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又開始了,不防為我點個讚吧
在人的肢體語言中,頭和手最常見的接觸之一就是用手託著下巴, 科學家也曾經做過實驗,因為手部凸顯執行的靈活性,而頭鄰展現思維的靈活性,因此頭部和手部的接觸與配合可以表達多種豐富具體的含義。
雕塑家羅丹的作品《思想者》就是用手託下巴的姿勢告訴人們他在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人用手託著下巴,往往也是陷人思考的表現,眼神專注而高有很強的凝聚性。從形體學上講,用手託住頭部,可以保持頭部的穩定,為思考提供更優質的條件和空間。
有些人在託著下巴思考時,還會伴有撫模下巴的動作,就像古代人在斟酌問題時喜歡撫摸山羊須一樣。如果做這個動作的人是聽話人的角色,那麼可以判定,此刻他並沒有認真聆聽別人的講話,而是在思考自己的問題,判斷說者的內容是否準確或是否符合自己的思路。
當人們在傾聽的時候也常常喜歡用手託著下巴。例如,在一個課堂上, 如果老師的授課內容和方式十分有趣,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那麼很多學生就會身體前傾,單手或雙手託著下巴,注視著老師。這說明他們十分願意接收外界的信息,絲毫沒有抗拒和排斥。
然而,同樣是在課堂上,用手託下巴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昏昏欲睡,這種狀態與思考時的託下巴狀態不同。思考時,人的神經受到有效的控制,面部表情會隨著思考問題的相關內容而發生變化;而昏昏欲睡者託著下巴則完全是由於頭部需要支點來支撐。而這時,因為睏倦導致神經麻木,面部表情不受控制,因此會出現五官的錯位和小小的變形。講話者如果看見這樣的情況,基本上可以斷定,這位聽眾已經快要睡著了。
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作者:小凡
聲明:文章原創,圖片整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