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詩詞告訴你
你在哪個朝代最美
想去別的朝代,當一名合格的「紅顏禍水」
古人眼中的美人標準
」
天庭飽滿
古人認為,前額豐滿而寬闊、天庭飽滿的女人才算美,是氣運吉佳、旺夫旺家的表現。
《詩經》有雲「螓首蛾眉」,就是描述先秦時期一位君王夫人莊姜的容貌。「螓」是指類似蟬的昆蟲,身體雖小但腦袋很寬。
明眸善目
在中國傳統審美標準上,丹鳳眼被認為是最嫵媚漂亮的形狀。這種眼睛形狀細長,眼裂向上、向外傾斜,眼尾微微上挑,多為單眼皮或內雙。曹雪芹先生對著名美女王熙鳳女士的描寫便是:「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除丹鳳眼外,杏仁眼也常出現在文人騷客的作品中。顧名思義,這種眼型就像杏仁般大而圓,擁有比較完美的輪廓。《詩經》對杏仁眼也有著「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的描寫,用露珠的晶瑩顯示了杏仁眼的靈動傳神。
朱唇皓齒
常言朱唇皓齒,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彰顯牙齒的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襯託櫻口朱唇,兩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除盛唐時期女子喜歡用明豔色澤的唇妝來凸顯自信張揚的個性外,古人大多崇尚櫻桃小口,認為這樣才能反映女子的嬌美。
柳眉星眼
古人認為眉毛要彎長有勢、昂揚有神、疏爽有氣、秀潤有光,尤其注重光彩,就是眉毛的靈光,讓人看起來神採飛揚。因為它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使臉更具立體感,而將其稱為「七情之虹」。
曹雪芹通過「兩彎似盛非盛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的描寫將林黛玉自尊自愛、多愁善感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膚如凝脂
除了五官以外,古人對美人皮膚也具有嚴格的標準,要求光滑、細膩和潔白。
在《詩經·衛風·碩人》中,曾讚美衛莊公的夫人莊姜「膚如凝脂」,意思是她的皮膚如同凝固的油脂般柔滑、細嫩。
手如柔荑
古人常用柔荑比喻手之美,柔荑潔白、光滑、纖細,宛若無骨,並散發著淡淡的香氣。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生動形象。
青絲如瀑
要成為一位古代美女,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必不可少。
據《太平御覽》記載,衛子夫當年便是靠一頭秀髮吸引了漢武帝。記載言:「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髮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髮一打開,像黑色的瀑布一樣,一下子就抓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的眼。
」
壹
先秦時期·北方
女子以「碩」為美
詩經
·
國風·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此詩描寫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盛況,著力刻劃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全詩四章,每章七句,描寫細緻,比喻到位,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態美的優美篇章,開啟了後世博喻寫美人的先河,備受後人的推崇和青睞。
從西周到春秋,《詩經》刻畫的是華夏民族從原始走向文明的重要階段。彼時生產力水平低下、死亡率極高,無論男女都要有足夠強壯健康的身體才能存活於猛獸之口、獲得更多的食物、繁衍子嗣。因此這一時期《詩經》中的女性之美,精髓在一「碩」字。
先秦時期·南方
壹
以柔弱細膩為美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詠薴蘿山/西施
唐 李白
「沉魚之容」是謂西施也。天生麗質、秀媚出眾的西施不僅美貌,而且情韻動人,得江南女兒之仙態。「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她冰清玉潔,閒情無限,碧水見手如柔荑浮,清波見眼如秋波橫,把女兒家戲水的嬌柔情態表現的淋漓盡致,展現了少女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
夏商周直至戰國時代,出現了鐵力牛耕,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們獲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由此帶來了社會分工、制度和審美等方面的巨大轉變。男人提倡「柔弱順從」的美女觀念佔了上風,士大夫盛行「精緻細膩」的審美意識,女性也開始踏上了成為男性附庸的漫漫長路。
貳
漢代時期
女子講究
纖弱、靈巧、細腰
為美
陽春歌
唐 李白
長安白日照春空,
綠楊結煙垂嫋風。
披香殿前花始紅,
流芳發色繡戶中。
繡戶中,相經過。
飛燕皇后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
聖君三萬六千日,
歲歲年年奈樂何。
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託的水晶盤中歌舞,身段「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因其舞姿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詩仙李白在詩中也常常提及她,真可謂美得不可方物。
漢代由道家思想影響,人們順應天時、天性,並沒有為了達到畸形審美而和身體對抗,人們崇尚的是自然的美,不似唐人喜豐肥、宋人貴病弱、明人重愚貞,一切都還處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狀態,不過因為飲食清淡,又經常勞作,漢代女子偏向纖細,但卻也有勁。
魏晉時期
叄
以飄逸風雅為美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洛神賦
魏晉 曹植
(節選)
透過詩句仿佛能親眼看見洛神垂肩束腰,麗質天生,不假粉飾;她雲髻修眉,唇齒鮮潤,明眸隱靨,容光煥發;加之羅衣燦爛,佩玉凝碧,明珠閃爍,輕裾拂動,更顯得「瓌姿豔逸,儀靜體閒」。給人以輕盈、飄逸、流轉、綽約的動感又同時給予人以明麗、清朗、華豔、妖冶的色感。
魏晉時期,伴隨玄學與佛教的流行,出現了多才善辨、飄逸風雅的女性之美,在「竹林七賢」的「林下風氣」影響下,飄逸風雅之美成為魏晉時期的主流審美情趣。曹丕稱帝後封為皇后的甄氏,不僅姿貌絕倫、氣質非凡,而且才智過人,是魏晉時期女性飄逸風雅之美的典型代表。
肆
隋唐時期
喜雍容富態、健康自然
清平調其一
唐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穠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幹。
詩中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唐朝很多世人心中美女的描寫:豐肥濃麗,額寬、臉圓、體胖,卻最招人喜歡,因為這是富裕的象徵,不過,唐朝也不是那種胖的很多、越胖越好的審美標準,而是體態豐盈,圓潤的美,而且最好能歌善舞,一舞一姿都能展現曲線的美。
伍
宋朝時期
喜文人氣質,嬌小嫵媚
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 李清照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整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塑造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宋朝時整個社會輿論主張服飾應當崇尚簡樸,不宜奢侈華麗。因此,宋代服裝上具有質樸、理性、高雅、清淡之美,審美上更注重文雅氣質,喜愛女子嬌俏。
明清時期
陸
喜三寸金蓮,賢良淑德
鈿尺裁量減四分,
纖纖玉筍裹輕雲。
五陵年少欺他醉,
笑把花前出畫裙。
詠襪
唐 杜牧
該詩以襪贊足,顯示中國古代自隋唐時起,便有對女性小足讚美迷戀的描寫。而明清時期社會轉變巨大,女性的審美觀念呈現出種種錯綜複雜的矛盾現象,讓以女子小腳為美的畸形女性美觀念逐漸瀰漫全社會。
並且在宋明理學的觀念影響下,還要求女性必須賢良淑德,忠貞不渝,女性個性被嚴苛的要求所壓抑,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封建王朝才有所好轉,直到如今還存在著深遠影響。
潘綏銘先生有一個論斷:「農業社會使女性喪失了自己獨立的性權利,但同時使她獲得了丈夫保護與供養、直到僅僅由男性來承擔發展性技巧與性活動質量的全部責任與工作。唯有近現代以來,女性才認為這一變化得不償失,寧願付出以往既得利益—被供養與`性懶惰'來重新獲取性權利。」
世界自古至今都對女人有各種要求,要賢良淑德,要貌美如花,還要腹有詩書氣,但其實真正的美是內心的強大,以上的每一位女性都並非單靠外貌而在歷史上留名,說明外貌是強有力的輔助,但卻並非能依靠外貌解決所有問題,多讀詩詞,吸取先人經驗,提升自己的內涵,強大自己才是關鍵。他人的眼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圖源於攝圖網
文字整合於網絡
更多詩詞,請看中華詩詞庫
01
02
03
04
05
06
滑動查看
主題書單
【主題書單】哪些瞬間讓你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有趣(文末書單推薦)
【主題書單】教育路上,最大的悲哀是:老師讓位,家長越位,學生錯位!(文末書單推薦)
【主題書單】窩在角落好安心(文末書單推薦)
【主題書單】獨居青年、空巢老人的終極噩夢:我最害怕的,是死後沒人知道(文末書單推薦)
【主題書單】《令人心動的Offer》扎心一幕:「除了當公務員,女孩沒別的可選」(文末書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