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虎媽蔡美兒的女兒雙雙考入世界頂尖的哈佛大學以來,「虎媽」的形象迅速躥紅國內,同時,這也成為國內影視劇的內容選中的「特定」主題。近期正在熱播的網絡劇《少年派》的人物設定就是「虎媽貓爸」,閆妮飾演的虎媽王勝男不僅嘮叨還潔癖,張嘉譯扮演的貓爸林大為善解人意。劇中虎媽王勝男為孩子的學習可謂「煞費苦心」儼然成為了中國版的「蔡美兒」。不過,有很多觀眾不禁想問一句:「世界的家庭人物關係都是一樣的嗎?國內的媽爸們都是這樣的人物設定嗎?」
誠然,編導們為了拍出一部被認可的電視作品確實殫精竭力,既要找有演技的演員,又要故事內容貼近生活,臺詞還要接地氣,確實值得敬佩。就拿本劇來說,「媽管嚴」在王勝男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你吃飯吸收了嗎」、「看看你那坐像」等臺詞仿佛把一部分觀眾帶回了自己的學生時代,感覺自己的媽媽好像就是這個樣的!而「貓爸」林大為在學校路邊與女兒吃串聊天的場景更是勾起多數人童年的記憶。
不過,經常看電視劇的朋友,對這樣的《少年派》似乎感到了陌生的熟悉感。不錯,四年前的由趙薇、佟大為主演的《虎媽貓爸》的劇情與現在《少年派》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閆妮王勝男的翻版正是趙薇的「虎媽」畢勝男的翻版。無獨有偶,黃磊、海清主要的《小離別》也是這個排布,海清飾演的媽媽童文杰為了孩子的學習採取了很多極端手段,而黃磊飾演的爸爸主要作用是是和稀泥。
我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與之相同的家庭存在,「虎媽貓爸」的設定不在少數。但是,過於頻繁地把某一種形式的家庭模版搬上熒幕,會讓人產生思維定式,即「虎媽貓爸」式的教育方式是最流行的,這樣會淹沒其他的家庭教育方式,難免會對社會家庭教育產生負面影響,個人情感因素和明星效應等因素不得不考慮其中。
其實,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來形容。媽媽與爸爸的形象不單單只靠一張臉龐,一種教育模式,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吃苦式的教育手段,身體力行的教育模板都可以成為影視劇取材的方向,請放開自己的思想,著眼周圍世界,你會發現更多影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