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Ga標記顯像劑的發展:核醫學的進步與契機

2020-11-27 醫脈通

 

作者:李方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核醫學分子靶向診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正電子放射性核素68Ga由68Ge/68Ga發生器生產。68Ge/68Ga發生器中68Ge的半衰期是270.8 d,製備所得68Ga的物理半衰期為67.71 min,在衰變過程中的正電子衰變佔89%,Emax為1.92 MeV,剩餘的11%為電子俘獲,適用於小分子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以及標記多肽示蹤劑。與18F、11C等非金屬核素標記多肽等生物小分子相比,68Ga標記具有方法簡便、條件溫和、快速等優點,並且成本低廉,適合普及推廣。

 

關於68Ga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末,早期發展緩慢;隨著技術的進步,2000年以後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並在2010年左右出現爆發式增長。68Ge/68Ga發生器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的發展、對疾病特定生物過程關鍵化合物的掌握、蛋白質/多肽類示蹤劑標記技術及配位化學的進步等因素,促進了68Ga標記示蹤劑在全球的廣泛研究與應用。近幾年,國內幾家單位陸續引進68Ge/68Ga發生器,並在68Ga標記顯像劑臨床應用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績。

 

目前68Ga標記顯像劑中應用最成功的是68Ga標記的SSTR顯像劑,其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都在90%以上,並且改變了50%~6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診治策略,優於常規影像學檢查及傳統的SSTR SPECT顯像。2016年68Ga-DOTA-TATE(Netspot)在美國上市。除上述診斷優勢外,68Ga與90Y、177Lu配位化學性質相似,可標記同樣的化合物分別進行顯像和多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能夠更加精準地篩選患者、制定治療策略、計算核素治療劑量以及評價療效,實現個體化診斷及治療。此外,68Ga PET/CT SSTR顯像在檢查成本、人力成本、所需其他輔助檢查成本方面也優於SSTR SPECT顯像。可以預見,未來傳統的SSTR SPECT顯像會逐步被68Ga PET/CT所取代。目前臨床研究最多、應用最廣的是68Ga-DOTA-TATE、68Ga-DOTA-TOC以及68Ga-DOTA-NOC,三者都是生長抑素類似物;以SSTR拮抗劑為基礎的顯像劑也開始在臨床被研究,其在病灶中的攝取更高,更有利於顯像,是近年SSTR顯像研究的關注熱點之一。本期刊出的1篇68Ga PET/CT SSTR顯像文章,以神經內分泌腫瘤轉移灶為研究對象,介紹了其在68Ga-DOTA-TATE PET/CT中的特點,分析了優缺點,並與18F-FDG PET/CT對照,對於臨床應用有一定指導意義。

 

68Ga PET/CT SSTR顯像已成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影像診斷的"金標準" ,然而其仍有一些缺陷,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對胰島素瘤較低的檢出率。文獻報導SSTR顯像對胰島素瘤診斷的靈敏度約30%~50%,這是由於胰島素瘤本身表達SSTR較低所致。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受體顯像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自2008年GLP-1受體顯像診斷胰島素瘤的病例被報導以來,陸續有111In、99Tcm、68Ga標記的GLP-1受體顯像診斷胰島素瘤的臨床研究見刊。本期刊出1篇68Ga PET/CT GLP-1受體顯像(68Ga-exendin-4)的前瞻性臨床研究,該研究樣本量大(109例患者),結果示68Ga-exendin-4診斷胰島素瘤患者的靈敏度為98.96%,對病灶的陽性預測值為100%,具有很大的臨床意義和參考價值。相信隨著這一技術的推廣應用,胰島素瘤的影像診斷格局將發生改變。

 

推動68Ga標記顯像劑研究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是需要彌補18F-FDG在某些疾病診斷方面的缺陷。前列腺癌是18F-FDG診斷的"盲區"之一,文獻報導半數以上的前列腺癌及其轉移灶為FDG假陰性,並且由於18F-FDG在鑑別腫瘤和炎性反應時的非特異性,僅約20%的前列腺18F-FDG攝取增高灶被證實為前列腺癌。以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為基礎的示蹤劑改變了這一現狀。以PSMA為基礎的分子探針自被報導以來,不斷被研究和改進,也形成了較理想的68Ga標記PSMA化合物的技術,68Ga-PSMA於2012年首次應用於前列腺癌患者。此後,68Ga-PSMA對前列腺癌的影像評估迅速成為核醫學研究熱點,並很快發展出以PSMA為基礎的前列腺癌PRRT。國內近年陸續有單位開展68Ga-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臨床研究,本期刊出1篇68Ga-PSMA PET/CT對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病灶探測的臨床研究,對於前列腺癌的臨床診治有較大參考價值,也有助於國內核醫學和其他領域相關人員認識這一技術。相信隨著68Ga-PSMA PET/CT的臨床應用和推廣,核醫學技術將在臨床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肝癌是18F-FDG PET/CT診斷的又一弱項。近10餘年核醫學領域多採用18F-FDG聯合11C-乙酸鹽的方法診斷肝癌,這能夠較好地解決18F-FDG在肝癌診斷中的假陰性問題。但是由於11C必須經加速器生產,並且半衰期短,所以僅限於少數安裝了加速器的單位使用,並且無法實現11C-乙酸鹽的商業供應,故該方法在臨床上推廣受限。68Ga由發生器製備,成本低廉,半衰期適宜,若能篩選出理想的肝癌分子靶點,可能會有利於臨床應用和推廣。本期刊出1篇68Ga標記的氨肽酶類(CD13)顯像劑——68Ga-NGR的臨床前研究。該顯像劑自2014年被文獻報導以來,已用於多種CD13陽性的腫瘤細胞或動物模型研究中。本期文章研究了高分化肝癌以及對照腫瘤裸鼠模型的68Ga-NGR顯像,初步顯示出其在高分化肝癌方面的價值。

 

68Ga標記顯像劑在近10年發展迅速,除腫瘤之外,68Ga標記顯像劑在心肌灌注、肺灌注/通氣顯像等方面的研究也在穩步發展。每種新的顯像劑從誕生到臨床應用都需要走很長的路:從分析現階段臨床實踐中待解決的問題開始,到研究特定的分子標記物、靶點,篩選理想的化合物,研究並優化合成、標記技術,細胞學、組織學,再到在體影像學的臨床前研究和驗證,最後走向臨床研究和應用。在百花齊放的研究背後,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學科合作及有關政府部門支持等把有價值的新技術應用於臨床實踐並推廣,造福患者。

 

來源: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2017年第37卷第3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美聯手核醫學顯像研究臨床轉化獲重大突破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醫學領域頂級期刊《核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趙玉沛院士說,68Ga-NEB的合成及應用,既是分子技術在臨床醫學領域的重要轉化,又是中美聯合推進以基因靶向治療為重要方向的精準醫學的體現。
  • 【科普】「洞若觀火」—— 核醫學顯像洞見心肌的「黑洞」
    壹萬名核醫學工作者關注的微信公共平臺「洞若觀火」—— 核醫學顯像洞見心肌的「黑洞」同濟醫院 朱元凱 成釗汀朋友圈被這張照片刷屏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於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點07分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對於天文物理學家來說,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引力極強的極端環境中得到了驗證。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這是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核醫學科」的時候的反應。核醫學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
  • 核醫學分子探針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臨床研究進展
    筆者以PCa臨床影像為起點,介紹已經或即將應用於臨床的PCa靶向探針,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針對PSMA酶活性小分子抑制劑的發展及相關放射性標記已成為新熱點。2013年Barrett等報導了(S)-2-{3-[(S)-1-羧基-5-(4-碘苯胺)戊基]脲基}戊二酸[(S)-2-(3-((S)-1-carboxy-5-(4-iodophenyl)ureido)pentyl)pentanedioic, 123I-MIP-1072]和123I-MIP-1095小分子化合物在PCa診療中的應用。
  • 核醫學檢查必不可少的放射性藥物!
    該測試稱為核醫學測試或放射性藥物測試,根據所用放射性藥物的性質,有SPECT測試和PET測試。診斷用核素藥物是用於獲得體內靶器官或病變組織的影像或功能參數,進行疾病診斷的一類核素藥物,也稱為顯像劑或示蹤劑。
  • 前列腺癌正電子顯像劑的臨床研究及應用進展
    以標記PSMA的顯像劑近年來廣泛應用於臨床試驗和科學研究,早先開發的標記細胞內部PSMA的顯像劑圖像對比度及靈敏度較低,成像效果不理想。由於其產生不需要回旋加速器,產出方式簡便;對表達PSMA的腫瘤細胞有高度的特異性;腫瘤與背景組織的對比度高以及對前列腺癌患者優異的再分期作用等優點,68Ga-PSMAHBED-CC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前列腺癌顯像劑,並且已被應用於臨床。同時,68Ga-PSMAHBED-CC在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如131I或177Lu標記的PSMA配體放射性核素治療後預測治療反應方面也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李思進:核醫學在冠心病精準診療中的重要作用
    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是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標準」    心肌灌注顯像是國際上公認的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可靠的無創性檢測方法,其原理是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細胞可以選擇性攝取某些核素或其標記化合物,攝取量的多少與心肌血流量呈正相關。
  • 走進核醫學 | SPECT-CT有這麼多功能,你了解幾個?
    當今世界,醫學診斷的四大影像技術是X-CT、MRI、超聲成像以及核醫學成像技術。儘管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檢查儀器是前三者,但是核醫學成像技術正以其強大的功能逐漸被人們所了解。
  • 李思進教授:核醫學在冠心病精準診療中的重要作用
    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是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標準」心肌灌注顯像是國際上公認的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可靠的無創性檢測方法,其原理是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細胞可以選擇性攝取某些核素或其標記化合物,攝取量的多少與心肌血流量呈正相關。
  • 瑞金醫術(十三)| 核醫學科PET/MR在疑難疾病診治中的價值
    瑞金醫術(十三)| 核醫學科PET/MR在疑難疾病診治中的價值 2020-11-0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核醫學科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發表「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
    近日,我院核醫學科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聯合研究成果發表在核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頂級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1.5)。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智能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皮勇與我院核醫學科趙禎醫師,通訊作者為我院核醫學科蔡華偉與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章毅。我核醫學科科研團隊,完成並發表了當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中心核醫學骨顯像人工智慧研究。在核醫學顯像診斷技術中,SPECT全身骨顯像(簡稱骨掃描)對臨床腫瘤骨轉移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核醫學適宜技術中應用最多的臨床影像檢查。
  • 核醫學:精準醫學時代的最大籌碼
    什麼是「核醫學」?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髮出的核射線進行疾病診斷、治療和研究的學科。在我國許多醫院已獨立成科,稱為核醫學科。在我國,核醫學步入醫院之初,也曾被稱為「同位素室」、「同位素科」。通常情況下,核醫學科有醫師、護士、技術和工程人員等,設置了門診和病房,有顯像設備、化驗設備、功能測定儀等。醫生們會應用核射線通過照相,化驗、功能測定等多種技術和方式對許多疾病進行診斷,通過放射性藥物和設備進行多種疾病的治療。魯東醫院核醫學科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核醫學科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按照高標準、人性化、科學化的理念設計。
  • 中國社會辦醫PET/MR發展論壇暨2019西湖全景影像論壇舉辦
    此次大會匯聚了國內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醫學的權威專家教授,聚焦精準醫學診療,共同探討了中國社會辦醫 PET/MR 的發展、國內分子影像臨床應用的新進展,展示了醫學影像的前沿動態,對推動多學科融合發展,助推社會辦醫發展和精準診療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