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左二)接待望湘園總經理劉慧(右一)一行考察
《西遊記》言「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尚書》雲「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流沙河」三字,並不讓人陌生。巧的是,現實裡,寧鄉有處流沙河鎮,每磨刀霍霍向花豬,誰人不知流沙河?
上海望湘園餐飲品牌考察團到流沙河花豬養殖基地考察
寧鄉花豬作為中國四大名豬之一,歷史悠久。而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流沙河牧業),作為寧鄉花豬全國唯一的保種基地,從瀕臨絕種到走上品牌化道路,莫不是一幫有情人,為著食材大道至簡的境界,在海拔近500米的罘罳峰下,踏踏實實與豬為伴。
血統純正的「熊貓豬」,道不盡的辛酸事
「獅子頭,銅鑼肚,烏雲蓋雪、銀頸圈」,詩意的語言將花豬憨態可掬酷似熊貓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500多年前,明正德皇帝南巡來到長沙寧鄉今流沙河一帶,在一農戶家吃到味美的花豬肉,龍顏大悅,寧鄉花豬肉被欽點為貢品。
進口洋豬一年可出欄兩頭半,而飼養寧鄉花豬一年只能出欄1頭半,生長周期較慢。雖有1000多年的養殖史,20世紀90年代末,寧鄉花豬因被棄養而差點「匿跡」。
土生土長的流沙河牧業董事長李述初一度成為流沙河花豬的拯救者。
物資匱乏的年代,每年吃個兩、三斤土花豬肉,不加調料的純肉香,走舌尖也走心間,是李述初無法忘懷的少時味道。賺得第一桶金後,李述初開始回鄉養豬做推廣。
為做好花豬的保種和繁殖,李述初幾乎跑遍了整個寧鄉縣城,最後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找到了7頭流沙河花豬公豬種。待其將花豬好不容易養育出來,上市時一度遇窘。有次在超市,李述初現炒現賣,好不容易一名顧客似信非信地要了塊花豬肉,其他顧客勸說「這不是花豬肉」,那塊地道的花豬肉隨即被轉頭丟棄。
這堅定了李述初走打造「流沙河花豬」品牌之路的決心。
全年274天無霜期的溫潤季風氣候,山河相傍的原生態環境,項目佔地1000畝,總投資1.5億元,建築面積22532平方米,餵養流沙河花豬母豬2500頭,年出欄50000頭。
最好的花豬肉,最簡單的吃法
食材的最高境界,就是食材本身的味道。流沙河花豬肉卷肥而不膩,在民間及餐店都有最簡單的「三三吃法」。佐料只三樣:鹽、生薑、水。哪怕一鍋清水,放入鹽,生薑,薄薄的花豬肉片,最多3分鐘撈起沾醬,肉的原香與肥肉的細嫩交融,薑片、肉片在灰亮的湯麵翻滾著,養眼又舒心。
肉吃罷,將大白菜下入湯中,白菜的清甜與肉香的馥鬱相糅合,解油舒心。最後喝一碗湯,湯中肉與菜的汁液瀰漫,葷素相宜的熱乎勁兒,暖胃又暖心。亦可放幾根黨參進來,變成養生鍋。
而700g每袋的流沙河花豬肉片,其實成品很精貴,一頭豬只能出3~4斤。取材下五花,一頭豬產出不及30%。廣東一家餐企曾找流沙河牧業,想要多供貨給自己製作花豬打邊爐,這麼好的商機卻讓工作人員犯難,「那保證不了,一頭正常餵養的豬,哪那麼快出那麼多好肉卷?」
而流沙河牧業賣得最俏的新鮮肉,簡單小炒或燉煮都已成為不少大的餐店的招牌菜。
肥肉比瘦肉佔比多了十幾個百分點,這也是流沙河花豬的特點。流沙河牧業銷售負責人陳建鋒介紹,越好的豬,當如鄉下的年豬,大且肥,「肥豬、肥豬、大肥豬,豬肉就是要吃肥,不像國外吃豬扒只吃瘦肉。凡事要講均衡,我們的經典名菜,許多都是跟肥有關係的,扣肉、東坡肉、紅燒肉、回鍋肉、臘肉……」
「其實真正懂食材的人,都知道食材的重要性。」目前餐企競爭上升至裝修、菜品、出品速度、食材、味精、價格等方方面面,而本本分分養豬保花豬肉質,是流沙河牧業人大道至簡的守護。
【配】流沙河花豬的國際範兒
湖南徐記海鮮、辣椒樹、上海望湘園、東莞水墨田塬、深圳荷庭等知名餐企及各大超市,都與流沙河牧業合作,平均每年近40家大餐企到流沙河牧業來實地考察。
世界銀行官員華萊士先生曾讚譽流沙河花豬「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2007年,流沙河(寧鄉豬)保護與開發項目由國家財政部立項為世界銀行貸款農業科技項目。
文/陳瀟、鄧傑 圖/陳杰、周佳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