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鳥狂人8年背40餘斤裝備行近萬公裡追拍百鳥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愛鳥狂人8年背40餘斤裝備行近萬公裡追拍百鳥圖
2017-04-10 10:45:41來源:生活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7年04月10日 10:45 來源:生活報

參與互動 

  生活報4月10日訊 當春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剛灑上育葦廠溼地,一群群丹頂鶴、白頭鶴、蒼鷺駐立在淺灘中,或是覓食、或是打鬧,發出悅耳的鳴叫聲,而在遠處,有一個人正隱藏在蘆葦中,用隱蔽網將自己遮蓋起來,只有長焦鏡頭露在外面,「咔咔咔」相機快門聲與風聲、鳥鳴聲共同奏響了一曲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鏡頭後面的這個人就是愛鳥成狂的「雪鴞」吳志林, 8年來,他背著40餘斤裝備走了近萬公裡的路,用鏡頭記錄了百餘種鳥類的精彩瞬間。

  追鳥8年拍攝到百餘種鳥類

  吳志林是林甸人,愛好攝影多年,尤喜拍攝自然風光,是中國旅遊攝影家協會會員、大慶市野生鳥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林甸縣攝影家協會主席。吳志林與鳥結緣於2009年,第一次在龍鳳溼地裡看到別人用長焦鏡頭拍攝水鳥時,他感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天地」,從此成為「追鳥人」。

  「鳥非常不好拍攝,尤其是候鳥,活躍又不好靠近,想抓拍到好照片太難了,有時幾百張裡也選不出一張滿意的。」吳志林告訴記者,起初他只認得幾種鳥,後來拍的照片多了,同是「追鳥人」的朋友送了他一本《中國鳥類志》,此後每每拍攝到新種類的鳥,他就會對照書上圖片辨識,「8年來,我已拍攝到100多種鳥了!」

  「有些鳥雖然種類不同,長得卻十分相似,遇到認不出的鳥,我就會把照片發到網上,和全國各地的發燒友還有專家一起切磋,找到它的『名字』。」吳志林說。

  曾苦等白鸛11小時一無所獲

  8年來,每個周末吳志林都會背著40餘斤裝備,深入溼地或草原去拍鳥,「想要拍攝到罕見的鳥,就得去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這種地方一般都沒有路,只能步行前往。」吳志林估算了一下,每次都得走七八公裡的路。為了接近鳥兒,「追鳥人」需要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吳志林會穿上迷彩服、水衩,頭戴遮陽帽,選擇一個光線、角度、背景都中意的位置,有時在平地上,有時在水裡,支上三腳架,給相機裝上「長槍」,然後支上戶外攝影帳篷,或將隱蔽網罩在他和相機之上,「潛伏」起來一等就是一天。「

  對於追鳥人來說,等比拍更重要。」吳志林回憶道, 2013年春天,他和夥伴們發現了一個東方白鸛巢,從早上5點就開始在附近等待,等了一天東方白鸛也沒出現,直到下午4點光線不行了,他們才遺憾離開。

  對狩獵的雪鴞「一見鍾情」

  吳志林的網名叫做「雪鴞」,自然也是從追鳥而來。2015年11月末,一位在林甸冬捕的漁民告訴他,在捕魚的地方看到了一隻貓頭鷹,羽毛非常白,吳志林一聽激動極了。「他一跟我描述完,我就覺得這應該是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雪鴞,就趕忙拉著他去找。」吳志林記得,那年冬天雪特別大,為了找到雪鴞並為它投食,吳志林特意抓了老鼠一同帶過去,當看到白茫茫的雪地上,雪鴞俯衝而下,那捕食的姿態威武又凌厲,讓他一下愛上了這種鳥,「朋友們看到我拍的照片,紛紛問我在哪裡拍到的,接下來一個多月裡,每周末我們都會相約去拍雪鴞。」

  年年冬天約會丹頂鶴一家

  說到這些年和鳥發生的軼事,讓吳志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4年前救助的一對丹頂鶴。「記得那是2013年秋天,有一對丹頂鶴第一窩蛋沒能孵化出幼鳥,等到第二窩的幼鳥出生後,天氣比較寒冷無法再遷徙,這一家三口就不得不留在這裡。」吳志林回憶道,當時丹頂鶴盤桓在小黑山的一戶牛棚附近,「養牛的趙哥跟我們講了這個事情,我們覺得丹頂鶴應該是在覓食,就帶了些玉米和小魚過去投食,這一餵就是一冬天,到了2014年春天,丹頂鶴一家才飛走。」

  原以為與這一家丹頂鶴的緣分到此為止了,沒想到,到了秋天這對丹頂鶴又回來了,「從那之後,每年深秋這對丹頂鶴都會來到牛棚附近活動,我們也每年都會送去一些玉米和雜魚,助其過冬。」吳志林邊笑邊告訴記者,現在這對丹頂鶴一點兒都不怕人,他和夥伴們可以直接手拿著魚餵食。

  用「長槍短炮」震懾非法捕鳥者

  拍攝鳥兒時,身邊只有風聲、鳥的鳴叫聲和快門的「咔咔」聲,這種和音讓吳志林醉心不已,他覺得最美的畫面就是鳥兒起飛和降落時。作為「追鳥人」,吳志林身邊已經有著7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有空就會相約一同走進溼地拍攝候鳥。「春天和秋天是候鳥最活躍的季節,一些人就會打候鳥的壞主意,但是他們特別怕拿著相機的人,就怕我們把他們的不軌行為拍攝下來。」這些年,吳志林也曾為拍鳥去過吉林、內蒙古、雲南等地方,認識了很多朋友,已經形成500餘人的愛鳥朋友圈,他們一路記錄候鳥的優美姿態,更一路用相機守護著候鳥的安全。(王悅)

相關焦點

  • 湘潭男子8年行程1.3萬餘公裡,拆除鳥網300多張,解救鳥兒40多隻
    戴海斌和志願者在湘潭縣射埠鎮、易俗河鎮開展護鳥行動,拆除鳥網 20 副。(記者 廖豔霞 攝)8年行程 1.3萬餘公裡,上山下鄉,拆樁卸網只為守護聲聲鳥鳴為了守護聲聲鳥鳴,自幼對鳥兒有著別樣情懷的戴海斌,近 8 年行程 1.3 萬餘公裡,足跡遍布湘潭市各個鄉鎮,拆除鳥網 300 多張,解救鳥兒 40 多隻。戴海斌出生在雨湖區萬樓街道富強村,自小就喜歡去河邊、草地、山林,看鶯飛草長,聽鳥兒啼鳴。
  • 陝西藍田縣臧曉博:愛鳥護鳥更懂鳥
    原標題:臧曉博:愛鳥護鳥更懂鳥4月18日,周六,斜風細雨。8時許,50歲的臧曉博驅車從單位藍田縣公安局趕到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作為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成員,他今天的任務是監測涇渭溼地野生鳥類。由於下雨,大家只能開車監測鳥類。
  • 隨州百鳥圖美爆了!「鳥痴」韓起璞的攝影傑作來啦!
    「鳥痴」韓起璞 鏡頭中的隨州百鳥圖 他要驅車70多公裡趕在日出前抵達前幾天觀察的點位——大洪山一道山脊處,拍攝鳳頭鷹。猛禽警惕性特別高,要拍到它們非常困難,需要提前埋伏在點位上。像這樣的生活,對於韓起璞已是常態。
  • 百香果園裡的人鳥情
    張柏煌供圖下了三枚彩蛋。張柏煌 供圖剛出殼的小鳥。張柏煌 供圖珍貴畫眉鳥 鄒善水 攝8月8日,筆者應邀到連城縣新泉鎮西村村採風。在種果大戶張柏煌的黃金百香果園,聽到有小鳥鳴叫聲,循聲望去,兩隻黑頭棕褐色茸毛的小鳥,好似在盼望鳥媽媽回巢哺食。聽到我們的議論聲,小鳥機靈地閉上嘴。「請別靠近,會驚擾它!」果園主人張柏煌善意地提醒我們退離鳥巢。
  • 孩子們手繪百鳥圖長卷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66種
    記者了解到,目前揚州「鳥家族」成員已經有266種。  揚州「愛鳥周」啟動  孩子們繪揚州百鳥圖長卷  4月21日,揚州愛鳥周活動在江都自在公園舉行,本次活動由揚州市農業委員會(林業局)主辦,江都區農業委員會和揚州市野保站聯合承辦,揚州市攝影家協會鳥類與野生動物攝影分會名譽主席蔣永慶現場和小朋友們一起互動,分享鳥兒知識。
  • 刺桐花開正火紅,百鳥谷裡拍鳥行
    雲南怒江百鳥谷依託綠水青山全力打造「鳥家樂",休閒觀鳥拍鳥就是扶貧。
  • 2020秋季旅順百鳥園 「愛鳥救鳥」活動首秀——10隻猛禽放飛藍天
    8月15日上午,大連旅順文旅集團203景區半坡觀景平臺,10隻猛禽在這裡被放飛藍天。它們經歷了長達數月的治療或康復之後,旅順百鳥園楊佳箴園長判定,它們的飛翔功能基本恢復,能夠適應野外生存環境,可以重返藍天。
  • 慢新聞丨 「拍鳥前,先愛鳥」 拍鳥達人用千張「鳥片」記錄家鄉生態...
    愛拍鳥,擅拍鳥,曾跑遍中國天南海北只為一張與眾不同的「鳥片」。說起拍鳥的這8年,陳光國頭頭是道。「來回三天去湖北廣水拍中華秋沙鴨,跋涉15天到西藏卡久寺拍棕尾虹雉,去陝西洋縣拍過朱䴉,去四川若爾蓋拍過黑頸鶴……」但今年12月,陳光國有了一個格外驚喜的發現:如約而至的除了越冬的候鳥,還有慕名而來的外地鳥友。「以前都是我扛著相機去別人的家鄉拍。
  • 臨沂愛鳥老人閻明潔:20年製作鳥類標本千餘件
    家住臨沂市臨沭縣城的閻明潔老人,從小就喜歡鳥,愛鳥是他一生的嗜好。20多年來,經他救治的傷鳥、病鳥已達到數百隻。經他放生的鳥類就更多了,目前已超過百種,數量近千隻。他是鳥類標本製作達人,卻從不用活鳥製作標本。他還在臨沭新發現了鳳頭鵑隼、契尾綠鳩、灰斑鳩、契尾斑鳩、林三指鵪等5種鳥類,填補了山東省有關鳥類記錄的空白。
  • 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追鳥其實是在觀自然  鳥兒,或划過天空,或潛入水中,或獨自翱翔,或呼朋引伴,它們的狀態都進入了一隻只鏡頭,以及一個龐大的在川越冬水鳥家族的數據隊列。  1月12日20:40,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長舒一口氣,經過從早8:30至17:30的多點觀測,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狀況描繪得以勾勒和呈現。
  • 捕鳥8萬餘只!三臺破獲特大非法狩獵案
    20多天捕鳥8萬餘只,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經過四川省三臺縣公安局縝密偵查,這起特大非法狩獵案件成功告破,今年9月,法院對該案犯罪嫌疑人陳某政、陳某德、石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年3個月至2年7個月不等,並處賠償生態環境損失150餘萬元。
  • 《百鳥圖》的作者錢行健當初幾乎成了鳥類專家
    雪梅荷塘秋色晨曦錢行健的寫生草圖錢行健的寫生草圖錢行健對鳥類的種屬、特徵有過詳細的記錄和整理  《百鳥圖這本出版於1983年的《百鳥圖》,是滬上畫家錢行健最初享譽畫壇的作品,成為當時大專院校美術專業學生研習花鳥畫的基礎教材,前後重印6次,可謂一紙風行。顯然,錢行健的創作力求科學和準確,而這多從寫生中來。文革剛結束,「錢行健的作品在當時喚醒了青年一代畫家的藝術思維,他在藝術教育上的貢獻值得銘記。」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樂震文這樣評價錢行健作品的影響和貢獻。
  • 我55歲 愛鳥護鳥10年 引來上千隻紅腹錦雞 觀鳥拍鳥人都稱讚好
    我們村子是一個小山村,出村必須經過幾條河流,每逢雨季,出村的道路就被阻斷,交通不便,原先村裡居住著60餘口人,現在都已經搬遷,只剩下我們一戶人家,鎮子裡安排我當了一名護理員,守護村子周邊的林木。十年前,我在村子周圍發現了一些野生鳥類,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因為我喜歡鳥,開始不定時的給鳥投放食物,特別是下過雪後,鳥缺食物,我就投的更多了。
  • 中國溼地博物館發布《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
    中國溼地博物館發布《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並聯合西湖傳媒中心、西溪國家溼地公園邀請浙江野鳥會會長童雪峰通過直播「雲」觀鳥的形式,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一堂特殊的「識鳥愛鳥護鳥,保護自然生態」自然課。生態環境好不好,鳥最有「發言權」《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裡,100種鳥的照片,都是鳥類攝影愛好者老俞拍到的。
  • 家裡飛來「小客人」 拍鳥「專業戶」拍下南山140多種鳥兒的身影
    於是拍攝南山植物園的花兒和鳥兒,就成了文偉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為了拍到鳥兒們美麗的身影,文偉還不斷向老婆「申請投資」,添置各種長槍短炮。▲牛背鷺(文偉作品)據不完全統計,文偉已經拍攝過近200個種類的鳥兒,拍攝各種鳥類資料照片10萬餘張。
  • 半年時間抓拍到近40種鳥 運河邊有個痴心拍鳥人
    從自己家邊上的濮家碼頭,沿運河遊步道徒步到武林門碼頭,邊走邊拍。半年多時間裡,陳勁松抓拍到了近40種鳥,成了朋友圈內小有名氣的「痴心拍鳥人」。    痴心拍鳥人半年時間抓拍到近40種鳥    60後陳勁松,1米7幾的個子,看上去魁梧有力,精神奕奕。曾經是臺釣高手,種蘭達人的他,評價自己是「天生為玩而生,冥頑性格50年不變。」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4月2日,2018年全國「愛鳥周」活動正式啟動。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古浮村成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獲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福建省泉州石獅市祥芝鎮古浮村「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籤約儀式於近日在古浮村舉行。據悉,目前全國已經有171個鄉村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籤訂了《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協約》。
  • 愛鳥護鳥 安全你我它
    為加強愛鳥護鳥宣傳和法制教育,保護在校師生安全,11月22日,鄭州市緯五路第一小學舉行了「我給小鳥建個家」活動。多年來,鄭州市緯五路一小創新形式,以鮮活的生態文化活動為載體開展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為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構建了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寓教於樂的鮮活平臺。 師生們現場開展了護鳥活動。
  • 揚城鬧市區有處麻雀食堂,8年如一日他天天撒米餵鳥
    8年來,他每天都堅持在眼鏡店二樓窗外平臺上撒米餵鳥,麻雀也從最初的3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近300隻。「鳥叔」發現鬧市區為何麻雀雲集?因為愛鳥拍鳥,蔣永慶被譽為「揚州鳥叔」,他也是揚州攝影家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