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3)

2020-12-03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日

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

11月30日,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康復中心,工作人員在檢查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

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通過運用仿人機器人技術與康復醫學相結合,為截癱、偏癱、腦癱及老年人等失去站立或行走功能的患者提供直立行走康復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高頻率長時間保持仿人行走運動訓練,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更加有效地進行康復訓練,通過科技給殘障人士重新行走帶來希望。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相關焦點

  • AI輔助運動康復,司羿智能打造國內首款軟體外骨骼康復機器人
    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加重,腦卒中患者數量持續上升。據2017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46萬腦卒中新發人群,並以每年8.7%的速度持續上升。其中高達75%卒中倖存者存有著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
  • 下肢康復機器人上線 康復訓練變有趣了
    對於下肢癱瘓的患者來說,堅持康復訓練對患者自身及家屬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上周,南京腦科醫院康復科多體位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又稱下肢康復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   「使用機器人康復,讓我重新體驗到了正常走路的感覺,真的非常開心。」
  • 福祉研報|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因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在不斷增長,尤其是中風偏癱,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主要表現為身體同側上、下肢癱瘓。中風偏癱的康復治療,除了藥物、飲食以外,也包括物理治療和日常的作業治療。本期福祉研報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肢運動康復治療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器材。一、關節活動技術1.主動運動常用的為各種徒手體操或器械體操。
  • 鄭州頤和醫院引進漫步者下肢康復機器人 進入智能輔助康復新時代
    9月21日,在河南大學附屬鄭州頤和醫院康復治療大廳,兩名脊髓損傷患者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進行下肢功能鍛鍊,這標誌著由鄭州頤和醫院引進的漫步者下肢康復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也代表著鄭州頤和醫院康復醫學科進入了智能輔助康復新時代。據悉,截至目前,尚未見省內其他醫院引進該機型的相關報導。
  • 中國醫用康復機器人市場現狀和營銷策略分析
    腦卒中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85%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據權威機構統計每年我國腦血病新發患者超過200萬人。     肢體殘疾的龐大基數以及老齡化趨勢,使得我國康復裝備供應和康復臨床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一是醫院康復醫學科數量, 康復科的醫生,床位數,場地均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 探營進博會:看看外骨骼康復機器人是如何幫中風癱瘓患者走起來的
    愛布機器人是康復機器人公司ExoAtlet 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 這次進博會參展的是ExoAtlet外骨骼康復機器人一代和二代(EA-I & EA-II),專門為下半身完全/不完全損失患者康復和行走輔助開發的康復機器人。愛布外骨骼康復助行器的運動軌跡類似於正常人的腳腕、膝關節、髖關節角度和以及施加力量程度,採用更接近正常人的步態。
  • 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腦出血後遺症是一種腦部損傷所導致的疾病,指的是腦內血管破裂,血液在腦實質內聚集,造成腦實質永久損傷,進而遺留下一些的神經功能受損症狀。常見症狀有:面部或肢體的單側或雙側肌肉無力、感覺障礙,吞咽障礙,語言和言語障礙,認知功能減退,視覺障礙,情緒異常,癲癇,意識障礙等,其中偏癱最最常見。
  • 高科技:康復機器人可幫助中風患者恢復下肢力量
    隨著在醫療領域應用的逐步深入,人工智慧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享受到科技「大腦」進步中所產生的「紅利」。  功能:「玩遊戲」進行康復訓練  在上海市智能製造與機器人重點實驗室裡,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亮相今年上交會的新一代康復機器人進行測試。
  • 濰醫附院康復醫學科引入外骨骼機器人——癱瘓病人行走不再是夢
    近日,濰醫附院康復醫學科的外骨骼機器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款醫用外骨骼機器人是由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程洪教授團隊研發,濰坊醫學院康復學院引進並在濰醫附院康復醫學科使用。活動現場,一位因脊髓損傷臥床兩年不能站立行走的大爺,在外骨骼機器人的輔助下實現了站立行走,而且在佩戴外骨骼機器人的10米測試和6分鐘測試中成績均為滿分。
  • 玩具熊模特演示外骨骼機器人協作,服貿會現老人健步行走神器
    據工作人員介紹,電動護理床具有抬背、抬腿功能,把護理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同時,護理床還能代替康復訓練師的工作,對下肢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助力模式可以調節成阻力模式,便於患者加強肌肉鍛鍊。」一個玩具熊小腿、大腿和兜襠處綁著外骨骼綁帶,藉助外力緩慢「凌空」移動步伐。
  • 運動康復哪家強?這家醫院裡藏著一個康復健身房
    這裡用於運動康復的器材非常豐富,同時有專業康復治療師陪同患者做器械訓練,並根據患者運動反應及時調整運動處方,非常安全,醫患之間交流氣氛融洽,一些長期康復訓練的患者說這裡的服務比健身房還要好。當然,康復醫學中心的運動康復室與健身房相比,雖然同樣以運動康復為主要手段,但仍有本質上的區別。
  • 2020中國康復機器人論壇精彩報導
    華中科技大學熊蔡華教授做了《人體運動學與穿戴式機器人》的精彩報告,介紹了根據人肢體運動機理設計穿戴式機器人的方法。東南大學宋愛國教授做了《網絡化和交互式康復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進展》的報告,重點介紹了基於網絡技術、力感知交互和虛擬實境技術的肢體運動康復機器人研究進展及應用。天津大學明東教授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姜力教授主持了該主題。
  • 東南大學宋愛國:運動康復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進展丨CCF-GAIR 2019
    在上世紀90年代,神經康復醫學的發展發現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人的運動神經可以進行重構,通過不斷地訓練能夠恢復大部分的運動功能。下圖為康復訓練前後的比較,這個偏癱病人基本上不能走,只能靠牆站立,訓練一個月後,她就可以自己走了,再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她就能夠扔掉拐杖了。
  • 中風康復訓練要趁早
    患病後短期內能百分之百恢復的患者,基本上不存在康復的問題。只有患病後遺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如腦卒中後遺留偏癱,才存在康復治療的問題。康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只是藥物和手術,而是包含了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理療、中醫、心理治療等多種學科的幹預。最佳康復期在發病後3個月之內。對3個月以上再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腦卒中後遺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關鍵在於方法正確。
  • 偏癱患者腿部力量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的肢體障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一個偏癱患者,患者的肢體能力差,就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生活無法自理,這樣的惡性影響,更不利於患者的康復。下面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偏癱患者下肢腿部力量的康復訓練,趕緊學起來吧!
  • 10套訓練器材助力殘疾人康復
    活動中,市殘聯共發放10套康復訓練器材,投資20餘萬元,用於全市各區示範性康復站建設。    調查顯示,目前安陽市38萬名殘疾人當中,約有22萬名殘疾人有不同程度的康復需求,但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總數不足3萬人。
  • 傅利葉智能發布新品Fourier X1,為下肢殘疾患者提供有「觸覺」的外...
    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卻比數字更加不容樂觀——他們中的多數並不能得到科學有效的康復治療,且肢體殘疾人中的大多數由於活動受限、公共設施缺乏無障礙通道等原因,很大程度上並不能走出醫院和家門,享受正常人的戶外生活。近年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康復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康復訓練和輔助治療中。它可以輔助人體進行肢體運動,實現助殘行走、康復治療。
  • 輔助進食、起居、運動,未來老年人的生活靠它保障
    康復醫學是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保健醫學並列的第四類醫學,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是現代醫學「預防、臨床治療、康復」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下肢康復機器人助帕運冠軍重新行走,可選快中慢三擋速度
    就在上周,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基層康復創新服務與能力建設公益項目「2020年首支康復機器人勵志短片」溫暖上線,作為片中的主人公,姚芳給了人們一個驚喜:憑藉著毅力和上海研發的下肢康復機器人,她終於完成了「站起來」「行走」的夢想。時隔22年,姚芳藉助智能下肢機器人再一次站了起來。她說,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真的很好。
  • 遠看在玩AR遊戲,近看竟然是癱瘓病人訓練走路
    7月26日,在浙江醫院三墩院區康復治療中心,他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嘗到了久違的行走滋味,難掩激動:「這款機器人太棒了。你們不知道,我有多渴望能下地走路。」 下肢0肌力的患者也能走,還能實現街景AR訓練6月,三墩院區康復治療中心最新引進了「黑科技」——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它可以幫助偏癱、脊髓損傷、步態異常等等患者進行輔助步行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