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物種滅絕,中國淡水魚之王未能跨入2020……

2020-12-05 環球網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論文原文截圖

孤獨的白鱘

提到鱘,中華鱘要遠比白鱘出名。實際上,中華鱘的大家族還算熱鬧,它的親友有25種(含亞種),在我國分布的就有7種。

相比而言,白鱘家族就有些冷清。它只有一個「同根同源」的親戚,還遠在北美,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叫匙吻鱘。

它倆都屬於硬骨魚綱、軟骨硬鱗總目,鱘形目,白鱘科。

白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最大體長可達7米。四川漁民有句話,叫「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中華鱘,「象」,指的就是白鱘。

這是個大傢伙。

實話實說,白鱘其貌不揚。

它的頭、體背部和尾鰭均為青灰色,只有腹部為白色。白鱘光禿禿的,身上沒什麼覆蓋物,只在尾鰭上葉長著一種叫硬鱗的原始鱗片。

它長了一個又長又尖的吻,於是也被古人稱作「象鼻魚」;嘴在頭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細小的牙齒。儘管如此,白鱘依然兇猛能吃,專吞各種小魚。白鱘的鰓蓋大、嘴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到有點滑稽,長在口前方近頭背處。

白鱘的尾巴也很有個性——它是歪的,尾脊骨彎向上方。

如果解剖白鱘,你還能發現,它的脊椎很原始,由圓棒狀的脊索支撐身體,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軟骨。

有化石研究表明,白鱘科種類最早的化石可見於晚侏羅紀。

90年代種群數量已急劇減少

中華鱘在長江產卵,之後會帶著幼魚去往外海;但白鱘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長江度過,最多到長江口遊一遊。

白鱘的產卵場分布於金沙江下遊和重慶以上的長江幹流,成熟個體在繁殖季節前有上溯洄遊的習性。

「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以後,白鱘的數量就已經明顯減少了。」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成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早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頒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白鱘的保護級別就被列為「極危」。

作為一種長得不算出眾的巨大魚類,白鱘是「沉默」的。除了跟長江打交道的漁民,大多數公眾很難見到活體白鱘;它又沒有「中華鱘」那樣響亮的名字。看不到,不了解,對它的命運,也就更少人牽掛。

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白鱘只生活在長江。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生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衰退,高密度航運,水利工程,違規設置的電網和滾鉤……這一切,都讓白鱘的處境日益艱難。

2002年12月11日,有漁民在長江南京下關水域誤捕一尾體長330釐米、體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鱘。這條白鱘傷勢嚴重,身上有數把滾鉤,下顎部還有一條長約22cm的傷口。

這是近10年來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條活體白鱘。當時國家農業部指令,不惜一切代價予以搶救。

專家正在救治受傷白鱘

然而,2003年1月初,這條白鱘還是宣告死亡。專家們努力了一個月,沒能將其救活。

當時的媒體寫道: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地球上最後的白鱘。

網友感嘆:

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白鱘滅絕」的消息令網友痛心: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實施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種,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涉及長江流域魚類9種,分別是一級保護動物白鱘、中華鱘、長江鱘。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2017年和2018年,農業農村部陸續啟動《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和《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

據@人民日報,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實施,這將是長江史上最大規模休養生息。

古人云: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但因過度捕撈,長江已陷「無魚」境地。

魚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澤而漁則無魚,尊重規律則無虞,魚的興與衰,本質是大自然為發展亮起的指示燈。

給長江十年休整期,長江能還世界一片生機。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部分綜合自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楚天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淡水魚之王」滅絕,未能跨入2020……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又一個物種滅絕,中國淡水魚之王未能跨入2020,除了它還有哪些?
    中國水產研究員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張輝博士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論文宣稱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相信大部分朋友,對白鰭豚和長江刀魚都耳熟能詳,現在突然跑出一個最大的淡水魚長江白鱘,似乎有點雲裡霧裡,這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繼白鰭豚後,又一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滅絕
    長江所正式宣布,「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2020年元旦剛過,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就在網絡上高頻刷屏,鋪天蓋地的新聞比近幾年關於白鱘的所有新聞加在一起還要多。引發這場軒然大波的是一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的論文。
  • 活過了一億五千萬年後 「中國淡水魚之王」滅絕了
    2020,有人把它看作「愛您愛您」,有人把它看作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還有人把它看作「2.0」版本,希望自己的事業再上新臺階。然而,新年的鐘聲雖然敲響了,但長江裡有一個物種,卻再也沒能跨過新年的門檻。它就是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水中老虎」稱號的長江白鱘。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陳凌墨)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
  • 中國「淡水魚王」滅絕,上一次現身在17年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說到物種滅絕,你會想到什麼呢?遠古時代的恐龍滅絕?渡渡鳥滅絕?旅鴿滅絕?物種滅絕,本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一種結果。但是,人類社會對自然和生態的破壞,卻大大加速了一些物種滅絕的速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遺憾。
  • 中國「淡水魚王」滅絕,上一次現身在17年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巡遊天下,探索旅行足跡,發現山河之美。歡迎大家關注【八品巡府】,為你帶來世間奇妙之事。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物種滅絕,你會想到什麼呢?遠古時代的恐龍滅絕?渡渡鳥滅絕?旅鴿滅絕?物種滅絕,本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一種結果。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在論文中稱,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應該早一點公布這個消息。」危起偉告訴新京報記者。據他解釋,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該物種自然壽命期限,其間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物種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白鱘:郵票證明我來過!
    2020年伊始,一個消息令人悲痛不已——「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網友們對於這個話題議論紛紛,哀嘆是人類的錯、應當反思,但很少人願意提到長江白鱘滅絕的真正原因。
  • 再見,中國淡水魚之王
    今天(1月3日)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它從1.5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一直活到現代,卻沒能夠跨過2020,進入新的年代。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最近兩天,一個壞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 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的它滅絕了,正式退出歷史...
    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令人痛心難過▲微博截圖1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估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 長8米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存在1億多年,被確認已10年前滅絕
    為了保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長江水域2020年1月1日實行十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而一條「白鱘滅絕」的熱搜,讓眾多網友痛心。在一篇近期發表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論文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指出,由於近年來的觀測未能發現白鱘的蹤跡,可以確認,白鱘已於2005-2010年間滅絕,長江白鱘被專家確認已於10年前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被宣布滅絕 網友:從未遇見 聽聞已是永別
    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今天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
  •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來自長江的「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一下子成為今年初最揪心的報導之一。美麗又奇特的長江白鱘,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新聞報導我國珍稀動物,都驚訝又心疼!長江白鱘稱作中華匙吻鱘,名為中國劍魚,又俗稱為象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我國又一特有物種宣告滅絕,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裡,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全面的改變了地球的樣子,並且創建起了壯麗的人類文明世界,但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對於資源的使用、環境的破壞等也正影響著地球,帶來了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而大量物種也因為種種原因而滅絕,近日,一項驚人的研究結果指出,我國又一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 長江白鱘未能進入2020年,滅絕動物名單加一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張輝等人的研究論文。研究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長江白鱘,成魚體型巨大,可達7~8米,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的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最後發現白鱘是在2003年,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存在,可以推斷已經滅絕。專家指出,白鱘是洄遊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