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學名:Panthera leo)雄性體長達260釐米,體重180~250千克,頸部有鬃毛,雌獸體形較小,一般只及雄獸的三分之二,是唯一雌雄兩態和群居的貓科動物。分布於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和亞洲的印度等地,生活於開闊的草原疏林地區或半荒漠地帶,習性與虎、豹等其他猛獸有很多顯著的不同之處,是貓科動物中進化程度最高的。雌獸的懷孕期為105—116天,每胎產2—5仔,也有多達7仔的,多生於草叢或巖洞中。獅子的壽命為20—25年。
獅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長,顏色越深的傢伙更能吸引雌獅的注意。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獅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獅子一般以食肉為主。非洲獅的數量在減少,但是它們目前並未被列為瀕危或受威脅物種(亞洲獅瀕危)。
又稱白熊,是在北極裡的熊,他是陸地上最龐大的食肉動物。在他的生存空間裡,他位於食物鏈的最頂端。北極熊的毛是白色而稍帶淡黃色的,但它的皮膚是黑色的,黑色的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這是保暖的好方法。按動物學分類屬哺乳綱,熊科。頭部較小,耳小而圓,頸細長,足寬大,肢掌多毛。是僅次於阿拉斯加棕熊的陸生最大食肉動物之一,體重可達750千克,體長可達2.7米,用後腿直立時,可平視大象。白熊棲居於北極附近海岸或島嶼地帶。獨居,常隨浮冰漂泊。性兇猛,行動敏捷,善遊泳。2013年8月一則北極熊餓死的新聞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北極熊是名副其實的北極霸主,雙掌的力量可以破開冰面,在捕食白鯨時,由冰上向水中撲去時可以一擊重創白鯨;除去人類北極熊並無天敵。
顧名思義,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它們把家安在北冰洋周圍的浮冰和島嶼上,還有相鄰大陸的海岸線附近,基本呈環極分布。它們一般不會深入到更北端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浮冰太厚了。
最主要獵物——海豹也無法破冰而出,沒有食物,北極熊自然不會去冒險。生活在那裡的北極熊被我們分為六大種群:俄羅斯弗蘭格爾島-阿拉斯加西部種群;阿拉斯加北部種群;加拿大北極群島種群;格陵蘭種群;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俄羅斯法蘭茲約瑟夫群島種群以及西伯利亞北部至中部種群。
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目前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和東南亞、南亞,是現存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現存體型僅次於大象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現存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體肥笨拙,體長2.2~4.3米,肩高1.1~2.05米,現存不同種類體重500千克到3600千克不等,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犀牛一頭成年雄犀牛佔有大約十平方公裡的領地,它經常在領地內巡邏,以防外來者侵擾。但這些雄犀牛通常允許雌犀牛和小犀牛穿過自己的領地。這些犀牛不得不穿好幾塊被犀牛割據的領地,到較遠的地方去尋水覓食。一頭 白犀牛一年能排糞便三十噸左右。犀牛的許多糞便,排在它的領土周圍,有些邊界的糞堆大約有4.5米寬,尤其是在旱季末,犀牛的糞便積的更多。
犀牛打滾對犀牛來說非常重要。犀牛在水窪裡打滾裡是一種不讓蚊蟲叮咬的有效辦法。同時,還可以保持身體的涼爽。非洲啄牛鴉經常與犀牛為伴。對於啄牛鴉來說,犀牛是一張會自行移動的宴席桌,因為在犀牛身上寄生著許多味道鮮美的蝨子,足夠讓它飽餐一頓。而對於犀牛來說,啄牛鴉可以除去它身上的寄生蟲,並且在出現危險時,還可以向它報警。犀牛的悠閒自得與啄牛鴉的忙碌,形成了有趣的對照。犀牛頭腦比較遲鈍,視覺很差,但 嗅覺和聽覺敏銳。一些大型貓科動物,如 獅、 虎等有時偷獵幼犀,但成年犀牛除人類外是沒有敵人的。有一種犀牛鳥經常伴隨著這些 龐然大物,是它們忠實的「小朋友」。這些小鳥經常站在它們身上,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和它們行走時踢起來的昆蟲;另一方面,這些小鳥還起著「哨兵」的作用,稍有異常它們便鳴叫著飛離犀牛身上,使犀牛及時得到「警報」。
蜜獾(讀音:mi huan;學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平均體長98釐米,雌性平均體長91釐米,雄性肩高39釐米,雌性肩高35釐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其壽命可達24歲。
棲息於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獨居或成對生活,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蜂蜜。與響蜜鴷具有典型互惠行為,常跟隨善於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用利爪搗毀蜂巢,分享蜂蜜,而其厚密粗糙的皮毛可以抵禦蜂群的攻擊。性兇猛,生存力強;具同類相殘現象,幼崽存活率僅50%。
蜜獾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
蜜獾雄性平均體長98釐米,雌性平均體長91釐米,雄性肩高39釐米,雌性肩高35釐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蜜獾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蜜獾身體粗壯似獾,爪子強壯,可以搗毀蜂巢,堅厚的皮膚和粗糙的毛可以抵禦蜂群的攻擊,因喜食蜜蜂幼蟲和蛹而得名。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俗稱老虎,是哺乳綱貓科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是亞洲的特有種類,原產地主要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虎是種高度進化的獵食動物,也是自然界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成年虎的身長可達2-3.5米,尾長1米,重達200-350公斤。在它龐大的體型與有力肌肉之外,它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在白色到橘紅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條紋,它們下半部的顏色較淡。兇猛至極、力量極大,原有森林之王、百獸之王之稱,之後學習獅子用萬獸之王之稱以及用萬獸之皇之稱。
獸名。虎的通稱。老虎是亞洲產的一種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 Panthera tigris ),東北的老虎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黃褐色的毛皮有黑色橫紋,尾長而無簇毛,有黑圈,下體大部白色,無鬣。有「萬獸之王」和「萬獸之皇」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