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河柏泉段越冬的鴻雁
近年來,隨著武漢市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進而實現對整個溼地環境和生態系統的保護,2019年10月,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委託,武漢愛我百湖志願者協會在黃陂青頭潛鴨棲息地周邊社區,招募了一支以當地居民為主體的青頭潛鴨志願者巡護隊。
青頭潛鴨,是全球不到1000隻的珍稀瀕危物種,早在2012年就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自2015年發現以來,武漢府河溼地連年能觀察到數量眾多的青頭潛鴨種群繁殖,2019年觀察到超過300隻青頭潛鴨在此繁殖,佔全球數量的1/3!青頭潛鴨保護已經成為武漢溼地保護成績和成效的重要標誌!也是武漢申請國際溼地城市的一大業績!
部分巡護部分巡護員籤約現場合影
據了解,原來府河溼地範圍甚廣泛,包括了大面積的河道灘涂、沿河人工湖、童家湖及周邊各種養殖塘堰、水田等,而目前僅在東西湖區柏泉段劃定了一小塊區域成立了區級保護小區。
該保護區雖然有效地吸引並保護了大量越冬水鳥在此安心歇息,但對於繁殖期的青頭潛鴨,這個保護小區並非它們營巢育雛的最佳所在。而受食物總量限制,柏泉的雁鴨也會飛到周邊無保護區域覓食活動。
根據實際監測顯示,青頭潛鴨更喜歡在童家湖附近的蝦塘、藕塘栖息、活動。而以往養殖戶生產管理中對於塘堰植被和水位的改變、部分外來人員的釣魚、甚至非法電魚、撿蛋、下藥毒殺水鳥等行為,對於此間的青頭潛鴨構成了較大威脅。所以,成立這支志願者巡護隊,可以說主要是為青頭潛鴨的安全繁殖保窩護蛋!
經過多方考察篩選,在市野保處和黃陂林業站的支持協助下,2019年12月上旬巡護員招募工作正式完成,並最終組建了有6名成員的社區巡護隊。其中一人為愛我百湖管理員,其他5名巡護員都是在地居民,(包括4名養殖戶,1名的村幹部兼村級官方河長)。招募完畢,協會工作人員對巡護要求進行了面對面講解,同時考慮到工作地點較為分散,微信工作群裡還增加了線上培訓內容,不定期就鳥類辨識,鳥類與溼地相互作用、鳥類與養殖業的衝突及防範等對巡護員進行線上培訓和答疑,並鼓勵大家隨時將拍攝觀察到的野生鳥類和生境提交管理員進行鳥類種類和數量的分析。
青頭潛鴨活動區域—村舍雞犬之聲相聞
經過現場探勘和地界確認,巡護地塊由預計的2處增加到4處,3處較小地塊各有一名巡護員,一處較大地塊有2名巡護員負責,而受行政區劃、地表水網、地塊面積、工作強度等綜合影響,每名巡護員都要巡護超過1平方公裡的地塊。
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和人身安全,協會還為所有巡護員購買了意外保險,並向巡護員發放瞭望遠鏡和必要的勞保用品。
青頭潛鴨
2019年12月份,巡護員們發現並驅逐了三起外來人員在巡護區域的非法電魚和試圖捕獵水鳥行為。其中一次,巡護員前往保護地塊邊緣阻攔並勸返了非法電魚人員後,愛我百湖管理員才看清外來人員後背的電魚器材。對此,巡護員們很驕傲的表示:「在我們的巡護地塊,看影子都知道來的是什麼人,想幹壞事?只要我們在就不行!」
天才剛剛亮,巡護員張紅娟就開始了對自己負責的青頭潛鴨棲息地塊的巡視。在此過程中,她需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對其的人為幹擾活動,野生鳥類的覓食和休憩是否有異常等情況,並在結束巡護後,認真填寫日誌對當天的工作進行記錄,而遠處塘堰內密密麻麻的大群水鳥,成為對保護工作最好的肯定!
冬日裡悠閒的鳥兒們
【來源:漢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