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娛樂圈負面消息不斷,其中就有很多人是因癌離世的,比如姚貝娜、流沙河、李詠等。
10月27日,TVB金牌監製錢國偉被媒體報導病逝,享年58歲,據悉,他是因胰臟癌離世。
圖源:網絡
很多人對錢國偉不太了解,其實他是一個金牌監製,從前在TVB被稱為「無線綜藝收視王」,離開無線後開始轉戰大熒幕,前幾年在轟動一時的《美人魚》中,擔任了執行導演。
有媒體報導,今年5月,錢國偉發現身患重病,還到醫院接受了免疫療法,但最後,還是沒能逃離癌症的魔爪,抱撼離世。
得知他離世的消息後,圈內不少好友表達了哀悼。
然而,逝者已矣,緬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進行反思,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人得胰腺癌?
胰腺癌:名副其實的癌症之王
以前有個說法,胰腺癌「嫌貧愛富」。媒體時不時就報導,這個明星胰腺癌醫治無效死亡,那個名人胰腺癌醫治無效死亡。我們較為熟知的因胰腺癌死亡的名人包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香港「肥姐」沈殿霞、著名相聲演員師勝傑等。其實,這只是「媒體效應」而已,因為不光是名人,普通人胰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也不低。
胰腺癌有個恐怖的外號叫「癌中之王」,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而且總體五年生存率處於較低的水平,不到10%。其中,2017年,全球胰腺癌新發病例就高達44.8萬人,死亡病例44.1萬人。可以看出,胰腺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基本持平。有人說,這意味著,胰腺癌約等於絕症。
為什麼胰腺癌的死亡率這麼高?從特點來說,胰腺癌發病快、病程短、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難以發現,而且在治療方面,胰腺癌缺乏有效的靶向藥,再加上腫瘤微環境複雜,藥物難以清除癌細胞。
1、位置隱匿:胰腺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消化器官,病變之後早期很少會有特異表現,就算出現了腫塊,也無法觸摸到,而且目前還沒有簡單快捷的篩查手段,只能依靠針對性的影像學檢查確診,進一步加大了早期發現的難度。
2、目前還沒有研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有效的靶向藥,由於胰腺癌不是EGFR或ALK突變,而是KRAS基因突變,無法直接用肺癌的藥,用其他的藥也很難控制腫瘤生長。
3、胰腺癌治療還面臨著腫瘤微環境複雜的困境。胰腺癌的微環境非常奇特,各種各樣的微環境細胞及它們分泌的各種成分形成了「間質」,把腫瘤細胞層層包裹在中間,導致藥物很難對癌細胞起作用,治療效果也不好。
揭秘胰腺癌徵兆,出現一個也要小心
任何癌症都講究「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胰腺癌也不例外。數據顯示,胰腺癌初診適合手術切除的患者僅有15%-20%,術後1年復發轉移率高達80%。不過,胰腺癌整體的5年生存率不足10%也不一定針對於所有人,對於胰腺癌早期的患者來說,5年生存率為34%,到了中晚期的5年生存率就降為12%。也就是說,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抓住身體發出求救信號,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
胰腺癌的早期症狀,比較典型的有:
1、間歇性發熱,症狀和普通的感冒發燒高度相似,不同的是,感冒發燒吃藥之後可以治癒,但是胰腺癌引起的發熱是吃藥也沒用的,而且出現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2、不明原因的腹痛,具體表現為上腹部持續疼痛,疼痛感比較明顯,吃藥也無法緩解。
3、黃疸,當腫瘤壓迫到十二指腸時,就會引起梗阻性黃疸,出現小便發黃、眼睛發黃、皮膚發黃等,部分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
4、食欲不振,胰腺癌早期會頻繁出現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的症狀,導致食欲不振,渾身乏力,從而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情況。
5、血糖異常,沒有糖尿病,卻出現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如口乾、多尿等,而且血糖出現明顯的波動,這種現象也稱為胰源性糖尿病。
篩查胰腺癌可分三步走
預防胰腺癌,不僅要密切觀察身體的異常,還要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去醫院進行篩查。對於胰腺癌的篩查,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胰腺炎患者、膽結石患者、長期抽菸酗酒的人群等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可進行腹部的超聲檢查和抽血查腫瘤標記物;
第二步,如果B超檢查發現異常,或者腫瘤標誌物升高,就要進一步做MR或CT檢查,或做超聲內鏡檢查;
第三步,如果還是難以鑑別是否是胰腺癌,則需要進一步做PET-CT或腹腔鏡的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當然,除了要了解胰腺癌的早期症狀,我們還要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飲食、積極運動、調整心態,提高機體免疫力,才能打好健康的基石,預防胰腺癌侵襲。
參考資料:
[1]《難受!為什麼「癌症之王」胰腺癌如此難治?原來它將自己的「把柄」藏到身體內》. 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0-04-26
[2]《【科普】胰腺癌早期篩查的神兵利器:超聲內鏡》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18-08-24
[3]《胰腺癌容易被忽視的8個症狀》 .北京青年報.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