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騰訊旗下的熱門遊戲「王者榮耀」被批得體無完膚了。有文章稱其「埋藏了『魔鬼的種子』,害人害己」,更借谷歌「打擊」騰訊,督促後者「必須放棄一些短期收益,為社會盡責、為發展盡力、為人類增添價值」。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一個以前的同事找我聊天來著——聊她的寶貝兒子。她兒子這一兩年來,就不肯好好學習,一直沉迷遊戲;其中就有「王者榮耀」。
我一個同學因為玩遊戲,被學校勸退了
「王者榮耀」之所以會惹來媒體和大眾的「重點關注」,全因這款遊戲已經在國內成了一種社會現象:據媒體報導,每7個中國人就有1個在玩。
另外,近日諸多負面新聞表明,這款遊戲確實有其「毒性」:有17歲少年狂打40小時後誘發腦梗險些喪命;有13歲學生因玩遊戲被父親教訓後跳樓;有11歲女孩為買裝備盜刷父母信用卡……
說到遊戲的「毒性」,雖然我自己不愛玩遊戲,沒有機會中遊戲的「毒」,但我還是有些東西可以說道的,因為我有一個中了「毒」的大學同學。
同學那幾年,我同學在自己的床上支了一個電腦桌,硬是把他的臺式機擺了上去;然後弄了個布帘子罩住自己的床,從此與世隔絕——他每天都在跑圈兒(夢幻西遊的術語,具體啥意思我不懂)。
他壓根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別——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醒了又開始玩。當然,他那麼忙,也根本沒工夫理會我們的。能讓他走出布帘子的原因只有兩個——被大小便憋住了和補充食品儲備。
每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他去還是會去的,只是我也很奇怪,他去做什麼呢?他參加考試還有什麼指望嗎?要知道,他從不去上課,也從不去複習。
後來,門門掛紅燈,欠的學分實在是太多了,就被學校領導好言好語地勸回家了。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但也不能聽之任之
有人說,晚清時癮君子躺在床上吸鴉片,今日中國的年輕人則以同一個姿勢躺在沙發上玩「王者榮耀」。如此具有畫面感的一幕,不免讓人焦慮:長此以往,那還得了!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焦慮實際上是對現今的教育體系、家庭學校的監護能力和社會包容程度的不自信。
所以,有人在文中提到,對網遊的監管不該只堵不疏,而應樹立「大監管」理念,遊戲製作方的源頭設限、政府部門的審核監管、家庭成員的陪伴監護等,一個不能少。
客觀地講,作為遊戲的開發和運營方,騰訊是責無旁貸的:火鍋無害,加上罌粟殼就不一定了;遊戲無害,加上成癮機制就不一定了。成癮機制就是遊戲的「罌粟殼」。
當罌粟殼成為一些遊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時,正確的做法是嚴禁放罌粟殼,而不是要求上癮的客人,每天只準來吃1小時。
遊戲並不是洪水猛獸,多數遊戲也是無罪的,依託市場營利也無可厚非,但不設限並產生了極端後果,就不能聽之任之了。
為什麼遊戲容易上癮而學習通常不會?
沒有什麼比看著下一代垮掉更讓人痛心的了,但我們成年人有否想過一個問題:那些未成年人為何選擇沉迷於遊戲世界而不願意醒來呢?
原因或許也是「焦慮」。這些焦慮也許是對學業的焦慮——學習壓力大、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如果未能得到學校和家庭的有效引導,就有可能誤入歧途。
遊戲網站Games In Asia專欄作家艾恩·加內爾(Iain Garner)曾撰寫《中國的教育與癮》的文章,他提出兩個觀點:中國青少年遊戲上癮現象真實存在,且具有危險性,此其一;其二,中國的教育制度才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
那麼,為什麼偏偏是遊戲容易上癮,而學習通常就不會呢?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
一個匿名網友的回答值得深思:「不是遊戲容易上癮,而是任何能讓你贏,讓你壓別人一頭,獲得強烈的存在感的東西,都會上癮。反之,任何不斷讓人感到挫敗的東西,都會被抗拒。」
也就是說,「學習」這個遊戲裡的贏家,對學習也是很上癮的,他們被稱為「學霸」。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遊戲是他們逃避現實之所。在少數極端青少年的感受裡,遊戲帶給他們的安慰,甚至超過了繼續學業的渴望。
痛恨遊戲本質上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一位杭州的小學老師撰文控訴網路遊戲時曾提到,「我比很多家長都要痛恨看到孩子沉迷手機的樣子。」其實,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我們在「討伐」遊戲之餘,是否又忽略了青少年性格反叛的一面?當我們把矛頭指向一款遊戲時,又是否能反思:是遊戲太吸引人,還是教育太不吸引人?
對我的分析,我那同事不置可否,就好似她都知道,然後並沒有什麼卵用一樣。對我的問題,她給我的回應就是問我,接下來她究竟該怎麼教育她的孩子?
不過確實,正統教育是越來越難以和娛樂、商業信息對抗了。比起學生坐在課椅上翻著課本畫著重點、老師在前面邊講邊敲黑板這樣的學習,遊戲更能影響學生的知識和觀念。
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沒能逃出同樣的命運。問題是,我怎麼回應我那同事的問題呢?她想走捷徑,滿心地渴望我能給她一個能一勞永逸的方法。
哪有那樣的好事呢?我建議她,不妨多花些時間去了解一下她的小孩都在玩些什麼遊戲,最好能和孩子一起玩上一段時間,成為遊戲中「師徒」「隊友」。
在我看來,在這樣的關係中,家長才有影響孩子的可能,一如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諮訪關係,諮詢師才有影響來訪者的可能。
寫在後面:
最後,我突然覺得遊戲設計師挺委屈的——他們做的遊戲不好玩會被罵,做的好玩了還是會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