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起,鐵路部門在京滬高鐵、成渝高鐵的部分車次試點「靜音車廂」服務。12月23日(今天)起,旅客在購票時就可以自願選擇購買「靜音車廂」的車票了。記者今天提前探訪「靜音車廂」後了解到,「靜音車廂」將推多項靜音服務,對於屢次勸阻無效的不靜音行為可能被納入鐵路旅客運輸領域信用管理。(12月24日 北京頭條)
「靜音車廂」終於上線了。這次鐵路的行動很迅速,自從上個月發布「靜音車廂」的消息以後,僅僅不過了不到一個月時間,一些線路上就已經開始了相關服務項目。目前,如果乘客乘坐京滬高鐵的話,在登錄12306APP後,在選座位的界面上可以看到「多出來」的「靜音車廂」選項,只要點擊對其勾選,就可以優先選擇靜音車廂乘車了。可以說十分的方便。
實際上,對於很多人來說,「靜音車廂」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在眾多的公共場合和公共運輸工具裡面,實施這樣的服務鐵路還真的算得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如果從市場的需求來看,這種「先行試水」卻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甚至在消息發布的第一天起就有不少輿論反響極大。為何?因為不少人早就受「噪音之苦」久矣。
不用特別指哪個人,也不用特別指哪條線路,相信經常乘坐火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人們可以有各自的親身「不良」體驗,而這些體驗又實在讓人苦惱:車廂裡跑來跑去的「熊孩子」,或者打鬧,或者大聲喧譁,在「熊家長」的縱容下,他們甚至於能夠從上車吵鬧到下車;有長時間煲電話粥的,其聲音之大令人頭疼欲裂;還有在車廂內打牌的,大呼小叫,旁若無人,同樣也刺激著乘客們的神經。曾經有一名英國記者從蘇州上車乘坐高鐵到上海就遇到這樣一幕:一名女子長時間打電話,而且聲音奇大無比,讓該名記者甚感無奈和惱怒,他把錄製下來的視頻發布到網上後,受到國內外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並非是外國人指出的問題就一定是衡量是非的標準,但是,這個英國記者所展示出來的「高鐵狀況」卻讓不少國內網友心有戚戚焉。經常在車廂裡受到各種噪音汙染和聲音「騷擾」,這已經成了人們常年以來所面對的困擾,有些網友甚至把這些情況稱之為「出行之怒的根源」。
其實,從另外一種角度上來看,很多這些製造噪音的乘客的所作所為多是無心之舉。在他們的行為習慣裡,公共場所下跟自己家裡沒有什麼區別,忽視了公共道德規範和他人的感受。如果有人及時提醒的話,他們還是可以會有一定程度的收斂。但問題就出在這個「提醒」上。一般來說,乘客很少能夠主動「仗義執言」,他們通常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寧肯自己受罪也不願意「多嘴」;而乘務人員的工作宗旨又多是以「服務」為中心,乘客是被服務對象,面對這些出格乘客時往往也會「底氣不足」。所以,這種公共場所下的噪音汙染長期存在也就不難理解了。
所謂「靜音車廂」的推出,其實就是一種「提醒服務」,提醒乘客不要大聲打電話,不要大聲喧譁,不要外放音樂,攜帶孩子的乘客不要乘坐此類車廂。總之,通過「提醒」來為更多的乘客來服務,從而讓普通乘客有更多的安靜環境,同時也給那些不守規矩的乘客予以警醒,讓更多的人知道,公共場所下製造噪音是不對的。這一點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