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NBA賽場有過不少的衝突時刻。提起這一點,大多數球迷會想到會是「奧本山宮殿事件」——2004年活塞與步行者隊的一場比賽中,球員們甚至在看臺上相互毆打。
在那個決定命運的夜晚過去兩年之後,尼克斯隊和掘金隊在球場上發生了一場混戰,年輕的卡梅隆·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結果被處以巨額罰款,而正是這一次的混戰讓時任總裁大衛·斯特恩(David Stern)對規則進行了全面修改。
2006年12月16日。尼克斯隊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球館迎戰掘金隊,結果主場慘敗。但當時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掘金的主教練喬治卡爾決定在比賽的最後幾分鐘讓他的先發球員留在場上,當時他的球隊已經遙遙領先了。這種策略違反了NBA(和其他運動)不成文的規則。
尼克斯隊對掘金隊如此的「行徑」感到失望。
卡爾讓他的替補在比賽還有一分鐘多一點的時候替換掘金主力,但是一個失誤讓他們遲遲沒有完成替換。場上,掘金後衛J.R.史密斯搶到快攻的機會,但是尼克斯隊後衛馬迪·科林斯雙臂抱住史密斯的脖子。
兩隊的球員都趕往現場,內特·羅賓遜是第一個到場的。當人們的怒氣達到沸點時,羅賓遜竟然朝史密斯扔了一拳,史密斯也回擊了幾下。緊張的氣氛似乎漸漸平息下來,直到安東尼偷偷地打了柯林斯一記耳光。這是一個直接的打擊,響亮到足以聽到現場直播。
尼克斯隊控球後衛內特·羅賓遜在賽後接受SB Nation體育網站採訪時表示:「我知道,他們為了留住球員所做的一切,將會導致犯規。因為我們不會讓球員在20分以上的情況下繼續扣籃,特別是他們的先發球員都在。」
這便是NBA衝突史上著名的「麥迪遜廣場花園鬥毆事件」,也是NBA聯盟最後一次大規模混戰。
在這次事件之後,NBA採取了鐵腕政策:史密斯和羅賓遜因互毆被停賽10場,而科林斯和紐約的賈裡德·傑弗裡斯分別被停賽6場和4場,安東尼因為他鬼鬼祟祟的一記耳光得到了15場的禁賽賽。球員因此遭受的薪水處罰達到120萬美元,而每支球隊也遭受了50萬美元的處罰。如此重罰,是聯盟希望以後能避免這樣的衝突。結果,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這麼大規模的球場混戰了。
本賽季,我們已經看到了恩比德與唐斯的抱摔,哈登與穆雷的碰撞等多個衝突畫面,但卻都沒有引發兩隊的混戰,可見聯盟的重罰確實起到了作用!
本文參加有獎活動#機構V計劃徵文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