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的怪獸——中國文化百科

2021-01-09 國學啟蒙

饕餮大餐、饕餮美食、饕餮之夜,文化饕餮、數碼饕餮、廣告饕餮……「饕餮」這兩個字,雖然既難寫又難認,可是我們卻經常能在報紙上看到,也能在電視裡聽到。那麼,你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嗎?

傳說中,「饕餮」是一種魔獸,它與「混沌」、「窮奇」、「檮杌」一起被稱作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大魔獸」。

我們先來說說混沌、窮奇和檮杌。傳說,混沌是一種像狗或熊的動物,它經常會咬著自己的尾巴傻傻地笑;它好壞不分,總是聽從壞人的指揮,總是欺負好人。窮奇則長得很怪,有老虎的樣子又有刺蝟的毛皮,叫起來「汪汪汪」的,又像狗吠的聲音;它總是鼓動人們背信棄義,鼓動人們做壞事。檮杌的外形像老虎,有人的面孔,可是它頑固不化,態度極其兇惡。總之,它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壞獸。那麼,饕餮是怎樣的呢?

傳說,上古時期,黃帝和蚩尤曾經打過一仗,結果黃帝戰勝了蚩尤。蚩尤被殺時,頭顱掉在地上,就變成了一頭怪獸。這頭怪獸的體形像羊,臉蛋像人,不過眼睛是長在胳肢窩下面的;它能發出如嬰兒般的聲音。《山海經》中說,饕餮生活在鉤吾山上,它很會吃,也很貪吃,後來連自己的身體都被自己吃光了。後來的考古資料顯示,古人刻在盛食物的器皿上的饕餮都是只有頭,沒有身體的。也許,這是古人在告訴人們不要像饕餮一樣貪吃。由此看來,「饕餮」這個詞原來的感情色彩應該是貶義的,所以,人們往往把那種好吃貪喝的人、貪婪兇惡的人稱作「饕餮之徒」。

考古發現還證實,後來「饕餮」不知為何變成了圖騰,被古人刻在了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上,人們一般管這種紋飾叫「饕餮紋」。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饕餮」一詞的貶義色彩已經越來越淡化了,「饕餮盛宴」的意思其實是指很多吃的東西的宴席,有很多美食的宴會。

相關焦點

  • 大家一起搖啊搖 趣味休閒新遊《貪吃怪獸》
    吃貨的人生就像是一列火車,逛吃逛吃逛吃...而《貪吃怪獸(OmNomster)》裡的小怪獸也是這樣一個小吃貨,不過它的口味比較重,對於它來說各種垃圾才是美味,想要餵飽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 中國神妖大全之《饕餮》:一個貪吃的怪獸,連自己的身子都吃沒了
    古時期四大兇獸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吃。饕餮沒有身體,因為太能吃,以至於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它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張大嘴,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了。後來,人們對饕餮貪吃的形象加以誇張,曹禺在《北京人》第一幕中寫道:「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至今,喜好美食的人,還被稱作「饕餮族」。其實饕餮並非一開始就是貪婪的象徵,它也曾作為威懾九州的神獸,而被刻在青銅器皿之上,尤其是鼎上,被稱作饕餮紋。《呂氏春秋·先識覽》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
  • 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於怪獸影視文化?
    要說起這些,首先你要明白日本的地理位置,因為地處島嶼國家,日本常常地震,海嘯等自然災難,這就讓日本人的危機意識比較強,在這種危機意識下衍生的文學作品大多跟「災難」一詞有關聯,而隨著近代西方社會工業文明的影響,在這基礎上日本的怪獸文化開始向著更加科幻無腦的方向展開,機械怪獸,高達,等等。
  • 滿洲傳說中的怪獸holo
    歷史上,各民族文化中都塑造出想像中的怪獸,比如中原文化就塑造出麒麟、貔貅、贔屓等。肅慎滿洲系民族,在歷史上也塑造出怪獸,其中就有一種叫holo(活羅)。《金史》世紀部分記載了完顏早期的歷史領導人的事跡,其中有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叫完顏烏古乃(1021年—1074年),廟號景祖。
  • 百度百科「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引韓國教授抗議 百科這樣回應
    ,就「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一表述表示抗議,並隨信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  該名韓國教授認為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在介紹韓國泡菜時稱韓國泡菜源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要求百度方面「糾正錯誤的信息」。
  • 維基百科欲申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一部全世界網民自撰自編的免費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正在向世界文化遺產進軍。維基百科將於當地時間周二啟動一項全球籤名徵集活動,目的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這是數字產品第一次申請文化遺產,整個過程勢必將充滿爭議。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一般認為,網絡上的事物歷史不算悠久,沒有成為遺產的條件。
  • 《故宮裡的大怪獸》作者:希望孩子們更愛中國文化
    前天,她攜該書亮相由中國童書博覽會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聯合舉辦,2018年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名家面對面」活動之一的《帶你認識中國怪獸》講座中,現場分享了創作經歷。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常怡表示,如今神獸的故事逐漸消失,甚至很多人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於是把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和中國博大精深的神獸文化維護和傳遞下去,成了她寫作的巨大動力。
  • 《哥斯拉2:怪獸之王》怪獸們的前世今生?
    《哥斯拉2:怪獸之王》將於5月31號在中國上映,隨著《哥斯拉》和《金剛骷髏島》的成功,華納兄弟開啟了怪獸宇宙新篇章,在這部電影中,哥斯拉將和眾多流行文化中的怪獸展開較量,怪獸界的四大天王即將登場,除了哥斯拉以外它們都是誰呢?
  • 中國神話中古老罕見的四大怪獸,全都認識的,我承認你博學
    這種感覺對於神話中的神獸、怪獸也是適用的,像什麼四大神獸、四大兇獸,乃至《山海經》中的種種怪獸等等。我們經常說這些東西,感覺也不新鮮了。其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總有一些比較冷門,大家都沒聽過的東西,比如,我們今天就說一說,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四大冷門怪獸,古代能認識的人都極少。
  • 熊出沒之怪獸計劃:天才威把動物們怎麼了?讓他們失去了能力
    大家期待已久的熊出沒之怪獸計劃,十一的今天與國同慶的好日子,怪獸計劃也如約的和大家見面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準時觀看呢?那麼就讓小編給大家回憶一下,怪獸是如何而來,天才威給動物做了什麼,讓他們失去了能力。
  • 民進黨的維基百科被改了:中國臺灣省省長蔡英文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7月4日報導,民進黨昨天上午官方網站遭黑客入侵,晚間維基百科中關於民進黨介紹頁面,簡介與歷史欄中,有關「中華民國」的文字,都被改成「中國臺灣省」,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也被改成「省長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現職也被改成「中國臺灣省省長」,臺媒認為,這是大陸黑客對民進黨網絡攻擊
  • 奧特曼中擁有奇怪癖好的3隻怪獸!一隻吃西瓜,一隻愛吃番茄醬!
    海象怪獸 德帕拉斯 話說星期六zat隊3男3女正在野外摸魚,遠處的一塊礁石忽然有點不對勁,在晃動了幾下之後海象怪獸德帕拉斯竄了出來,幾個隊員都勸他趕快回來,結果南原還以為是對手在騙他,直到小船直接撞上了怪獸的肚子,南原君這才發現這隻怪獸。
  • 東寶4大怪獸背景:G總曾被漫威買走,基多拉模仿中國麒麟!
    東寶4大怪獸背景:G總曾被漫威買走,基多拉模仿中國麒麟!相信大家對《哥斯拉2》這部電影不陌生吧,說實話這部電影算得上是近年來怪獸片中的「史詩級」大片了,因為我們很少能在一部怪物片中看到這麼多的巨型怪獸。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哥斯拉2》中4大巨頭的真實背景身份吧。
  • 詞條總量遠超英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打造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早在2015年,百度百科就與中國科協合作上線了「科普中國·科學百科」項目,將科學垂類領域專家引入詞條的編撰工作中,為詞條的科學性把關。截至目前,「科普中國·科學百科」的權威認證詞條數量已超過19萬條,年覆蓋用戶超過22億人次。
  • 貪吃饕餮吃自己:《山海經》神話傳說(6)
    狍鴞傳說狍鴞就是饕餮,是一種食人怪獸。傳說它特別貪吃,最後竟然把自己的身體也吃掉了,只剩下一個腦袋。所以在商周的青銅鼎上,只刻有它猙獰的頭部:虎口大張,齜牙咧嘴,雙目圓瞪。鼎最初是用來盛食物的,上面鑄的饕餮紋是為了讓人們引以為戒。
  • 美媒:好萊塢的怪獸電影正在回歸其亞洲本源
    1954年的影片《哥斯拉》描述了一隻被核試驗喚醒的、發生了基因突變的巨型恐龍摧毀東京的故事,這部影片以摧毀城市的巨型怪獸為形式,闡釋了人類毀滅性暴行的災難性後果,為這樣的影片類型設定了模板。這種科幻亞類型衍生於文化交流過程,這有助於我們審視一種文化是如何從另一種文化中借鑑和回收材料的。《哥斯拉》從兩部重要的電影中借鑑了一些要素:《金剛》(1933年)和《原子怪獸》(1953年)。
  • 怪獸電影,不止金剛和哥斯拉
    《怪物獵人》來自經典遊戲由暢銷十餘年的熱門遊戲《怪物獵人》改編的同名電影4日率先登陸中國院線,而北美因為疫情原因則要等到30日才上映,這讓中國觀眾能夠在大銀幕上最早感受這部「怪獸電影」的視覺衝擊力。這隻巨型猩猩讓觀眾百看不厭,在神秘而原始的破壞力面前,人類的貪婪和脆弱暴露無遺,金剛已然成為怪獸電影的代名詞和20世紀的文化符號之一,電影中它爬上帝國大廈頂的一幕也算得上電影史上最著名的畫面之一。第一部《金剛》誕生於1933年,「金剛之父」梅利安·庫伯的靈感源於自然界真實存在的巨蜥科莫多龍。
  • 《漢聲愛的小小百科》首發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貴勇)為了幫助更多父母在家高質量陪娃,天地出版社日前聯合悠貝親子圖書館、漢聲雜誌社,以在線直播的形式舉辦了一場「牽起孩子的手,一起『說唱猜做玩』——《漢聲愛的小小百科》新書線上發布會
  • 生產20萬科普詞條,百度百科攜手科協推進「全民科普」
    為了快速滿足網民對於專業知識的需求,縮短「信息鴻溝」,早在2015年百度百科就與中國科協合作上線了「科普中國·科學百科」項目,將科學垂類領域專家引入詞條的編撰工作中,為詞條的科學性把關。截至目前,「科普中國·科學百科」的權威認證詞條數量已達到20萬條,舉辦了21場大型科普活動,年覆蓋用戶超過22億人次。
  • 日本鬼怪文化雖興盛,源頭卻在中國,看看山海經神獸你就明白了!
    但是有一個事實是,鬼怪也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它是有淵源的。日本妖怪種類有非常多,數量有6、7百種,但是這些妖怪的原型,只有10%來自日本,70%都來自中國。封建社會日本是中國的附屬,其實他們很多妖怪都不是「本地妖怪」,都是中國出口過去的。 為什麼大部分妖怪的原型都來自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