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黃睿拍攝的康奈爾大學校園美景。
郭平安留學期間在巴西裡約熱內盧。
今年9月,萬融從利茲大學正式畢業。
李潤生(左一)與同學在一起。
在美留學學子
長大後,我讀懂了他
黃睿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乖巧聽話的好學生。在很多別人的故事裡,我這種學生或許會讓老師頻頻皺眉,讓他們感到無奈。然而,我非常慶幸自己一路遇到的老師都給予了我足夠的包容,能夠讓我在青少年時期放飛天性,自由生長。
小學班主任姓楊,留著齊耳短髮,黑板上的粉筆字端正大方,最早帶著我去體會生活中微小細節的就是她。那時,我常會因為蹲在學校花園裡看花花草草、看昆蟲小鳥而忘記要去上課。因為無意識地「逃課」太多,很多老師向她表達過對我的不滿,有的老師說「這孩子的聰明沒有用在正事兒上」。後來我才知道,楊老師壓下了這些話,她並沒有告訴我。
一次,我在學校操場上看雲,楊老師走過來,她說對我看到的東西感到好奇,請我每天寫張小紙條給她,分享我童眼童真看到的小小世界。這一張張紙條成了我們之間的「小秘密」,我甚至對每天「觀察世界」產生了使命感。我的記錄逐漸細緻入微、逐漸天馬行空,從一兩句話的交代到成段成篇的描述,再到後來,我的作文習作獲得了「三峽杯」小學生作文競賽的特等獎,或許是這一張張紙條磨出了我的筆頭功夫,才有了這張獎狀吧。
如今,我甚至已經記不清當時寫的內容,但每當我在求學路上感到力不從心時,楊老師那時的包容和耐心就會浮現在我腦海裡,成為一股堅定的力量環繞在我身旁。
初三的班主任姓解,我後來叫他船長。他給我們班起名叫「遠航班」,因為我們是朝著一個方向航行的同道人。那大概是我中學時期最自由的一段時光,在楊老師為我打開一扇窗之後,是船長通過這扇窗給我帶來了更多的光。
中考前我們最後一次聊天,他對我說:「不是所有人都得走一樣的路,很多人在千篇一律的生活裡逐漸變得麻木。但生命本身是流動的、是鮮活的,沒有被規定好的樣子。不要停下來,繼續去創造自己生命裡新的可能。」那個時候,我並不理解船長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而後來,當我一次次在人生拐點面臨選擇的時候,都會想起船長這段話,想起他對我說話時眼鏡後面那堅毅而深邃的眼神。我想,或許我慢慢讀懂他了。
後來,我回學校看望過楊老師、看望過船長,坐在他們面前的仿佛還是那個稚嫩少年。他們對我來說亦師亦友,但是我始終明白,楊老師與船長首先是我的老師,我才能夠得以與他們成為朋友。
(作者系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生)
在巴西留學學子
老師,我會常回來看看
郭平安
聽說老實驗初中拆了,我倒也沒有很遺憾,只是惋惜了校園裡那幾棵上百年的松樹。
初中畢業典禮結束那天,我磨磨蹭蹭到最後,如願地和數學老師說上了話。我倆站在主樓的走廊裡,正對著中軸線上的一棵老松樹,初夏的陽光已經略顯鋒芒,照在鋁合金欄杆上晃著我的眼,看不清對面的公園,也看不清老師的表情。
「閨女一晃就長大了。」老師不無惆悵地說。
可不是嘛,我哪裡還是上第一節數學課時的初生牛犢,老師一句「誰願意做我的課代表」話音未落,我就高高舉起了右手。這麼積極的學習態度似乎深得老師之心,還得到了他「對待學習就要有這樣的勇敢」的誇獎。
「這3年表現得很優秀。」說完,老師拍了拍我的肩,是沉重又熟悉的「幾連擊」。
老動作了。無論是誇獎、安慰或是失望,老師總喜歡拍拍我的肩膀 ,像是將鼓勵藏在手心似的,拍幾下就能注入我的靈魂。與我的班主任不同,數學老師從來沒有掩飾過對我的讚賞。如今細細想來,每一個上臺領獎回來的瞬間,我的肩膀上總會落下略帶重量的拍打。我是一個容易浮躁的人,而老師傳來的這份重量,每次都讓我隱隱要飛走的心思又穩穩地回歸,繼續向下一個目標努力。
「老師很為你驕傲。」我頂著刺目的陽光,看見老師笑得很開心。
我一直都知道的,那年我躲在教室後面,完整地聽完了身為隔壁班班主任的老師對我的一通誇獎,因為我在聯考中數學取得了最高分。而我卻暗自覺得愧疚,後悔為什麼不將最後一步化簡做到最簡,如果得了滿分,老師會更加高興吧。
初中的我對學習的想法很簡單——學習好,為了讓家長滿意、老師高興。我想成為他們的驕傲,讓他們提起我時別有一份自豪。初中3年,老師的肯定鞭策著我成長,步步向前,到達我也未曾預料的遠方。
「老師,我以後會常回來看你的。」——這是真心話。
最後一節數學課,我萎靡不振地趴在桌上,一反往日積極形象,實在是不舍。突然聽見老師說他不講了,讓我們自由複習,我騰地坐起身,攛掇著同學們一起央求老師「再講些東西吧,最後一次講課了。」老師依言聊了幾句,言辭中不舍又釋然。
那時起我才真正明白,原來教師就是這樣一個職業,3年又3年,他們教出一批批學生,然後再親手送走。他們站在學生身後遠遠地眺望,目送著學生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或許在每一年的畢業典禮上,想起散落在各地的畢業生,老師們心底想必是滿足且幸福的。
見了拆遷的照片,果真松樹也一併砍了。我曾經回去看過老師,就站在那棵松樹下,習慣地用腳碾著地上的松果,聽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我要好好學習數學。
(作者系巴西南大河州聯邦大學學生)
在英留學學子
老師遞給我敲門磚
萬融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最初是誰告訴我的?也許是書上讀來的,也許是某一次升旗儀式上的校長講話,或者是父母告訴我的,不記得了。然而,讓我對這句話真正有了深刻理解的,是我們的老師。
小時候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老師管我們管得那麼嚴,為什麼我們作業寫得不好要被罰,為什麼老師對我們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更用心?現在我明白了,答案很簡單,就因為他(她)是老師!就因為學生在老師心中有著最重要的位置!
知識是什麼?知識是通向未來的敲門磚。
誠然,人的起點不是絕對公平的,但知識是公平的,知識可以填補由背景和出身形成的鴻溝。有一段時間我常常在思考,到底是什麼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我來自西北的一座小城,後來考入一所211大學,再後來有了一份薪資不錯的工作,攢了幾年錢之後我又到英國讀研。回頭望時,發現距離最初起點已經很遠了,當時一起出發的朋友如今也 擁有了各自不一樣的生活。
是什麼改變了這一切呢?是一次次的考試,中考、高考,是知識讓我們邁入不一樣的世界,是知識讓我看到了原本我以為離我無比遙遠的世界,是知識讓我有機會與不同地域、不從層次的人相識、對話,站在更高更遠的地方觀察這個世界。
那麼,是誰給了我們這塊敲門磚呢?是老師!
這每一塊磚都來之不易。每一次起早貪黑的早晚自習,老師就像個勤勤懇懇的「砌磚匠」。老師說,好好學習才能飛得更高,長大後才理解這話誠不欺我,長大後才更懂得老師的辛苦。他大可不必站在窗口,悄悄觀察哪個學生沒有認真自習;大可不必在學生答錯一道簡單題目後大動肝火,比學生自己還懊惱著急。他的點滴用心,都是為了學生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讓學生無論出身貧富,都能有機會去看更大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除了課本知識,我們也向老師學人生道理;課堂上是師生,課後也可以成為摯友。生活中,我們常常指望在人際關係中付出要有回報,若是從友人處得到了幫助則會真誠致謝。然而老師——這個給我們人生帶來巨大改變的人,是否也收到了他應得的那句「謝謝」呢?我們啊,走著走著要常常記得回頭看看,向那些曾教導我們、鼓勵我們、安慰我們、規勸我們、對我們描述過美好未來的老師們認認真真地說一聲「謝謝」。
畢業了,回國了,該回去看看老師們了。
最後,要寫給爸爸,我的爸爸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天是教師節,我要祝爸爸教師節快樂!祝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桃李滿天下!而這,是一名學生的心裡話。
(作者系英國利茲大學學生)
在日留學學子
難忘排骨香
李潤生
2019年7月,我大學畢業獨自一人踏上前往日本的求學旅程,在飛機上我反覆翻看著手機裡收到的祝福和叮嚀,雖然心裡難過但仍強忍淚水。發信息的人裡,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異鄉異客,不要忘記來時初心。獨自生活難免艱辛,但也願你完成學業的同時學會生活。」
我相信每個人的高中都令人難以忘懷,那是人生最為精彩的奮鬥時光。身邊有一起並肩作戰的益友,也有在青春歲月教會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良師。
我的恩師是一位已過不惑之年的物理教師。像大多數理科老師一樣,戴著窄框眼鏡,愛穿polo衫,總喜歡背著手。他看起來嚴肅,但說起話來卻讓人覺得十分親切。
高中時我就讀於寄宿制學校,兩周回家一次,中間的那個周末家長可以來學校送飯給我們「打牙祭」。有時,爸媽工作繁忙無暇來探望,我就在教室多學習一會,午飯隨便吃點便回宿舍休息。一次碰巧班主任從門前經過,看到我們幾個沒有家長前來探望的同學,便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辦公室吃飯。我們這才知道,師娘開了一家烹製排骨米飯的小店,每到周末,就會給辦公室的老師們多送幾份。恰巧那天幾位老師不在,這來之不易的牙祭就「便宜」了我們。那次過後,老師每周總會特意讓師娘多準備上幾份,留給家長不來送飯的同學,與老師在辦公室一起吃排骨米飯的日子,便成了我們和老師之間最親近的時光。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發現,放下平日裡威嚴一面的老師竟是如此的可愛。
一起吃飯時,老師不僅關心我們的學習狀況,也會和我們談談未來、聊聊理想。他總說,高考是人生的起點而非終點,我們緊張的高三生活也只是人生奮鬥中的一個階段。如果我們能夠從這段充實而艱苦的日子裡學會努力與堅持,找到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這才是他所期望的。
於我而言,價值觀或許來源於父母的教育,但老師的教誨同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教會了我們用更加謙虛好學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
儘管已畢業多年,但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那段日子裡伴著排骨香氣同老師的一次次交心深談,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財富。如今,我也依然時時鞭策自己,要像老師期待的那樣找準未來的目標與方向,付出堅持和努力。
(作者系日本KCP地球市民日本語學校學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9月10日 第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