色路子。座談會現場 供圖 峨眉山市委宣傳部  座談會上,在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和與會人員的意見建議後,高鵬凌指出,隨著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脫貧攻堅普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峨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前期通過合村並組,進一步整合資源、建強支部,下一步要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 南京溧水晶橋芝山村創立綜合社盤活集體經濟
    「以前的合作社,基本都是種植、養殖類的專業合作社,芝山村綜合社以集體經濟為依託,囊括全體村民。」李其軍介紹,綜合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讓全體村民成為「股東」,實行「保底分紅,盈利共享」的分紅方式。
  • 鄉村史記丨江蘇金湖軍舍村:靠水吃水新「吃法」 吃出幸福味道
    軍舍村正是靠著白馬湖,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軍舍村黨工委書記柏廣友告訴記者,村民以前大部分都在白馬湖圍養捕撈。「當時村裡在白馬湖區有4000畝水面,全村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在湖區靠圍養承包經營吃飯。」那時候村集體經濟條件很好,每年村集體收入在100萬以上,在全市名列前茅,是全市的經濟十強村。但是,這樣的圍網養殖也給軍舍村的「母親湖」白馬湖帶來了嚴重的損傷。
  • 石樓縣小蒜鎮轉角村委以肉兔養殖創辦集體經濟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如何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委、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始終是轉角村黨支部思考的問題。2017年底,轉角村黨支部書記劉平則,在遠赴山東聊城等地進行多方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決定發展肉兔養殖。養殖場選在前轉角村紅峁渠,這裡原本是塊不成規則的溝壑坡地,經過推山填溝,平整出佔地近20餘畝的平整場地。
  • 準旗這個村把小兔子養成大產業
    大溝村人均耕地少,人口偏老齡化,為打破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大溝村三委班子先後到河北、山西等地考察,經過多方對比分析後,決定發展肉兔養殖。2019年3月,按照「企業 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大溝村成立了準格爾旗玖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修建了4000平方米的大溝肉兔養殖基地,引進了400隻種母兔和80隻種公兔,把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肉兔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產業,大力推廣並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大力發展加州鱸魚水產養殖—— 鱸魚「得水...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大力發展加州鱸魚水產養殖—— 鱸魚「得水」促增收2020-12-17 15: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邢臺日報        瀏覽量: 2522 次 我要評論 &nbsp走進南和區老洪家庭農場,養殖鱸魚的河面已經冰封,除了留存的越冬實驗鱸魚外,其他均已銷售完畢。
  • 汝南縣金鋪鎮大力發展特色養殖促進農民增收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吳國華 通訊員 李超 王如意)7月16日下午,汝南縣金鋪鎮人民政府鎮長賀軍一行在金鋪鎮徐莊村支部書記常會的陪同下,到徐莊村鴕鳥養殖戶王永軍家了解鴕鳥養殖情況。一進養殖基地,王永軍就熱情招待,並帶領大家參觀他的「寶貝」,經他介紹,鴕鳥養殖基地由他的宅院改建而成,2018年開始籌建,目前共飼養了有30多隻鴕鳥,個個都肥大健壯。他還拿來鴕鳥蛋給大家參觀,賀鎮長高興地捧起鴕鳥蛋,並對他說,鴕鳥養殖很具有特色,要把它做好,做大。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領頭羊 帶頭搞發展|七星關區阿市鄉頭莊村黨...
    今年我們村兩委結合實際,創辦了「七星關區阿市鄉頭莊村時代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由我任合作社法人,頭莊村全村88戶建檔立卡戶及部分群眾直接入股參與發展,促進頭莊村農業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今年初,我們決定利用村內閒置菸葉育苗大棚2.5畝與種植大戶合作發展草莓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