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瑋皓
一個多月前,銀川90後小夥王海娃乘一條充氣皮艇從黃河銀川段出發,一路獨自順流而下,8月1日,他到達了山東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把自己的小艇駛上了黃藍分界線。接下來,他還要向黃河源頭髮起挑戰。
這段歷時43天的漂流,王海娃通過手機進行了全程直播,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關注。有人為他的勇敢點讚,也有人認為他的漂流直播記雖噱頭十足,但少了一些歷險色彩。
「這段黃河流域其實並沒有太大難度,與當年黃漂首漂一寸不落漂完全程沒有任何可比性,而他獨自向黃河源頭髮起挑戰的想法,則有些不切實際。」漂流世界冠軍杜清傑說。
黃河漂流43天,他到了出海口
王海娃是居住在銀川的陝北人,今年30歲,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今年年初他開始拍攝短視頻,想到沒有人直播過黃河漂流,他決定結合自己戶外運動的愛好做一次大膽的嘗試。出發前,他用了兩個月時間做準備,鍛鍊體能、購置器材、查閱資料、規劃路線,還找了一些漂流高手請教經驗。
6月20日,王海娃從黃河寧夏銀川段乘上充氣皮艇開始漂流,而他的好朋友李小軍則作為後援,開車全程伴隨。一路上,王海娃的直播得到了不少網友關注,粉絲也漲到了近60萬,他的故事經很多媒體報導還登上了熱搜榜。沿途,經常有網友等在岸邊給他打招呼,在河南蘭考縣露營時,還有一個河南小夥驅車幾十公裡給他送來燴麵。
這43天,王海娃重複著單調的漂流生活,早飯過後開始下水,一直劃到傍晚十分上岸,中途很少上岸,餓了就吃些八寶粥、煮雞蛋、火腿腸。晚上,他和朋友就地扎帳篷休息,有時也會為了洗澡去住賓館。
不過,王海娃這一路並不枯燥,他在直播中不斷和網友對話互動,有時他還會把狗帶上船秀一秀。每天,王海娃大概大概能在黃河上行進八九十公裡。8月1日,他終於在動力船的伴隨下駛入黃河入海口,見證了壯麗的黃藍分界線。
挑戰但不冒險,為了安全避開險灘
王海娃的漂流之旅,勾起了很多年長網友對於1987年黃河首漂的回憶。在那之前的一年,中國漂流隊完成了長江漂流壯舉,漂流探險熱達到高潮。1987年,三支來自北京、河南、馬鞍山的「黃漂」隊伍組建,一共70餘人經過148天的艱苦拼搏,一寸不落漂完了黃河全程,填補了世界探險史的空白,被譽為「人類漂流史上前無古人的一次壯舉」。
從黃河源頭到入海口,全程是5464公裡,海拔落差為4831米。此次王海娃出發的銀川段,距離入海口有2700多公裡,距離有正好有半程,但海拔只有1050米左右。這一路上,王海娃有驚無險。每天出發前,他會設計好漂流路線,在河面上他也會隨時在衛星地圖上觀察前方的障礙物,提前做出判斷。
「船在水裡的時速是十五公裡左右,在水裡感覺不到,但其實還是很快的,撞到障礙物肯定會翻,所以遇到公路大橋就提前往岸邊劃,把速度降下來,找水流比較平緩的橋洞通過。遇到浮橋都是先上岸抬著船繞過去。」王海娃說。
沿途,他的對講機中不斷會傳來同伴李小軍的提醒,告訴他前方障礙物和水面的情況,等王海娃安全通過後,李小軍會開車到下一個危險處踩點。
在王海娃看來,挑戰不等於冒險,保證安全是第一位的。這一路,雖然正值黃河調峰期,但水位是平穩上漲,河面基本都是平緩的,而遇到大風、大雨,他是不下水的,遇到三門峽這樣的水電大壩,也只能上岸繞過。「壺口瀑布當然是不可能去挑戰的,那一段水流特別湍急。」王海娃說,沿途讓他記憶最深的就是壺口下遊遇到的一段大浪。
曾經的黃河首漂,7名壯士魂歸黃河
王海娃此次漂流只是他計劃的第一階段,主要是為了鍛鍊體能、積累經驗。8月10日,他將會從黃河源頭出發再漂到銀川,完成漂流黃河全程的夢想。不過他也表示依然會有所選擇,沒有把握不會冒險下水。
對於王海娃的舉動,網友眾說紛紜,有人為他的勇敢點讚,但很多人提出了質疑,當年的黃漂隊經歷了生與死的搏擊,7名壯士魂歸黃河。如今,王海娃一人一船駕著直播杆就能發起挑戰?
「空手走路相當於在平原負重30公斤。吃頓飯都大喘氣,都得歇兩回。」用當年黃漂隨隊記者劉書志的話說,4月的青藏高原風雪交加,黃漂隊來到黃河的兩個源頭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開漂,這一帶海拔在4800米以上,氣候惡劣,缺氧量達40%,強烈的高原反應讓隊員苦不堪言。
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隊員們遇淺灘就下水推船,遇冰原就上冰拉船,不少隊員多次陷入冰洞遇險。經過20多天的艱苦拼搏,黃漂隊終於衝出了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河源地區。
接下來,黃河從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跌落的第一臺階才是鬼門關,在全長216公裡,落差588米的拉加峽,峽谷內山勢陡峭,河道千折百回,險灘跌水一個連著一個,河道最窄處僅有7米左右,黃河水呼嘯穿峽而過。在這裡,黃漂隊經歷了多次翻船和險情,5人不幸遇險,其中河南隊有4人都長眠在這裡。在那之前龍羊峽,也有2名隊員遇難。
專業人士:所漂這段流域沒有難度,挑戰黃河上遊幾無可能
日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了中國皮划艇協會自由式和花式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探險協會皮划艇漂流探險領域特別顧問、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漂流項目技術代表杜清傑。
作為皮划艇激流迴旋亞洲冠軍、漂流世界冠軍,杜清傑徵服過萬裡長江最險惡的虎跳峽、通迦峽等險灘。在他看來,黃河過了蘭州之後,基本就是一馬平川,這一路除了壺口和三門峽段水勢有些險惡之外,基本都平緩流域。
「他是選擇性漂流,難度大的地方都繞了過去,如果按照他操作,一般有一些水上運動嘗試的人都能完成。他的勇敢值得讚揚,但從我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沒有絲毫難度。」不過,杜清傑也提醒,沒有經過充分準備之前,不要盲目模仿黃河漂流。此前在黃河邊27秒救出落水者的馬成龍和王海娃也有過一面之緣,在王海娃到鄭州前兩人取得聯繫。馬成龍划著船陪著王海娃從古柏渡漂到了花園口,並邀請他到自己工作的水上運動俱樂部去看了看,「漂險灘的話他的充氣皮艇是過不去的,我讓他在靜水上試了一下我們的專業的皮划艇,不過他很難掌握重心,更不要提技術動作了,他的水平只是一個普通愛好者,我不建議去冒這個險。」
「從黃河上遊往下漂是真正的生死考驗,一旦落入冰冷的河水,會迅速失溫溺亡,可能一個動作的遲疑,就將失去活下去的一線生機。當年的遇難的黃漂隊員基本都是這個原因,所以專業的裝備、專業的保障、專業的團隊缺一不可。」杜清傑,說漂流這項運動中需要有非常強技術、經驗和逃生技能,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想要完成這個挑戰太不切實際。杜清傑認為,極限漂流是一種具有冒險精神的運動,是對大自然挑戰和搏鬥,如果是為了滿足直播只是漂一些水流平緩的地方,那麼意義不大。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