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時間裡葆有最初的新鮮底色。愛的另一種方式,狹義上指不同條件和環境下的愛;廣義上指向無法回望的時間。
所有的人和事物在時間裡,都像它的神經末梢,過於敏感,由細微處傳達出無與訴說的悲傷。感嘆在空氣裡消散,人多麼渺小無奈?在不斷地變化中,在每一次回望裡遁於無形。愛在空氣裡醞釀,有時看不見摸不著,比如「愛雨、陽光、風、人」,它抽象,在精神和靈魂裡發光;有時看得見摸得著,比如「打起傘、藏在陰涼處、關上窗戶」,它具象,把「愛」落到了實處。不是不愛,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它落在發梢、耳旁、手心,在花草樹木、山川河流……在一切具體存在上,風輕雲淡。
「我思故我在」。愛是顧盼,是緘默而不是拒絕,是留白而不是填滿,是自由轉換而不是固守成規。有涯的人生在無涯的時間裡,分叉。如果抽出一個線頭,就有無數個線頭紛至沓來,然後,所有的時間段是切碎後的粘貼和重組。真相是表象深度挖掘後的超越、淨化與提升。「你愛雨、太陽、風和我」,我們被整合在一起,「我」卻有了憂患,因為「我」總能看到「你」對愛的另一種表現。讀者們看見「我」的猶疑和糾結,「我」對「你」的愛不自信,同時也看見了事物的變化,其實時間的變化和潛意識的變化。
它所彰顯的,並不是剝離和虛構出來的愛,不是形而上的愛,事物的兩面性決定了個體的矛盾特徵。在這裡,土耳其詩人把這特性用詩歌的方式展示得淋漓盡致,窺見了內心的幽微。似乎隱蔽了時間概念,卻突然在詩的結尾轉折,發出疑問,暗喻了愛的深意。詩的外延是離愁別緒,終歸在無法回望的時間裡消隱,所有的感懷,都是愛的另一種詮釋。不過詩人不會偏離藝術的軌道,不會去註解,作品所演繹的含意,需要讀者用心品讀,需要把自己根置於一個無極的空間裡去,方能獲得一點醒悟。
我感到了時間的遼遠、空曠、神秘和龐大,上帝和魔法師也被主宰,一念起,萬物生。我想返回古老時光裡,從前慢,我也想飛進未來歲月中,未來快。可是我知道,如果一個人先於時間抵達未來,那時間遲早會追上你。愛不是盲目,不是一成不變,不是地老天荒,不是一意孤行,不是傳說和盼望,更不是學而不思。
見素抱樸。不管什麼,終歸於時間,沉澱亦或消失,比如生活,比如生命,現比如貫穿於它們的愛。這首詩的哲學思辨性合乎常理,讓讀者深入認知了人性,能認知的就不荒謬。尼採說:做一個真實的人。
尼採又說:我愛自由和新鮮土地上的空氣。
人們在無限的時間鏈上,懂得了成熟,找到了理想。繼續喜歡著,愛著,思索著,渴望著幸福和安寧。「變化」在時空裡行走,左右著人的意念與選擇。詩所傳遞的「愛」的飄忽與「我」的憂患,正是時間裡的不確定性。世間所謂的「永恆」都是意想出來的時間化石。而許多人以為的「成熟」,不過是被社會習俗磨去的稜角,變得世故了。這不是真成熟,是精神早衰和個性的夭亡。「愛」和「被愛」都是需要意志的,完全由感性的引領,並不能心平氣和地做到「順其自然」。
愛是意志的範疇,意志是精神的範疇。「憑藉意志創造自我、限制自我,並最終揚棄非我,回到絕對自我狀態。」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以及理解後的情感取向。謝林在《給人的自由本質》中提到:「歸根到底,除了意志之外,不存在雖的本質。意志是原初的存在。」蘇格拉底也說過:「未經思考過的人生是不值得的。」再次申明了精神的重要性。
詩的另一層隱喻是這樣的:上帝笑了,愛「永恆的背景」,在時間裡重組。
時間不能阻止人去思考,去審視藝術和美。詩作為藝術的一個派別,是生命的自救。我們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感官。「愛」不泛濫,不淪陷,有分寸,有節制,有背景,在當下明確,在未來模糊。未來是個未知數,能把握的只是當下,珍惜眼前生活,才是理性之愛。愛不代表擁有,不象徵自私。它說明了主客體之間的關係,暗示了事物的正反兩面。就像一個人說:玫瑰好看但有刺;櫻桃好吃樹難栽。
內心深處的城堡,要葆有它晶瑩純粹的模樣。這也是為何「你說愛我時,我卻產生了憂患」。「我」所嚮往的「愛的恆久」,在「你」定義的「愛」中,它的兩極是「嘆息」和「憂患」,讀者也會有強烈的共鳴和同感,在時間的維度裡不斷拓展。「愛雨」和「打傘」是一個事物的兩種方式。它們不同時發生跟同時進行都無法阻止「你」對雨的愛,正如「你」愛我一樣。無論以哪種方式呈現,「我」總有擔憂,擔憂「你」的變化。這就是人生,是不可捉摸的真相。當人看明白了「人生從不是直線」這個道理,就不該再苦惱,愛也是。一成不變只是個傳說,不糾纏於無意義的發問。
比如「你」愛風,風起時又不得不關上窗戶。這是場合需要,無可厚非。時光恍惚,不只有愛,它的載體可以是任何事物。這首詩言淺意深,告訴我們:永恆的是感覺,無法回望的是時間。而感覺在時是裡發酵,愈久味愈濃。
一切不想在嘴上表達的語言,都可在紙端流淌。
在此,雨、陽光、風超越了它本身,愛被刷新,矛盾性在曠日持久的時空裡,「終有一天,萬物像水消失於水」。
愛的另一種方式,是大格局,是超脫,是向愛而生。
田國霖,高2女生,17周歲。在《山東文學》《四川文學》《中學生讀寫》《山東工人報》《中學時代》等發表文字若干;參加過徵文賽,寫過兩個小長篇兒童文學。其中《單翼天使會長大》2018年6月已由濟南出版社出版。
壹點號史志花開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