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上有懶惰性,缺乏危機感,可利用青蛙效應來破解

2021-01-09 寒石冷月

某天,有位一些家長和我聊天,她講:「我的孩子很聰明,可就是在學習上特別懶惰,真怕這樣下去孩子就毀了前途。」

在聽這位家長說話的時候,我認真觀察她,發現她對孩子的未來有著很強的心理危機感,同時那種焦慮情緒會不時從話語中瀰漫開來。

有相似感受的家長應該不在少數,如果去分析其共同特徵,主要有這幾條:

1、試圖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媽媽們任勞任怨做著保姆。

2、努力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哪怕是花重金買學區房。

3、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學業上,很少從育人角度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與學習技能。

4、孩子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學習,只要看到孩子玩的時間多,就會內心不安。

5、當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時,家長情緒就會很糟糕,有時會向孩子發火。

可當我們去觀察帶有焦慮與危機感家長的孩子時,我們又會發現截然不同的場景,大部分孩子絲毫不會察覺父母內心的苦楚,相反還會反感他們總是盯著學習,總是過度關注他們的成績。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兩個對立面,一面是家長想介入對孩子學業的幹涉,另一面是孩子不想父母參與其中。

最終,家長們會發現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家長越是過於操心孩子的學業,孩子越加變的懶惰;家長越是危機感十足,孩子越是對自己的學業持所謂的態度。

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呢?今天寒石冷月就結合「青蛙效應」心理學現象來給你進行分析,而後再給你一些建議,或許能夠解你的燃眉之急。

一、「青蛙效應」實驗現象。

將一隻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會觸電般立即竄出水面。而如果把青蛙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裡,然後慢慢加熱,結果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青蛙並沒有躍出水面,而是被活活煮熟了。有試驗者想知道在多高的溫度下,才能讓青蛙有逃生的意識,通過反覆實驗,最終發現青蛙可耐受的臨界溫度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超過這個溫度,青蛙就失去一躍而起的能力。

二、結合孩子在學業中的懶惰性和缺乏危機感,解讀「青蛙效應」。

1、孩子對學習動機的反映。

當問孩子:「你每天去上學,是給爸爸媽媽學,還是給老師學啊?」

有的孩子回答:「給我自己學習。」

有的孩子則回答:「給爸爸媽媽和老師學。」

兩者有什麼區別呢?你聽聽下面家長和老師的話就有答案了。

如有的家長就會經常說:「別玩了,趕快給我寫作業去。」「瞧瞧,你這次考的成績,你就給我考這點分數?」

同樣,有的老師也會這樣說:「這次期末考試,我們成績很不理想,我費盡所有精力,你們就給我考出這樣的成績,我真是失望啊。」

如果家長和老師們從孩子一年級開始,就不停地強調孩子為你而學,保證孩子在學習上的動機就會出問題。結合「青蛙效應」來理解,就如同你人為給孩子放置了一盆溫水,孩子長年在這盆學業的溫水中感受著為你而學的氛圍。

2、孩子在學習中的懶惰由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如果在他們思想意識中只有兩件事,一件是學習,另一件是玩兒,而基本生活技能或勞務勞動都不參與,慢慢就會傾向於喜歡玩兒而不喜歡學習。對於玩兒來說,完全沒有壓力,屬於純粹放鬆性的娛樂活動,但是學習不行,有作業要求,有考試成績,還有排名評比,甚至由於沒有經常性體力勞動鍛鍊而感覺學習累等。當孩子感覺學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在約束著時,就會選擇逃避,繼而把注意力放在玩上面。

結合「青蛙效應」來理解,當一個孩子缺乏勞動鍛鍊,缺少生活基本技能學習,長期生活在安逸享受的物質生活環境中時,他們就如同進入溫水中的青蛙一樣,很享受父母所提供的安逸的生活。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生活環境一直如此,再加上有溺愛與縱容,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完全缺少了上進的動力。

有些孩子儘管在學習上被家長或老師批評了,但是由於學習動機是為他們而學,往往並不能觸動孩子們在學業上的自尊和上進。同時由於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讓孩子們缺少了突破自我的動力。就如有些家長經常說:「我們這代人苦吃的足夠多了,絕不能再讓孩子重複我們吃過的苦,我要給他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也恰是這樣的思想嚴重影響了孩子為改變自己未來命運而努力學習的動機。

3、家長對孩子學業的危機感和焦慮情緒,孩子理解和接受不了。

對於已經習慣於每天養尊處優的孩子們來說,只要學習動機出現問題,很容易把學習當成是一種形式來對待。看似每天都去學校上學,但是孩子坐在教室裡心思卻不在學習上。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學習的專注力,成績自然上不去。

當家長為孩子不斷下滑的成績和糟糕的學習態度而有危機感時,很容易對孩子產生心理不滿,可是儘管這樣,孩子往往不會錯誤地理解父母對他的態度,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用更叛逆的行為來應對父母的態度。

如果家長想用批評或責罰手段試圖刺激孩子,讓孩子產生學習動力時,實際上你的刺激完全起不到多大作用,用「青蛙效應」來解釋,就是你長期讓孩子在溫水中浸潤,你的有限刺激已經無法讓孩子自尊心發揮作用。

三、利用「青蛙效應」,來改變孩子懶惰性,需家長從育人層面深入。

1、家長需從重視培養孩子學習生活技能做起,從而改變孩子生活態度。

既然家長朋友們清楚「青蛙效應」本質是過於安逸的環境讓孩子缺少了上進心,那不妨從重視培養孩子生活獨立能力著手。如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中來鍛鍊他們的家庭責任感,在很多學業優秀的孩子身上,都有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因為家長們不會代替孩子學習勞動的機會,當孩子經常性做家務時,反而有助於他們願意動手、動腳、動眼和動腦。而這些恰有助於孩子在學習上面發揮主觀能動性。

當孩子經常參與家務勞動時,家長要適時肯定、鼓勵與讚美孩子的付出,這會讓孩子擁有成就感,繼而更願意積極參與。當孩子喜歡做家務並長期參與時,他們的生活態度就會變得越來越積極。而學習態度也恰是生活態度的一種表現,只要家長掌握這些,相信你不會再忽略培養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學習,而這正是改變孩子學習懶惰的根本所在。

2、家長要改變心態,適當給孩子製造一些學業上的心理危機感。

最近幾天,有一條新聞上了熱搜,在某高中上晚自習時,老師讓全班同學從教室裡出來,站在走廊裡觀看學校對面建築工地上工人施工。當時天氣非常寒冷,當同學們看到工人們不懼嚴寒加班工作時,內心都受到了觸動。而老師只稍做引導,就給同學們製造了學業上的心理危機感,如果你們再在不努力,將來極有可能像這些工人一樣,因為學歷低,為了生存,只能多吃苦。

對於家長來說,真正擁有心理危機感的主體不應該是你,而應該是孩子。因為孩子只有清楚是為自己而學習,是為了將來走向社會能有很強的競爭力,才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才會從現在開始發奮圖強。雖然改變心態有難度,但是家長們必須要下功夫去做改變。因為你的心態決定著你對孩子教育和培養的方式。

3、做有原則與底線的家長,要重視家規建設,構建孩子內心秩序感。

縱觀那些懶惰性很強的孩子,往往都是從小到大都被父母或家中老人溺愛與縱容所致,這本身並不難理解,當大人們習慣於侍候孩子,為他們提供最優越的生活條件時,孩子們自然就習慣於享受了,就如同在溫水中的青蛙一樣。

想改變孩子的懶惰心理,家長必須要徹底克服育兒觀念,從育人層面出發,你必須要有育兒的高度責任感,清楚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基本生活獨立能力,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好孩子,才能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意識。如此說來,家長必須要有原則與底線,不該你包辦代替時,絕不能伸手替孩子去做本應該他們自己去做的事。

當然,想讓孩子從懶惰中走出來,還需要重視家庭規則的構建,可別小看家規,好的家規可以成為孩子行動的指南。在一次家長會上,班主任讓一位優秀生的家長分享經驗,家長只短短說了幾句話,她說:「在我們家裡,特別重視家規建設,很好地落實了兩條內容,一是不勞者,不得食;二是今日事,今日畢。」

結束語:結合心理學現象「青蛙效應」的解讀,相信聰明的家長一定會領悟到一個道理,當我們處心積慮為孩子營造過於安逸的物質生活環境時,還必須要重視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如果孩子的思想品質得不到很好培養,肯定會讓孩子在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中學會懶惰。由此說來,家長必須要改變育兒觀念,絕不能再不能整天無端焦慮,而是應加強家庭教育知識學習,理清你的育人綱目,切實做好落實工作。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感官協同效應: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案例:三角形運算題讓很多小學生都頗為頭疼,可小華卻是個例外。不管碰到多麼難的三角形題目,小華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寫出條理清晰的解題過程。因此,他在班上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小華之所以成績這麼好,不是因為他有什麼特殊武器,而是因為他運用了感官協同效應來學習數學。
  • 營銷拆解:轉化率飆升,沉錨效應的利用案例和破解方法
    沉錨效應又叫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判斷的時候,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那我們要如何利用錨定效應,來實現轉化率的提升。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其實,妹妹之所以不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多是因為缺乏憂患意識,因此,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什麼是"青蛙法則"? 不少家長應該都知道溫水煮青蛙,而"青蛙法則"其實指的就是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 在實驗當中,有些在溫水當中的青蛙因為過於舒適而忘記自己在鍋爐裡,等到鍋爐燒開之後為時已晚,因為鍋蓋已經蓋上了。
  • 賽鴿引種與青蛙效應
    前幾個月,一同好學弟給我講了一嘴:「現在一些鴿友引種就是犯了青蛙效應的大忌,早早晚晚會把自己玩死!」青蛙效應,我以前聽過,今天上網搜了一下:青蛙效應(frog effect)是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盆溫水裡並逐漸加熱時,由於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於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青蛙效應啟示人們要時刻具備危機意識,居安思危、防微杜漸。
  • 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瓦拉赫效應」,輕輕鬆鬆發現孩子的長處
    瓦拉赫效應指的是孩子智能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每個孩子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我命由我不由天」,瓦拉赫效應的核心在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發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 叉叉助手獨家首發旅行青蛙iOS自主修改破解漢化版
    目前市面上免費漢化破解版的「旅行青蛙」都充斥著無窮無盡的廣告、不間斷的蘋果掉籤無法認證、頻繁的閃退、不完整的漢化、無法由自己控制的旅行加速等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叉叉上都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完美實現自主修改旅行青蛙遊戲屬性,任意修改三葉草數量、控制旅行加速返程時間、控制抽獎概率,將遊戲選擇權交給玩家。
  • 鳥籠效應對孩子的作用很大,能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不妨試試
    鳥籠效應對孩子的作用很大,能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不妨試試家長比孩子擁有更多的閱歷,爸爸媽媽都知道學歷很重要,所以才會如此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對學習並不感興趣,更別說讓他們自己主動的學習了。
  • 你認為孩子利用網絡學習有好處嗎?究竟該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學習
    現在的通訊工具越來越發達,現在孩子也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習,可以通過用平板電腦或者是智慧型手機都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第一題目中設置的這個問題,孩子有必要在網上在線學習嗎?我的觀點如下。首先網絡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方便,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的了解,這個世界孩子在網上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知識的途徑也更加的便捷,所以通過網絡學習,孩子可以掌握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學不到的知識。所以我們要正確地利用網絡這一媒介,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
  •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幹,是陷入「海格力斯效應」,退一步能海闊天空
    永安是一個挺文靜的孩子,他除了學習成績不太好,其他方面都不錯。但是他的父母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因此對於永安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他們看到孩子一直提不上去的成績的時候感覺到十分的鬧心。在孩子六年級要升初中的時候,他的父母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於是他們整天訓斥孩子不好好學習,一天就只知道玩耍。
  • 孩子懶惰不上進?棍棒教育是傷害,了解「馬蠅效應」培養自律娃
    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不免要大發雷霆,呵責孩子趕緊去寫作業。結果孩子常常是表面上應和身子卻不動。直到家長過來把他揍一頓,拎起來丟到書桌旁,他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開始寫作業。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免會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呢?其實棍棒教育是種傷害,不妨了解一下「馬蠅效應」,巧用科學方法,培養孩子變自律。為什麼孩子懶散不上進?
  • 叉叉助手iOS《旅行青蛙》100%旅行加速漢化破解版
    叉叉助手iOS《旅行青蛙》100%旅行加速漢化破解版   迷上養蛙的你,還在為遲遲不歸的蛙崽發愁嗎?叉叉助手重磅推出「旅行青蛙」防閃退極速旅行破解漢化版,iOS\安卓雙端完美實現全中文漢化、無限三葉草,還有旅行時間加速,極速旅行,極速搜集明信片,讓你不用天天在家等蛙崽!更多養蛙消息可以加群668239301和關注叉叉助手公眾號(xx-zhushou)消息發布。
  • 防閃退 叉叉助手iOS旅行青蛙100%旅行加速漢化破解版
    迷上養蛙的你,還在為遲遲不歸的蛙崽發愁嗎?叉叉助手重磅推出「旅行青蛙」防閃退極速旅行破解漢化版,iOS\安卓雙端完美實現全中文漢化、無限三葉草,還有旅行時間加速,極速旅行,極速搜集明信片,讓你不用天天在家等蛙崽!更多養蛙消息可以加群668239301和關注叉叉助手公眾號(xx-zhushou)消息發布。
  • 想讓男人愛你愛到無法自拔,「棄貓效應」是關鍵
    它需要兩個人在平淡的生活中,適當地增加一些「新鮮感」,也需要在付出過多的時候提升一些「危機感」。愛情,說白了是需要與被需要的過程;可這份過程從不是一個人的需要和另一個人的不斷付出,而是雙向的奔赴。畢竟當一個人得到太多之後,很容易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從而忽略對你的在意。
  • 孩子假期學習不自律?魚缸效應啟示:老師建議家長,記住1個原則
    本文由@名師講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一共2224字,閱讀大約需8分鐘。作者 | 名師講學習方法前段時間期末,經常會有家長打電話來:「老師,我家那個孩子,我天天盯著他的學習……能操心的事情都給他安排好了,可是他的成績就始終看不到進步,這是怎麼回事?」
  • 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怎麼辦?李易峰: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結果不一樣
    西漢時期,一名叫匡衡的孩子白天要幹農活沒時間讀書,他想用晚上的時間來學習,因家裡沒有蠟燭而煩惱,因太想讀書了就在自家的牆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來讀書。他想讀書的動力,使得他想方設法的能讀到書。最終成西漢萬人之上的丞相。這就是鑿壁偷光成語故事由來,它久傳不衰依然是激勵無數人學習的動力。也許有人會問李易峰學結他和孩子們的學習有什麼關聯之處嗎?
  • 孩子成長總安於現狀?家長巧用「跳蚤效應」,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
    對於有孩子的家長來說,家長們更希望孩子能夠努力上進,力爭上遊,不僅在學習上能夠在班裡名列前茅,在生活當中也能成為一個人見人愛,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王女士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所以經常給孩子灌輸一種努力上進的觀念。
  • 饑荒青蛙與食人花相互利用方法圖文解析 青蛙打食人花技巧
    《饑荒》大家都知道青蛙打人會掉東西,讓青蛙打食人花大家知道嗎?食人花吃東西是有消化周期的,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饑荒青蛙與食人花相互利用方法圖文解析,教給大家怎麼用這兩個生物來刷肉,還不會的同學一起來學習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眾所周知青蛙打人會掉東西。然而青蛙打食人花你們試過麼?
  • 家長別"拔苗助長":孩子不該過早學習英語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社科院翻譯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張樹華對此則有不同聲音。他提出,小學全面開設英語必修課應當緩行,少兒英語也應和升學脫鉤。    張樹華委員認為,小學一年級就開設英語必修課,擠佔中文、數學以及文體活動時間,加重小學生的負擔,是一種急功近利、提前透支、拔苗助長的做法。從長遠看,最終效果也只能形成「一時泡沫」,得不償失。
  • 我女兒哪裡錯了,站著的青蛙就不是青蛙?老師:看清楚青蛙動作
    小米試卷上是卡通青蛙,一共有六隻站著的青蛙,而老師出了填空題,「一隻青蛙__條腿」,接著要寫出算式與口訣。 小米堅持自己沒錯,「青蛙是站著的,上面是胳膊,下面才是腿。」媽媽聽了女兒的話,覺得特別有道理。她果斷地給老師打了電話,「試卷上的青蛙就是兩條腿,我女兒哪裡錯了?」
  • 管理學十大著名「效應」
    啟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們生活中的芸芸眾生,我們要著眼未來,勤於思考新的問題,勤於學習新的知識,不能過「今日有酒,今日醉」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醉生夢死的生活,到頭來將是非常可悲的!  5、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群就跟著往哪裡走。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