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之花》這部劇,意外受到國內觀眾的大量好評。已經成為我2020年十佳劇之一。
2020年我心目中的十佳韓劇已經6部:讓娛樂照進現實
我上一篇《先天人格障礙VS後天惡的習得:善良絕對是一種選擇》,受到了刷新我個人帳號記錄的關注和喜歡。
李準基驚豔綻放9分《惡之花》,先天人格缺陷vs後天惡的習得?
我對這部劇越來越上頭,所以,剛好借七夕表白李準基小哥哥精湛傳神的演技,順帶談談非懸疑預測向的觀劇感受,關於人生毀滅式打擊後的重建,面對人世無常如何自處,以及沒有一種生存輕而易舉。
(一)帥靠天生,魅力是自律,氣場靠由內而外的積累
我永遠忘不掉,情竇初開的少女時期,李準基小哥哥在《王的男人》《我的女孩》給我的視覺衝擊。
我還意識不到,自己其實也有對性別固有外貌的刻板印象,當之無愧的初代花美男李準基小哥哥以一股空前的熱潮,席捲亞洲,也讓我學會欣賞更多元,更跨越世俗偏見的美。
他開始影視歌多棲發展,進入國內市場,那時他演的作品我必看,喜歡《初雪》《一枝梅》和《狼與狗的時間》。
漂亮,也許不是最恰當,最讓人接受的形容男性的詞,但絕不應該是嘲諷和羞辱。
乍見之歡有多深入人心,後期轉型和打破就加倍艱難。
想想同類型氣質的美男小哥哥們,驚豔伴隨另類,美人遲暮,人到中年,越發靠近普通中年大叔氣質,總會讓人唏噓不已。
日系小哥哥們最為明顯,《鬼鄰人》北村一輝,《死亡筆記》松山研一,《1582》《野豬大改造》龜梨和也,後期都趨於接地氣,更常規的形象。其實也挺好。
李準基小哥哥從開始轉型後,捨棄標誌性長發,變得清爽,也和曾經的花美男形象徹底告別。擺脫這個標籤,他真的努力了很久。
最讓我驚豔的就是,《惡之花》裡他的狀態,太棒了。進入人生的40代,可是演回20年前,居然還有滿滿少年感。
這不僅僅是演技,一定是日復一日的自律維持的外表和身材,對生活的掌控感形成的遊刃有餘,對人生的熱愛而永葆好奇心,才能讓他戲裡戲外,尤其是花絮綜藝裡,保持一種鮮活的生命力。
愛笑,愛運動,舞蹈,巴西柔術,多才多藝,生活和事業做好平衡,不疾不徐。
回想一下印象中的很多國內外40歲男演員,發福,髮際線後退,眼神祥和,氣質甚至還有些油膩。
國內綜藝最明顯了,看乘風破浪的姐姐都是三十而驪,酷美颯爽,元氣滿滿的哥哥,方方面面都有懈怠,大概就只有精神頭的元氣。
有沒有隨著年齡增長,停留在巔峰區,得過且過,懶惰拖延,甚至放棄自己,都會體現在臉上,就是這個道理。
漂亮也許是天生,老天爺賞飯;但想要一直活得漂亮,真的需要用心經營人生,來不得半點虛假。
(二)好演員,自會挑選好角色
李準基小哥哥的轉型期,一直穩定輸出,不壓榨自己的名氣和路人緣,也一直維持曝光度。
藝人有時候一定會面對很多身不由己,比如資源有限,比如不喜歡的工作,比如沒有太多話語權。
一定有人覺得,像他這樣一夜爆紅,攀登頂流的順遂星途,還不是輕而易舉?
其實,在《王的男人》之前,他經歷過很長暗淡拮据,沒有希望的無名期,為了演戲的夢想,成為「首爾漂」,面試落選了大大小小數百次,被生活各種摩擦。
爆紅之後,也會迷失。
他選擇了用作品說話。
雖然作品口碑和收視率參差不齊,即使我不是每部都喜歡,但看得出,他的認真與用心。
古裝劇《夜行書生》《阿娘使道傳》《步步驚心》,美劇翻拍韓版《犯罪心理》,都不算出彩,但也不是他的問題,一兩個好演員,也拯救不了整體作品的核心bug。
長腿歐巴和深情阿加西層出不窮,觀眾們往往容陷愛,劇拋男神月月換。所以轉型期的他,不能算是人氣頂流,但越來越接近一位好演員。
最紅時期的他,往往有角色舒適區和固有形象,而他一點一點打破。
上一部和徐睿知合作的《武法律師》,我就很喜歡他亦正亦邪的切換,不走尋常路的律師。兩個人明明看似不搭,卻有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我想這大概是好演員,能營造出的好氛圍。
要想CP撒糖,起主引導作用的人非常關鍵,而且一般都是男性角色居多,誰讓女觀眾比例更高。
這一次《惡之花》,哪怕在韓國收視率欠佳,那也不妨礙它成為我最近唯二期待的新韓劇,我心中的年度十佳。
都說真正的演員,一定會做到,只有爛角色,沒有爛演技。
像他這樣從頂流回歸初心的起起伏伏,事業階段不斷轉換的演員,經歷多,感受多,更有助於他去塑造和表達多樣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一顆想做好演員的心。
不為恰飯亂接角色,不考慮生計的情況下,適當保留私人生活和愛好作為緩衝和靈感來源,寧缺毋濫,挑劇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明白自己的優勢和突破口,所以他才能和角色相輔相成,錦上添花。
李準基小哥哥,也正式我「逢作品必追」的清單了。這樣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這種精準的眼光,真的讓人放心。(有時間,我要把我這個清單捋一捋)
(三)融於經歷和心血的人生角色——《惡之花》
《惡之花》內容敘事節奏非常優秀,緊湊流暢,鬆弛有度,有主有次有邏輯有懸念。
主線故事之外,獨立案件增加裡內容密度,更恰到好處地交代完過去的背景,主要人物一一登場,沒有廢話。
不破案的時候,還上演一下典型的灰姑娘加入豪門,不受待見的婆媳矛盾,甜蜜撒糖愛情戲,溫馨互動親子戲。非常接地氣,緩和節奏,還進行了必要的懸念鋪墊。
除去猜誰是共犯的終極謎題外,我關注到了整個作品的用心:
李準基小哥哥飾演的天生無共情能力的男主,青少年時期被人當做「怪物」,他有著異於常人的冷酷無感,可是他並沒有想去傷害誰。
因為只有錯誤的認知+沒有共情力,才會促成冷血的兇手。何況,經過後天的幹預,共情力是可以被提升的。
但沒有這個環境,只因為他是天生的人格障礙,他犯罪就是順理成章。
反而是因為這種偏見和自私,甚至是正常人的邪惡,不由分說懷疑他,不明緣由就定罪,甚至是栽贓陷害,身體和心靈一直受傷的是他。
反觀其他案件的受害者也好,犯人也好,都在用錯誤的行徑,去反襯從未說過自己委屈心酸的李準基小哥哥,
去告訴觀眾,走出犯罪傷害的陰影是第一重考驗,而如何重建遭受毀滅式打擊的人生,是更難更持久的抗爭。
爸爸謀害媽媽,年幼的孩子即使更親近爸爸,也因為心疼媽媽舉報爸爸。家庭破碎之後,後悔,無助,自暴自棄,離家出走,流落街頭,變成被利用的工具;
老婆遇害,人生徹底被毀滅,只剩下尋找遺骸和復仇的丈夫,內心執念作祟,從受害者變身殘忍的加害者;
更不要提,只因為別人麻煩讓自己心煩,這麼可笑的理由,謀害別人的「正常人」。
案件抓住兇手,不是完美大結局;恰恰對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加害者無辜的家屬來說,新一輪的殘酷人生,才要開始。
人生遭遇天災人禍,人世無常,求而不得,一無所有,甚至萬劫不復,就真的不能重頭再來了嗎?只能隨波逐流,身不由己?
看看李準基小哥哥飾演的男主。被當做加害者,又是全劇最委屈,無處伸張的受害者,他從沒放棄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
為了姐姐能過正常人生,願意頂罪;為了生存,拼命逃脫,隱藏,竭盡全力;
為了像個正常人一樣活下去,他才開始學習如何隱藏自己的與眾不同,習得那些他根本感受不到的情緒和感受。
不是為了作惡,只是為了生存,必要時發狠動粗,只是為了自保。
明明有暴露風險,還是不放棄追查真相。
即使無數次被懷疑,遭人背叛,傷害甚至性命攸關,生死逼迫的時刻,他從沒真正殺人,總是想尋找方法,避免最符合他行為的極端情形。
這部劇裡,不會有人比他的生活毀滅得徹底,充滿了無緣無故的惡意和偏見;
但也只有他,拼死守住了人生重建的機會和底線。
不是人心本善,而是人心向善。他這樣的人,也可以做個普通好人,擁有平凡的幸福。
我們的生活中,要慶幸沒有這樣極端的經歷。
相比之下,我們經常揪心,迷茫,痛苦的汲汲營營,要死要活,動不動就輕言放棄,是不是太不懂得珍惜,我們不知足的今日,也許是別人求而不得的明天。
熟悉李準基小哥哥的人,一定明白他外表下糙老爺們大大咧咧的心,走過來的坎坷,人生事業口碑的起起伏伏,這個角色,也更像是一直默默努力,等待厚積薄發的他本人。
做好力所能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快樂健康作為基礎。
沒有一種生存,輕而易舉;
不要低估別人的努力和不易,也不要高看自己為生存付出的一切。
(四)沒的感情的機器人的愛情,親情和友情
不是感受得到的,言語能描述出來的,才能稱之為愛。
男女主之間的相濡以沫,初遇時女主對男主原本的樣子動心,尤其是男主在她身邊的心安,針鋒相對時刻潛意識的保護,都是比「騙人的嘴」更真實的東西。
《會讀心術的那小子》裡,男二小哥哥雖然沒的感情,直到最後也沒回應女二小姐姐的感情;可是卻一直在默默關心和守護;他的爸爸更是因為對他媽媽的執念,才導致了悲劇和他的誕生。
即使沒感情,沒感受,有些重要的人事物,正確的規則道理,都是可以被習得的。
會讀心術的那小子:新一季的破案刑偵劇們來啦
男主對記者一開始的過激行為,其實某種意義上,不也是被朋友背叛,比被陌生人更加憤怒的表現嗎?
記者是當年除家人外,唯一真心願意和他說話的人,可是卻在分別時,說出那麼殘忍的話,做出錯誤的行為;小哥哥感受不到心痛,但卻記了18年。
那些更加殘忍傷害過他的人,他反而沒有那麼深的記憶。
男主和大家一樣,都誤以為,感受不到,就是不存在。
愛是,恨是,痛也是。
其實姐姐,女主,女兒,記者,都是他生活中不一樣的存在。
李準基把這份隱藏在歲月靜好之下,孤軍奮戰,如履薄冰的反差,沒的感情卻有底線的複雜人設,細膩地表現出來。讓人倍感心疼。
我真的好希望,小哥哥,可以在最後明白,這些人在他生命中,細微的與眾不同,就是所謂的愛,關心,信任。
李準基小哥哥的這部作品,真心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中年好演員的厚積薄發。
轉型,年齡,瓶頸,標籤,人生的淡季,起起伏伏,自身的局限,外界的定義,做錯的事,都不應該是一種問題。
沒放棄的人生,就總會有閃閃發光的一天。
作者:小冒,同名帳號「芸淡風」,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