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被教育著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要老老實實的做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做一個本本分分的人,不要耍小聰明。
但是隨著你的成長,進入社會和職場中,你會發現老實人總是被欺負,這幾個字還一度變成了貶義詞。
老實人一般心眼都比較實在,心裏面沒有什麼心計,想問題也比較簡單,如果你是這種情況,來看看《智囊全集》中記錄的,老祖宗留下來的3個為人處世的訣竅吧,然後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當中,老實人一樣也能混出個人樣!
【1】別人有千條計,你就用這個老主意——說不清的事,打死不接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作為一個老實本分的人,你的腦子裡並沒有什麼心計。在這一點上沒有辦法和別人比較,所以我們就用真誠的方式對待有心眼的人。道理也很簡單。
這個事情說不清楚,我就認為不是我的事情,我就果斷的拒絕,直到這個事情說清為止,你堅持這樣一個原則,他還沒什麼話說。
【2】別人心眼多,你就用這個策略應對——劃不清的責任,你打死不認
在職場上,不管別人有多少個心眼,是你該承擔責任的,那就果斷大膽地承擔責任;但如果責任都沒有畫清楚,這個事情幹得再爛,自己也不要認這個帳,如果連自己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都搞不清楚,你在職場重吃再多的虧那都是活該,而且必須把這個事情它搞明白,不能有下一次。
【3】別人腦子靈,你就用這個笨辦法接招——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大家仔細的回憶一下自己吃的那些虧,是不是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多管閒事,都是自己照顧到別人的面子,都是因為領導的安排,不是屬於自己的事情,為什麼你要聽從領導的安排呢,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事,為什麼你要去摻和呢?
那叫犯賤,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個原則,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管人家一百件事情來的都實在。
雖說做人要實誠,但是身處這個社會,做事就要精明起來,要懂得看人做事,也要懂得做事成功的門道。道德是底線,手段是關鍵,牢記老祖宗這3個為人處世的訣竅,不僅不吃虧,還能混出個人樣!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裡面蘊含的都是對於人生經驗的總結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後人。
如果想要窺見古人智慧,或者是人生遇到困窘之時,不妨捧起來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曾國藩之所以能從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一路官升10級做到武英殿大學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這並不是網絡爽文中的情節,而是真切切的歷史事實!
而他獲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智囊全集》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這本"奇書"到底有多厲害?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英明睿智,那麼智庫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比如其中一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個人叫郭純。他頗有心機,趁著母親去世,玩起了花招來騙政府表彰。烏鴉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心的象徵,郭純就專門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一個人在母親墳前哭前就先撒在地上,把一群烏鴉吸引過來,幾次下來,這群烏鴉就被訓練成了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場的時候,郭純就不撒糧食。但是烏鴉一聽他開始哭就像聽了口哨一樣,紛紛飛來,鄉親們都不知情就被他的"孝順"深深感動了,耳口相傳,很快官府人就過了給他立了孝子牌坊。
這個故事就講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直到今天,《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仍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論是官場、職場還是生活中,其中的智慧,都可以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簡單易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這本書的上下兩冊價格才75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買來自個琢磨,還是送予老友,精神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