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的歷史題材影視劇《車諾比》今年5月播出後大熱,成為IMDB上評分最高的電視劇作品。隨著劇集在全球走紅,越來越多人開始去現實中的車諾比觀光。
據CNN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10日宣布,對外開放車諾比隔離區,為遊客打造「綠色走廊」作為觀光通道。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在車諾比隔離區為遊客創造一條綠色走廊。圖源:視覺中國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官網發布聲明稱,車諾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在經歷人為災難後自然生態恢復,但依然是「鬼鎮」。我們要向全世界展示這個地方,向科學家、生態學家、歷史學家和遊客開放。
澤連斯基想要推動車諾比的旅遊業發展,讓此地「重生」。10日,他在當地參觀時說「要把隔離區轉變為烏克蘭的經濟增長點」。
澤連斯基還指出,車諾比禁區已經成為腐敗滋生的地方,安全官員向遊客收取賄賂,利用禁區內的廢棄物和自然資源撈錢。「我們很快就會杜絕這些現象,一起把車諾比建設成為烏克蘭的地標,沒有腐敗和禁令。」
經歷1986年的那場嚴重核電事故之後,車諾比現在怎麼樣了?烏克蘭政府準備如何開發當地的旅遊資源?
美劇《車諾比》帶動遊覽熱潮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官網發布的消息稱,根據澤連斯基籤署的政令,車諾比將開設新的遊覽路線,包括水上通行路線。移動服務提供商將在那裡建設通信網絡,改善隔離區的對外聯繫。另外政府取消了一些禁令和限制,比如此前不允許在隔離區拍照或錄製視頻,現在解禁。
車諾比隔離區變為旅遊地之後將擁有電子票務系統,遊客可在線購票。如果出現禁止訪問的情況,遊客將會提前獲知。
車諾比核電廠舊址。圖源:視覺中國
「我們必須讓車諾比煥發新生,直到現在這個地方還是烏克蘭的負面品牌,是時候改變了。」澤連斯基說,烏克蘭還計劃向歐盟和北約提供機會,在隔離區組織如何避免核電事故的培訓。
據《國會山》報導,實際上,2000年開始就有烏克蘭當地旅行社私自開設去往車諾比的旅行業務。長久以來,車諾比被視作「黑色旅遊」(與死亡和苦難事件相關的旅遊項目)代表地,遊客喜歡和那些殘破的建築物和廢棄車輛合影。
6月,在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遊客參觀車諾比隔離區。圖源:視覺中國
據《華盛頓郵報》,烏克蘭旅行社SoloEast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共接待了11000名遊客前往車諾比參觀。今年5月,美劇《車諾比》的播出帶動了一波遊覽熱潮,該路線的旅遊訂單相較去年同期增加30%。
遊客通常選擇去往皮亞季市(Pripyat),位於基輔以北130公裡處,這是專門為附近的車諾比核電站的工人建造的一座城市。市中心矗立著一座普羅米修斯的銅像,他張開手臂,緊握著一個燃燒的火把,寓意人類擁有駕馭自然力量的能力。
在HBO播出的電視劇中,核電站爆炸後,皮亞季市的居民都跑到鐵路橋上去張望,核輻射塵埃如雪花般從空中灑落,孩子們在塵埃中嬉戲。烏克蘭有一家旅行社特設了一個「美劇《車諾比》主題遊」路線,帶遊客實際探訪劇中地點。
《車諾比》電視劇編劇兼製片人Craig Mazin在推特發文表示,HBO劇集激發了人們前往烏克蘭這一區域的興趣,這很棒。但是,「如果你要去,請記住那裡曾經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你要尊敬一切受苦犧牲的人們。」
Craig Mazin推特發文。
基輔核能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Olena Burdo反對政府開發旅遊的決定,他對CNN說:「更多、更深入地科學研究應該在車諾比展開,也希望政府能夠為當地放射生物學研究給予資金支持。但是我們並不歡迎更多遊客的造訪。」
車諾比核電站新掩體正式投入使用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近520種危險放射性核素擴散至前蘇聯大部分地區,釀成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這起事故直接導致30多人死亡,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三國境內估計有840萬人受到輻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稱,受到核輻射而死的人數為9000人。以車諾比核電站廢墟為中心的半徑30公裡以內區域成為隔離區,區內的城鎮至今仍被遺棄。
7月10日,被金屬圓頂包裹的車諾比核反應堆。圖源:視覺中國
2010年,烏克蘭政府認定車諾比周圍地區的輻射暴露風險「可以忽略不計」。2011年,隔離區部分對外開放,但是仍然禁止人們在該地區居住,某些地方可能還存在輻射風險。
法新社報導,大約有150位老人不顧政府的禁令,至今仍然居住在隔離區內。烏克蘭官員指出,人類在24000年裡都無法長期定居於此,因為鈽-239是核反應堆的主要同位素,它的半衰期長達24000年。不過遊客短時間遊覽,身體健康不會受到影響。
30多年來,隔離區幾乎無人問津,沒有捕獵和漁業捕撈,因此那裡的自然生態系統恢復良好,還出現了老鷹、狼、駝鹿等野生動物。
當年核電站爆炸發生後,為防止進一步核洩漏,前蘇聯政府用水泥澆築成「石棺」,把4號反應堆倉促封存。10多年前「石棺」開始出現裂縫和破損,於是新掩體建設被提上日程。
據美媒ABC,車諾比核電站的新掩體是一個外觀呈拱形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防護罩,7月10日新掩體正式投入使用。烏克蘭政府稱,新掩體安裝有吊裝設備,以便對4號機組反應堆的「石棺」進行修理,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建築。其長度為162米,高度為108米,總重量約3.6萬噸。
新掩體耗資15億歐元,主要出資方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提供了7億多歐元,另有45個國家為這一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它的結構穩固,足以承受龍捲風這樣的自然災害,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表示,新掩體投入使用象徵著車諾比在環境安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