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給這部劇一個slogan,那就是喊出我的名字,快來看看吧。
一本書能每十年都會被改編一次,不但出影版還要拍電視劇,那它一定是同類型小說裡的翹楚,這一部於115年前由加拿大女作家創作的長篇小說,已經有了八個改編版本,還是由不同的國家拍攝出來的。最早的一部成型於1919年,那時候可是默片時代,就連宮崎駿都把它拍成了動畫片,最神奇的是這部小說其實是一部兒童文學——《Anne with an E》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故事中的主角安妮經常被人誤叫做安,所以她每次介紹自己,都要強調一下名字的拼寫,「我不是安,我是安妮。」光聽這麼一句開場白,就能體會到女主安妮是個倔強的姑娘。她鮮明的個性也是整個故事的亮點,在原著設置中,安妮是一個想像力豐富富有詩意,敏感又衝勁十足的活潑女孩。作為一個孤兒被單身兄妹二人收養,在加拿大偏僻的小鎮的農場裡開始生活,面對封閉的環境、落後的時代裡還能勇往直前,她的人生信條就是浪漫與夢想。
在眾多版本中,最受好評的是1985年的長影版本,但最多人喜歡的還是美加於2017年合拍並且聯合播出的《小小安妮》。很多人一開始並不能接受小小安妮的選角,就算在原著裡她就是一個滿臉雀斑又瘦又高的紅髮女孩,但一直以來安妮的演員都偏向於選擇一臉天真無辜的小天使,甚至有的版本連紅髮都不做還原,小小安妮的演員是經過數百次海選才敲定的,最後為什麼選擇了十六歲的艾米貝絲呢?
等你真正的開始看小小安妮,就能立馬體會到選角的良苦用心,這一部美加合拍劇真實還原了19世紀末20年代初的風情,安妮一家所處的愛德華王子島,聽上去像是在童話中才能出現的地名,實際上是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地理位置最偏僻的小島。這裡交通不便人力匱乏,安妮能來到這座島上全是因為瑪莉拉和馬修兄妹二人自覺年邁,希望收養一個男孩作為勞動力來分擔農場工作的壓力,她一開始其實是一個錯誤,但安妮仍然努力爭取,力證自己不比男孩差勁。
一開始兄妹二人當然不能接受,安妮坐上了要把她送回孤兒院的馬車,面對著愧疚的馬修,安妮卻十分樂觀,她感謝著自己能有看到美景的機會,讚美著小馬,閉著眼睛感受清新的空氣,甚至還要求停下馬車去摘一朵小花別在自己耳邊,這讓馬修感受到了久違的生命力,最後他選擇調轉馬車頭,帶著安妮一起回到農場。
等到故事開始進入主線,艾米貝絲的長相和氣質得到了極致的發揮,凌亂乾燥的紅髮,幾乎連成片的雀斑,挺翹的鼻尖和寬廣的額頭,都與島上風景融為一體,就算身穿質樸的手工裙子,也仿佛森林精靈一樣靈動,觀眾立馬就接受了她飾演的安妮,並稱之為最完美的還原,演員身上獨特的少女氣質也與其他版本的兒童感區分開來,更適合全是這一版較之以往更為深刻的主題改編,因為小小安妮並不是單純的兒童劇,劇情設置了很多類似女權、種族歧視這樣的因素。
安妮的成長之路上有兩個重要的人,一個是名門淑女好友黛安娜,一個是青春懵懂少年戀人吉爾伯特,兩個人都對她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她最後也與吉爾伯特共度一生,在小小安妮裡,黛安娜是安妮融入小鎮生活的重要契機,對於島上的孩子們來說,安妮像一把矛,過於鋒利,她一天到晚都在喋喋不休,觀點異於常人,去撿了雞蛋都能唱首歌,對於內斂平靜的小鎮,她太過於明媚和喧鬧,但接受良好教養的黛安娜不這麼認為,安妮也不負她望,在黛安娜父母去參加舞會的時候,成功幫助黛安娜妹妹退燒。
親情線也一直是小小安妮的動人點之一,卡斯柏特兄妹的脈脈溫情讓渴望家庭童年一直被虐待的安妮有了真正可以停留的港灣,也因為有這樣堅定的後盾,安妮越發大膽,完全展現出光芒,她能一棒子敲暈小混混,也能機智的和騙子周旋,守衛自家農場。
小小安妮目前已經播出到第二季,安妮與吉爾伯特的愛情剛剛萌芽,也要面臨更多的艱難阻礙,但是就像劇裡一直宣揚的,夢想能讓安妮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