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著眼解決鳥撞飛機世界性難題出臺規定機場鳥撞防治工作更加科學高效突出生態環保,淘汰低效手段,取消落後設備,增加20多種新型驅鳥方法 航模驅鳥。楊隆 攝
本報訊 朱百鍊、特約記者王宇報導:元旦過後,空軍出臺《空軍機場鳥撞防治工作規定》,系統總結多年來鳥撞防治工作經驗,全面梳理相關工作規章,借鑑國內外、軍民航有益做法,首次全面系統規範鳥撞防治工作,將空軍機場鳥撞防治工作推向法治化軌道。
據介紹,防鳥撞飛機是世界性難題,隨著新型航空發動機的應用,飛機越飛越快,噪音越來越低,鳥類與飛機相撞的概率越來越大。當前,空軍許多機場處在候鳥遷徙通道上,大部分機場周邊生態環境也在逐年改善,致使防鳥撞工作難度和壓力越來越大。為緩解鳥類活動與飛行安全的衝突和矛盾,空軍出臺《空軍機場鳥撞防治工作規定》,對鳥撞防治工作的理念、職責、避鳥、程序、機制、管理等6個方面進行規範,特別強調以生態環保為主,注重推廣航模驅鳥,對提高鳥撞防治工作科學化水平,保障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在空軍某機場了解到,他們注重科學治理機場環境,對5公裡範圍內鳥類的食物鏈和生長環境進行管控,食品加工原料室內存放,生活垃圾密閉管理,水池網體覆蓋,草高控制在20釐米以下。《空軍機場鳥撞防治工作規定》的出臺,使空軍場站逐步淘汰鑼鼓、彩旗、稻草人等10多種低效手段,取消了噪音較大的汽油炮等10餘種非環保驅鳥設備,增加了航模驅鳥等20多種新型驅鳥方法。在清晨、黃昏鳥類活動尖峰時段,飛行員採取繞飛、縮短低空飛行時間等措施,規避鳥類飛行路線。驅鳥和避鳥相結合,使鳥撞防治工作更加生態環保、科學高效。
(《解放軍報》2016年1月1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