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一首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上海1943》
這是一首中國風濃鬱的歌曲,之前也曾提到過,中國風不只是只有古色古香的元素。老上海、舊牌坊、就連《本草綱目》裡的小殭屍,這些都是中國特色濃鬱的元素,而這首歌《上海1943》更是滿滿的中國特色:泛黃的春聯、老家的米缸、吳儂軟語的姑娘、老街坊、小弄唐等等這是都是老上海的印記。
《上海1943》應該是周杰倫中國風抒情歌曲的雛形,當然從曲調和演唱方式來看還沒有完全成型,直到周杰倫第四張專輯中的那首曠世神作誕生後,才算真正宣告了周杰倫中國風時代的到來。
周杰倫之所以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除了讓他驚為天人的才華,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作為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他通過自身的創作完成了很多對社會或者對時代有深度思考的作品。比如《止戰之殤》的反戰題材、《梯田》對於環境保護的呼籲、《爸我回來了》對於家庭暴力的抨擊等等。
而這首歌同樣意義非凡,為什麼開篇小編會引用余光中的鄉愁選段,因為周杰倫的這首《上海1943》同時和余光中的鄉愁共同入選了臺北縣的教科書中,這也讓臺灣同胞們了解祖國的方式又多了一個很重要的渠道。
為什麼這首歌的歌名是《上海1943》,因為1943年這個年份對於上海來說確實具有很特殊的意義,因為在上海近百年的上海租界時代在這一年宣告結束。其次,1943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很多人也在這個時候因戰亂逃到了臺灣島,而這一走便和祖國的親人從此天各一方,後來有機會回到祖國也已物是人非,只能通過泛黃的老照片尋回那過往的記憶。
想必周杰倫與方文山正是受到了這些老人的影響,才寫出了這首懷念舊上海的《上海1943》,寄託了作為臺灣同胞對於祖國無限的思念之情。
《上海1943》收錄在周杰倫第三張專輯《範特西》中,由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這首歌的曲調相對簡單,節奏平緩、音調也比較平靜;這首歌的作詞上方文山也不曾引經據典、追求以往的辭藻華麗,同時這首歌也是周杰倫歌曲裡罕見的沒有前奏的歌曲,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些看似簡單的元素實則是一種去繁就簡的處理,也正是這樣的樸素才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回憶共鳴。
更令人驚訝的是,那個時候周杰倫和方文山還沒有到過上海,可是他們卻創作出了這首具有濃厚上海味的歌曲,實在令人讚嘆。這首歌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影響了無數人,而其中有一位內地知名藝人用了一首歌向周杰倫的這首《1943》致敬,大家知道是誰嗎,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喲,喜歡小編分享的文章的話請記得點點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