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日語的初期,感覺新鮮感很強,學起來雖然不容易,但是總感覺能學幾個可以耍耍。但是後來我們會發現,如果認真學起日語來,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比如語法辨析,就是一個難點。
今天我們想說的就是がち、っぽい和気味,這三個日語詞彙之間微妙的區別。想必已經進入中高級的寶寶們,看到這裡應該都有不少同感吧,因為它們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太微妙了。
因此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在接續方面,它們三個都可以接名詞,或者是動詞的ます形。在語法的意思方面,三者都表示「傾向……」,因此如果從這兩方面入手的話,幾乎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了。
所以,我們需要向更深的層次去挖掘三者的區別,這樣才能夠精準地將他們區分出來。
がち強調動不動就出現
首先說一下がち,這個詞經常帶有一種負面的評價,也就是說它一般指壞事情。從單純的意思上來看,它有「總是……,經常……,往往……」等意思。但是如果仔細地挖掘的話,它含有一種動輒就怎樣。
也就是說帶有一種負面的評價,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生氣等等。也就是說外力稍微施加一點,就出現了某種現象。比如:曇りがち(動不動就陰天)。
雖說跟在名詞後面表示的是一種狀態,跟在動詞後面表示的是動作傾向,但是兩種意思都含有動不動就……的意思,這一點是和っぽい,気味有所不同的。
っぽい強調過度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っぽい。這個詞雖然可以接動詞,但是經常用的詞是名詞、形容詞及形容動詞。它表示推測出來的,或者觀察出來的具有「強烈的傾向的」並不是強調動不動就發生的。
而是說這件事,這種狀態,並不是稍微施加一點外力就會出現了某種狀態。而是說一種狀態很有向另一種方向發展的趨勢,不管它受了多少外力影響。
此外,由於它表示的是推測,所以它有一種人的主觀意識在裡面,雖然是事物的客觀現象,但是主觀色彩比較濃厚,是對一件事,一種狀態的評價。
比如:忘れっぽい(太容易忘記了) 子供っぽい(太像小孩子了)。是一種超過中庸狀態的一種過度。
気味強調稍微有某種趨勢
「気味」在語法上來講的話,它應該將っぽい放在一起討論,如果っぽい說的是超過了「中庸」狀態的「過度」。那麼「気味」則是稍微地超過了中庸的狀態,就是有……的苗頭。
它們兩個要和がち區分起來很容易,因為がち可以看作是就是一個愛哭鬼,動不動就哭了。而気味」就是一種快要哭的樣子。而っぽい則是帶有一種已經馬上就要哭的狀態了。
這樣理解起來,是不是輕鬆了一點呢?「気味」其實就是用來表示程度的,這種程度,就是一種偏離了正常狀態的一種程度。比如說:太り気味(有點胖了)等等。
我們研究了三者之間微妙的區別之後,是不是稍微明晰了一點呢?一般學習一門外語,我們單單從外國人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可能不太懂。在類似這類情況下,就需要與我們中國的文化相互結合,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