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布魯塞爾8月14日電(記者 任彥)8月14日,位於荷蘭雷嫩市的歐維漢茲動物園舉行熊貓寶寶百日慶典暨命名儀式。根據網絡票選結果,熊貓寶寶正式取名「梵星」。
2017年4月,承載著中國人民深厚友誼的一對大熊貓「武雯」(雌性)和「星雅」(雄性)在中荷建交45周年之際來到荷蘭。這是中國大熊貓首次旅居荷蘭。三年來,這對大熊貓在當地吸引了大批熱情「粉絲」前來觀看,成為荷蘭的「網紅」。
今年5月1日,大熊貓「武雯」順利產下一隻幼崽。這隻大熊貓寶寶是以自然的方式孕育和出生的,也是在荷蘭誕生的首隻大熊貓幼崽。熊貓寶寶出生後,中荷兩國元首夫婦互致賀信,認為熊貓寶寶是中荷友誼的美好結晶,也是中荷關係成果豐碩的象徵。熊貓寶寶在新冠疫情期間誕生,既為疫情中的兩國人民帶來希望和喜悅,也見證了兩國攜手抗疫的友好情誼。
為了讓熊貓寶寶感受到粉絲們的熱情,歐維漢茲動物園推出了網絡投票徵名活動,參與投票者有機會在熊貓寶寶首次走出產房探索外部世界時,被邀請到歐維漢茲動物園參與活動。候選美名分別為星荷、梵星、荷順、丹青和荷康。
在為期三個星期的投票中,共收到2萬多張選票,最終「梵星」一名勝出。「梵」字取自梵谷,代表出生地荷蘭,也形容草木茂盛,寓意生機活力。「星」字取自熊貓爸爸「星雅」的姓,寓意希望和方向,也使人聯想到梵谷的星空作品。
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荷蘭外交部亞洲和大洋洲司司長莫森萊赫納、烏特勒支省副省長斯洛特、雷嫩市市長範德帕斯、歐維漢動物園經理德朗厄、雷嫩市「兒童市長」等中荷兩國嘉賓出席活動。
陳日彪在致辭中表示,熊貓寶寶的誕生體現了中荷兩國合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的貢獻。近年來,歐維漢茲動物園和有關機構合作舉辦了三屆「熊貓杯」桌球比賽,兩屆看熊貓、賞花燈「中國彩燈節」,進一步推動了中荷兩國民眾之間的友好交流。「熊貓寶寶出生後,歐維漢茲動物園舉辦了網絡徵名活動。我們提供了5個具有中荷美好寓意的候選名供大家投票,中荷兩國及世界各地民眾積極參與。相信這些活動將有助於加深荷蘭民眾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推動中荷友誼的不斷發展。」
莫森萊赫納表示,熊貓寶寶出生在特殊時刻,為疫情中的兩國人民帶來希望。熊貓是中國的象徵,是友誼、和平、和睦的象徵。「武雯」和「星雅」旅荷,表明中國高度重視中荷友誼及兩國關係。同時,熊貓寶寶的誕生,也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荷方、歐盟願同中方加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合作,期待取得更多成績。莫森萊赫納最後用中文祝賀熊貓寶寶「百日快樂!」
梵星目前仍與媽媽武雯生活在產房內,性別尚未知曉,預計將於10月首次同公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