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潮陽區打造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助農增收

2021-01-09 人民資訊

近年來,廣東汕頭市潮陽區按照「一園、三心、兩區、兩帶」空間功能框架的規劃思路,積極抓好園區管理機制、財政資金使用等各項工作,致力打造成集聚科研創新、生產示範、加工流通、休閒旅遊等綜合功能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據了解,潮陽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布局立足區位地理位置、自然氣候、產業鏈條等現狀基礎,總體形成「一園三心兩區兩帶」的空間布局」。

「一園」即水稻科技創新與加工倉儲交易物流園。以提升潮陽稻米產品加工附加值為核心,規劃於潮陽城區,依託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汕頭市糧豐集團有限公司的綜合發展優勢,建設集水稻科技研發創新、加工倉儲、交易物流於一體的核心示範園。主要包括現代農業(水稻)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絲苗米米精深加工提升建設、糧食配送與物流交易平臺建設等三方面內容。

「三心」主要是指以和平鎮為核心,以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潮陽區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為依託的水稻全產業鏈科技示範中心;以銅盂鎮為核心,對現有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機服務組織進行提升改造、支持開展跨區農機化服務的水稻全產業鏈科技示範中心;以關埠鎮為核心,扶持培育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機服務組織的現代水稻產業社會化服務中心。

「兩區」則是指以關埠鎮,西臚鎮現有的2處萬畝連片水稻高產示範片為基礎的水稻綠色高效生產示範區,以及以銅盂鎮和和平鎮連片千畝以上水稻田為基礎,充分挖掘潮陽及粵東地區絲苗米米種質資源的水稻高產優質生產示範區。

「兩帶」即榕江綠色生態田園觀光帶、練江都市創意田園觀光帶;充分挖掘、發揮潮陽得天獨厚的潮汕農耕文化及風景資源,促進各產業協同發展。

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水稻常年播種面積14.8萬畝,產業園總投資21041.9萬元。由該區扶貧辦統籌全區2860戶扶貧資金5385萬元,投資潮陽區省級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實施主體,以現金流方式有效參與產業園項目建設和經營。其中投入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汕頭市糧豐集團有限公司5300萬元,由全國種糧大戶牽頭分別組成的潮陽區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潮陽區順利農機專業合作社、汕頭市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共85萬元,年收益為投入資金的8%。由實施主體企業籌措資金開展農業設施、土地流轉、產業融合、科技研發與信息支撐、農業品牌等12個方面的建設。在相對貧困戶較集中的5個鎮建設7100畝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完善絲苗米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基礎設施,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打造稻穀烘乾貯藏加工一體化和糧食配送與物流交易平臺,帶動周邊貧困戶及其他農戶發展優質絲苗米種植、加工、流通和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一二三產業。

目前,潮陽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完成建設任務,總投資規模2.1億元,4個實施主體與100個經濟聯合社及300戶貧困戶籤訂種養幫扶協議,建立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無償向貧困戶提供作物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市場信息等服務,優先免費提供生產示範基地給貧困戶觀摩學習等,幫助貧困戶發展種養業,擴大生產規模,帶動貧困戶創業增收。企業通過訂單農業方式,保底收購貧困戶標準化生產的優質絲苗米,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加大品牌推廣,推進產業融合,幫助貧困戶提升經營收益。

據統計,至2020年11月底,投入潮陽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扶貧資金實現收益1006萬元,貧困戶人均投資增收913元,帶動貧困戶就業440人,人均就業一年增收48000元;認定扶貧產品6個,形成「糧豐牌」「珠珠皇」「錦灃糧」「新順傑」「潮順」「潔禮」等16個系列註冊商標,參加消費扶貧活動16場次。通過全產業鏈生產服務示範,有效輻射帶動6500名農戶發展絲苗米種植,輻射帶動面積5萬畝,取得較明顯的脫貧攻堅成效和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也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杜俊速 鄭文良 蔡純 麻濟良)

責編:葉壯

相關焦點

  • 發揮大灣區「米袋子」作用 六祖故裡新興縣打造絲苗米高端示範區
    會議同期還舉行廣東首屆國際名米金獎評鑑活動發布、第三批廣東絲苗米產品認定授牌、廣東絲苗米形象代言人評選活動發布以及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揭牌暨產業園科技支撐單位籤約儀式等。全市創建了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9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村),數量位居全省前列。王勝提到,雲浮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發展稻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創建了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羅定市絲苗米產業園。
  • 院士「禪都論稻」 六祖故裡新興打造絲苗米產業示範區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雲浮11月7日電 (索有為 何勇)2020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高端優質稻觀摩活動,11月7日在六祖故裡——雲浮市新興縣舉行,大會以「禪都論稻,民富糧安」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廣東優質稻產業和雲浮新興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培育一批新興特色絲苗米品牌,為保障廣東省糧食安全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新路徑。
  • 廣東絲苗米形象代言人出爐!
    廣東絲苗米形象代言人出爐!金羊網  作者:張豪 粵絲苗  2020-12-09 12月8日,一場「靚麗與絲苗米同行」為主題的「2020首屆廣東絲苗米形象代言人評選活動」,在廣州市從化和稻豐香米產業園舉...
  • 大會助力,品牌賦能 廣東絲苗米開啟產業發展新未來
    兩年來,廣東絲苗米產業正煥發新機,優質品種不斷湧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成效明顯,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但是,作為絲苗米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廣東絲苗米也面臨著缺乏統一標準、品種老化等問題,市場上絲苗米產品良莠不齊,影響產業發展。  2019年6月,廣東絲苗米品種標準發布,規定了穀粒千粒重、長寬比、感官指標和食味品質等。這有效把控了絲苗米品質。
  • 2020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高端優質稻觀摩活動在...
    11月7日,由省農業農村廳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高端優質稻觀摩活動在新興縣舉行。本次大會以「禪都論稻,民富糧安」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廣東優質稻產業和雲浮市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培育一批新興特色絲苗米品牌,為保障我省糧食安全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新路徑。
  • 【龍門鄉村】「一村一品」城西絲苗米
    目前,龍門正在建設絲苗米省級農業產業園,主要以龍城、平陵、龍田為核心區,總面積460多平方公裡,主導產業面積約11.09萬畝,其核心加工區位於龍田,佔地約79.5畝,總投資達9272萬元,預計2020年年底投產使用,形成「一心四區一帶」(智能化加工與商貿服務中心,水稻綠色高效種植示範區、龍門水稻科技創新發展區、水稻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樣板區,龍門特色水稻與溫泉休閒旅遊觀光帶)的空間功能布局框架
  • 晉中和順:加快打造火麻產業 推動農業轉型發展
    縣內唯一一家集火麻油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山西宏田嘉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企業,主導產品「和順火麻油」成功入選2019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產品已經遠銷海外。同時,還帶動了全縣3049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航拍和順火麻現代農業產業園。
  • 汕頭澄海獅頭鵝網絡節舉行 合作籤約超2億元
    11月22日-23日,2020中國·汕頭澄海獅頭鵝國際網絡節暨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峰會(簡稱「澄海獅頭鵝網絡節」)在廣東汕頭舉行,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廣東省農業展覽館、廣東省農業農村短視頻製作推廣中心、汕頭市農業農村局、汕頭市澄海區人民政府主辦,廣東華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 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晉城有兩個,原來晉城特產不只有小米!
    省農業廳和省林業廳聯合公布我省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太原市南部城郊農業、陽曲縣有機旱作穀子、沁水縣蜂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陵川縣中藥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20個產業園被確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 南雄絲苗米、雲峰山藍莓,仁化扶溪大米,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2020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387個產品符合名錄收集登錄要求,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韶關市有3個農產品新入選,分別是南雄市的絲苗米、雲峰山藍莓,及仁化縣的扶溪大米。
  • 臺山鰻魚背後的產業園轉型路: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
    上個月底,臺山鰻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臺山鰻魚產業園」)科技服務項目啟動會召開,由華南農業大學承擔,一口氣啟動了7個科技服務或科技研發項目。  作為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和加工出口基地,臺山鰻魚現代農業產業園正積極推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 四川涼山喜德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脫貧
    當地發揮陽光足、氣溫高等優勢,依託多種幫扶協作機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總臺央廣記者劉濤。記者:這幾天,喜德縣魯基鄉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裡,第一批種下的甜菜心已經陸續開始成熟。魯基鄉翁古阿合鄉長說,他們鄉上不少貧困戶都在產業園務工,增加了不少收入:「從這幾天已經正式了進入第一批的集中採摘,今天採摘人數已經達到了150人,每天可以採摘5000斤,目前採摘了3萬斤。」
  • 揭開小龍蝦火爆背後的真相,你得來潛江現代農業產業園!
    今天,就跟隨地道農旅地道君走進湖北潛江現代農業產業園,來一場龍蝦之旅!一、她的名片潛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98萬畝,然而它創造的影響力卻遠不止於此,有圍牆,無邊界,它不僅僅是一個園區,更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的引領區。園區構建「兩區一基地」。
  • 蘭州新區無土栽培「黑羅漢」:中藥材「滋養」助農增收
    蘭州新區無土栽培「黑羅漢」:中藥材「滋養」助農增收 2018-11魏建軍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7日電 (記者 魏建軍)「無土栽培+中藥材滋養」,這是蘭州新區現代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鹽鹼地上建起溫室大棚種植「黑羅漢」的新模式。一個月後,「黑羅漢」將「高調」上市,並計劃在新區及周邊大面積推廣種植,助農增收。
  • 冬天種出「新洋芋」 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今年犀牛社區在九月份以來,種植了300畝反季節蔬菜馬鈴薯,覆蓋的群眾每戶增收兩千元以上,今年馬路鄉犀牛社區反季節馬鈴薯釆挖預計在2020年1月下旬全部結束。」馬路鄉犀牛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光超介紹說。犀牛社區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以反季節馬鈴薯產業為依託,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今後,犀牛社區將繼續發展特色農業,依託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輻射帶動當地農民種植、就近務工等方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 山西陽城:非遺喬氏琉璃助農增收
    山西陽城:非遺喬氏琉璃助農增收 2020-08-0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石家莊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在2020年底前,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10家市級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建設30家省級以上休閒農業星級企業,形成省會市民「周末2日遊」休閒觀光農業圈 本報訊(記者董昌)近日,石家莊市出臺的《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方案》提出,圍繞高速高鐵沿線、機場周邊、滹沱河沿岸及環城都市休閒農業圈,力爭在兩到三年內
  • 佛山市南海區花卉園藝產業園:科研文旅融合發展 搭建粵港澳大灣區...
    近日,由中國農村雜誌社、農民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南方農村報組成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專題報導組來到了佛山市南海區花卉園藝產業園進行考察,深入了解「中國香水百合名鎮」產業園建設的新動態、新氣象。  土地流轉早規劃「搶先機」   帶動當地2700多戶花農創新發展   「南海區能流轉到這麼多的土地來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真的太少見了。」在座談會上,省級產業園專題組記者們紛紛表示讚嘆。面對專家組的稱讚,佛山市南海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炳洪說道:「這是因為我們股份制比較早。
  • 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內核」酒泉種業說到做到
    原標題: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內核」——我市推動現代種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紀實花卉制種繁育基地玉米制種、蔬菜制種、花卉制種……經過多年努力,制種業已發展成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尤其是近年來,為保證農民持續增收,訂單制種讓小農戶「牽手」現代農業,解除了農民制種的後顧之憂。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通過促進科技創新、培育龍頭企業、打造行業品牌等方式,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內核」,促進位種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動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