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部同名動畫裡我記住了它的名字——馬達加斯加,這裡不僅有寶石、猴麵包樹、嬌豔的陽光,更有羅非魚、狐猴、峰牛,但真正讓人有感觸的是,和馬達加斯加人相處的那些日子。通過我的司機勞朗先生我認識了其他亞非人,和稻田、河岸、海灘、魚市場的那些本地人,短暫地相遇、相處後,仿佛看到了這片紅土地的過去與現在。
1. 泉水鎮和寶石鎮,在河岸晾曬衣服的場景是馬達加斯加最常見的景象,有時候女人們也會不理路人,一邊在河裡洗澡一邊洗衣服。河水是渾濁的,帶著紅色泥沙的顏色。一路上我總在懷疑衣服是洗不乾淨的,這一點瑪南貝村的人完全不用擔心,他們村子裡有泉眼,湧出甘甜清澈的泉水,所以這裡也被稱作「泉水鎮」。(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馬達加斯加有豐富的礦藏,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出產地。在河谷地區,挖河床的多是婦女和兒童,撿到的寶石價格低廉地賣給遊客,很久以後他們才知道這些「彩石」價值不菲。在馬達加斯加的南部的「寶石鎮」,原名叫伊卡拉拉,原住民只有40多人,1988年這裡發現高質量的寶石,人口激增到6萬多。挖寶石人一天的工資僅有12塊人民幣。寶石產區附近的豪華住宅裡住的大部分是斯裡蘭卡人和泰國人,外來的富商對寶石進行加工後再賣個好價錢,那頂得上挖寶石人半輩子的收入。(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2. 在勞朗先生家做客,雖然不缺水,但它還是馬達加斯加人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即使在旅遊城市停水是家常便飯,伴隨著停水還有停電。我住在穆龍達瓦的酒店時,在浴室裡放了幾桶水,老闆專門叮囑,如果停水了,就用桶裡的水往身上舀著衝洗。去我的司機勞朗先生家做客。勞朗先生一家住在一棟很大的法式房子裡,在與周圍簡陋得近乎原始的房子對比下,立刻顯出了主人的身份。吃飯前我準備洗個手。在馬達加斯加多日,我根本沒有飯前洗手的想法,有時剛抓完一隻變色龍就拿起一個炸菜丸子吃,本想洗完手再吃飯給人家個好印象,但這卻給他們製造了一些小麻煩。聽到我的提議後,勞朗先生的妹妹帶我去了一樓的廚房,她從水缸裡舀了一杯水,然後一邊往我手上澆水,一邊讓我搓洗,沒有用香皂,舀完一杯又舀了一杯,我尷尬地匆匆結束這個不該有的環節。那一缸水是他們才從井裡費力壓上來的。這個小要求讓我覺得在一個即使富裕的家裡也顯得有些做作。(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3. 20萬和8000萬,馬達加斯加是個古老的島嶼,這裡生活著眾多奇妙的生物,據統計馬達加斯加島上大約有超過20萬種的動物和植物都是這個島上獨有的,這是馬達加斯加在8000多萬年前離開非洲大陸的結果。很多紀錄片在描繪馬達加斯加的時候肯定不會漏掉馬達加斯加狐猴和變色龍。馬達加斯加被稱作「狐猴之島」,全世界20多種狐猴都生活在這裡。最為人熟知的是環尾狐猴,很常見的還有大狐猴,後者看起來像猴子,又像狐狸,臉又有點像狗,長著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尾巴短的叫短尾狐猴。(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4. 要嫁就嫁個偷牛漢,峰牛(也叫駝牛)也是隨處可見,在田野,在城市都有它們的身影,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背上的駝峰和頭上有一對又長又尖的角。牛車也是人們日常的交通工具。馬達加斯加人對於牛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崇拜,牛要受洗,一個星期休息一天,如果和汽車狹路相逢,汽車必須停下來讓道。馬達加斯加還有個獨特的習俗——偷牛。偷牛在別的國家被當成違法行為,但在這裡偷牛代表著勇敢和智慧。誰偷的牛多,誰就最厲害,最受女孩兒歡迎。惜牛如命的主人會拼命保護牛群,所以偷牛不僅需要膽大心細,更需要機智和勇敢,所以勝者往往贏得尊重,而偷牛也成為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的必備條件。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偷牛變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近些年持槍搶牛危害社會安定。政府試圖引導人們改變習俗,效果顯著,偷牛求婚的風俗已漸漸消失。但偶爾還會爆出一條新聞:馬達加斯加人槍殺了十幾個偷牛人。(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5. 我是亞非人!馬達加斯加挨著非洲大陸,但是生活上更接近於亞洲。。如果從馬達加斯加島的東海岸到西海岸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能看出差別。東海岸的各個族群大部分是淺棕色皮膚、身材矮小,吃米,崇拜牛,接近於亞洲的民俗習慣。在中部的麥利納人人數較多、勢力較強,其上層特別是婦女很像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人,在西海岸靠近非洲大陸的各族群,他們膚色深黑、捲髮、唇厚、凸額、鼻子扁、鼻孔大、身材高壯,有濃重的非洲人的特徵。就是這樣一個島,因亞洲人和非洲人奇妙的融合而誕生了一種新世界,連馬達加斯加第一任總統齊拉納納也說,馬達加斯加人是唯一真正的「亞非人」。馬達加斯加人的生活哲學樸素又簡單,可以概括成「Mora Mora(慢慢而來,別著急)」。大概就是它讓這個國家安逸又美好。(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6. 捕魚村與魚市場,在穆龍達瓦有一個奇妙的漁村,漁村裡住著一群特別的捕魚人,通往漁村的唯一辦法就是劃獨木舟越過河與海的交匯處,再穿越一片沙丘。漁村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莫三比克海峽的岸邊捕魚為生,莫三比克的暖流使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人們不用遠航捕魚,只要幾個家庭共同拉一張大網即可。男人們划船、拖著網到海水稍深的地方,女人們在淺水區布網,等魚入網。並不需要漫長的等待,不久就會有人下令拉網,此時孩子們最興奮,手裡還提著上一網捕獲的魚串。(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等到漁網拉到離岸很近的地方,女人開始收大網裡面的小網,小網裡是小魚小蝦,等收完小網,不多久大網就被人拖上岸。每一網都是滿載而歸。漁民們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分魚,然後到幹一些的沙灘,那裡有塗著黃色「防曬霜」的女人在等著把收穫的海產品根據大小、種類分到各色容器裡。揀魚的女人隨意地坐在沙地上,聊著天,根本不擔憂那些捕魚的男人收穫如何,她們身後就是漁村。漁村簡陋極了,孩子們大都沒穿上衣,有的在自家的院子裡養狐猴,頭上套個塑膠袋都可以令他們開心半天。(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魚會拿去穆龍達瓦的市場裡賣,但在魚市裡多見的卻是河裡的魚——羅非魚。羅非魚的全名應該叫莫三比克羅非魚,因為羅非魚的原產地是莫三比克海峽的兩岸。集市上熱鬧極了,螃蟹的賣法很有意思,它們被關在用樹枝編的筐子裡,每隻螃蟹被溼泥包裹,看起來像一個大泥蟹。每隻螃蟹都活蹦亂跳的,像剛捕上來一樣。螃蟹一個個都如臉盆一樣大小,價格只有幾毛錢人民幣,魚蝦就更便宜。(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7. 巧遇蕾蒂希亞,在穆龍達瓦遇見一個有趣的人,她既不是非洲人、也不是亞洲人,她講法文、英文,也講馬達加斯加文,和我聊天時用德文。她叫蕾蒂希亞,60多歲,生在比利時,一個靠近德國的小鎮上,後來在德國哥廷根讀書,嫁給了一個英國人。幾年前,蕾蒂希亞的丈夫要回英國,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但蕾蒂希亞執意留在馬達加斯加。她說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有多瘋狂。後來,她把90多歲的母親也接到馬達加斯加共同生活。(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蕾蒂希亞和丈夫都是地質學家,他們曾迷戀於馬達加斯加的地質,作為工程師跟隨鑽井船出海。蕾蒂希亞做過會計師、稅務顧問,在電視臺工作過,還做過房地產開發,直到她和丈夫到了馬達加斯加。她和丈夫在這裡有一棟大房子和一艘船。他們花了3年動手設計房子,從一根一根木頭開始搭建。她經常開船去南非,僱了幾個水手,水手是穆龍達瓦本地人,個個是音樂家。她用本地話喊了一句,一會兒從船裡出來好幾個小夥子,有拿吉他的,有拿非洲鼓的,招呼我上船。他們隨口唱起來,完美的和聲加上簡單的樂器,伴著莫三比克早晨的清風,只覺一切剛剛好。(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
8. 替猴麵包樹鳴冤,當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風靡世界時,一種叫猴麵包樹的「邪惡」之樹也廣為人知,很多人以為它是虛構的,實際上,馬達加斯加是它的故鄉。在現實中猴麵包樹卻是「生命之樹」,它為在熱帶草原上艱苦跋涉的旅人提供水源,尤其在旱季的荒原或沙漠邊緣,這時乾渴的人們只要用小刀在猴麵包樹上挖一個洞,一股清泉就會奔湧而出。全世界一共有8種猴麵包樹,都可以在馬達加斯加看到。這裡還有一種特別的「愛情猴麵包樹」,兩棵樹緊緊纏繞,遠離其他的猴麵包樹,所以「愛情樹」上常常被刻滿甜言蜜語。當地人相信,一對情侶在此許願,百歲的愛情猴麵包樹會給人帶來好運與愛情。(持續更新新的旅遊地點,每天都有旅途中的故事,喜歡文章記得關注,分享轉發喲,動動手指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