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抽動症又名抽動症候群、短暫性抽動障礙等,是發生在兒童期的一種肌肉抽動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多見於學齡前及學齡早期的兒童,男孩明顯多於女孩,男女之比為3∶1~4∶1。
抽動症臨床症狀
抽動症兒童常常會出現一組或多組短暫的、突然的、不可抗拒的、盲目的、無節奏的、反覆出現的動作。臨床上常見的表現有:
1.面部肌肉抽動
表現為揚眉、皺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視、咧嘴、撅嘴、咧嘴、張嘴、縮鼻、扮怪相等。
2.頸部肌肉抽動
表現為點頭、搖頭、扭脖子、聳肩等。
3.身體四肢抽動
表現為挺胸、扭腰、身體扭轉、甩手、舉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踢腳、走路中下蹲或轉圈旋轉,甚至步態異常等。
4.發聲抽動
表現為簡單的如「喔、噢、啊」等,也可顯示為清嗓、乾咳、吐痰、類似動物叫聲等,複雜的如情不自禁地反覆無意義的說話或平白無故地罵人,說髒話。
抽動症兒童病程會持續數月至多年,病情表現不一,剛開始常常不被重視,會被家長當成一種壞習慣進行教育,或是被認為咽炎、結膜炎、過敏等疾病來診治。
一、誤診為結膜炎
浩南,男,6歲,年後開始出現頻繁的眨眼,媽媽帶去鎮上眼科檢查,被診斷為結膜炎。使用抗感染的眼藥水後沒有明顯改善。一個月後來我院就診,被診斷為抽動症。
二者區別Difference
結膜炎:結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眨眼增多,但不會隨情緒緊張而加重,使用眼藥水效果明顯。
抽動症:結膜沒有充血,沒有分泌物,頻繁眨眼,情緒緊張,感冒時加重。往往脾氣急躁。抗生素眼藥水無效。
二、誤診為過敏性鼻炎
子沐,男,7歲,小學一年級,反覆揉鼻,鼻子抽動,鬼臉狀。一直以來,家長認為是過敏性鼻炎,也一直在遵循診所醫生的話,使用激素噴鼻劑,生理鹽水洗鼻,堅持了一段時間不見好轉,聽取親戚建議,來我院治療。仔細觀察,詢問病史,檢查之後,被診斷為抽動症。
二者區別Difference
過敏性鼻炎:鼻塞,鼻癢,噴嚏,流涕,伴有頭暈。
抽動症:鼻部症狀不明顯,鼻部周圍肌肉抽動明顯,多伴有面部肌肉痙攣,導致鬼臉狀。情緒緊張,焦慮時加重。
三、誤診為咽喉炎
夢夢,女,9歲,上次期末考試階段,出現反覆清嗓,乾咳,在診所被診斷為咽喉炎,家長自行買噴劑,魚腥草口服液等治療咽喉炎,堅持了幾個月沒有效果,來我院進行治療,診斷髮聲型抽動。
二者區別Difference
咽喉炎:咽喉部異物感,乾燥,灼熱,微痛,咽分泌物增多,粘稠,常有清嗓動作,咽部黏膜瀰漫充血,色暗紅。
抽動症:乾咳,無痰,控制不住的發出聲音,緊張焦慮時候加重,咽喉部沒有充血。
抽動症為什麼會被誤診?
1.對此病不熟悉,以致常被多種多樣的症狀所迷惑。如將喉肌抽動所導致的乾咳誤診為慢性咽炎、氣管炎;將眨眼、皺眉診斷為眼結膜炎;動鼻診斷為慢性鼻炎等。抽動症的症狀一般是單個部位,先要排除的是症狀部位的病變,因此很容易診斷錯誤。
2.家長對此病缺乏認識。有些家長認為不停眨眼、聳肩是不良習慣而不加重視。當發現而詢問有關情況時,家長仍認為「沒事,就有一點小毛病」,從而耽誤了診斷,把這些情況歸類為孩子的小毛病。
3.患兒對症狀有一定抑制或掩飾能力,當輕症患者有意掩蓋其抽動症狀時,使得家長不易覺察,比如說用梳頭來掩蓋住自己頭部的抽動。還有還有一類現象,比如在課堂上在沒有過多發現他有抽動的症狀,但是一回到家裡,孩子的抽動症狀就表現的非常的多,會給人一種假象就是孩子自己是會控制自己的抽動,讓人誤解為是小毛病。
家長應注意什麼?
1.觀察頻率,根據抽動症臨床症狀,家長可以關注一下孩子症狀的「頻率」,而且,在某個時候(比如情緒緊張、多度興奮、疲勞),會特別頻繁,並不能自控。
2.除了頻率之外,還有一個可懷疑點——孩子症狀反反覆覆(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臨床上也有剛上幼兒園就反覆出現咳嗽,後來先當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後當鼻炎治療,最後到了小學才確診的抽動症的情況。拿這個例子來說,如果孩子乾咳的情況反覆出現,當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又沒有效果,那就需要懷疑是不是抽動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