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吼吼!我又爬起來更新了!
看標題可能能多小夥伴都知道啦,沒錯!繼《有趣的鯨豚》圖鑑系列之後,我又要開始更新鯊魚圖鑑啦,哈哈哈哈!
可能有朋友問了,你金魚還沒畫完呢,怎麼又開始更新鯊魚了呢?咳咳咳……其實呢,我畫鯊魚圖鑑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12年……當時正好是鯨豚圖鑑畫完了,心血來潮,於是就開始畫全世界的鯊魚圖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就是因為我自己買不到相關的書吧,所以我就決定自己來畫……
之後又有百度硬骨魚吧吧主徐老師的鼎力幫助,這個系列持續了好多年,當然,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完全畫完,不過全世界的鯊魚種類也差不多完成了3分之2。但畢竟鯊魚這種海洋生物,離我們的生活有點兒遠,不像金魚那麼接地氣,也不像鯨豚那麼可愛。所以一直以來,雖然我並沒有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過這個系列,但也在一些朋友的號裡做過連載,只可惜,反響並不激烈,頗有點兒打醬油的感覺。不過我也十分理解,畢竟全世界500多種鯊魚,真正知名的種類也不過2、30種罷了,大部分還都是各種相貌雷同的小雜魚,說實在,當時我畫的時候,都幾度枯燥的不行。不過既然決定畫了,那就還是把它做好吧。所幸,前些日子,在百度鯊魚吧,有一些愛好者們把我的這些圖又一次發到了貼吧了,也算是引起了一部分朋友們的共鳴吧。並且一些熟悉我的老朋友也在問:「李老師你什麼時候發鯊魚的內容啊」。經大家這麼一折騰,我發現還是有不少朋友想看到這個系列的。那麼從今天開始!我會不定期的來發送這個系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當然,大家喜歡的金魚系列近期也會更新噠!大家不要著急哈~~
下面開始!
第一期跟大家聊一聊鯊魚家族中成員最少的一個目
——六鰓鯊目
尖吻七鰓鯊(Heptranchias perlo),除了東北太平洋之外,在全球其他各海洋的赤道與溫帶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水深0-1000米的環境之中。這種鯊魚天生具有七對腮,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體長可達1.37米。雖然屬於小型鯊魚,但具有攻擊性。尖吻七鰓鯊的魚肉雖然有輕微毒性,但因為味道鮮美仍遭到捕食,或被拿來提煉魚粉和魚油。目前屬於近危物種。
灰六鰓鯊(Hexanchus griseus),俗稱母牛鯊,是科學家研究最多的一種深海鯊魚,在全世界的熱帶及溫帶水域均有分布。它們主要生活在水深0-2000米的環境中。這種鯊魚天生具有六對腮,它們食譜廣泛,包括其他小型鯊魚、魟、銀鮫、硬骨魚、烏賊、螃蟹、蝦、腐肉,甚至海豹。它們是六鰓鯊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鯊魚,體長可達4.82米。雖然屬於大型鯊魚,但目前並沒有攻擊人類的事件發生。灰六鰓鯊的魚肉有輕微毒性,但依舊遭到人類捕食,或被拿來提煉魚粉和魚油。目前屬於近危物種。
大眼六鰓鯊(Hexanchus nakamurai),在全世界可能均有分布,目前主要發現於加勒比海、西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體長可達1.8米。主要生活在水深90-600米的環境中。這種鯊魚天生具有六對腮,並且有著一對大而迷人的綠眼睛。由於科學資料不足,我們對它們的習性還有待進一步了解,目前已知它們是對人類沒有攻擊性的一種鯊魚。
扁頭哈那鯊(Notorynchus cepedianus),除了北大西洋與地中海之外,在全球其他熱帶與溫帶水域均有分布。體長可達3米。主要生活在水深80米的環境中。這種鯊魚天生具有七對腮,身上有著許多小黑色的斑點。它們攻擊性很強,並且無所不吃,食譜包括其他的鯊魚、魟、銀鮫、硬骨魚、盲鰻、海豚、海豹等,甚至人類。雖然氣焰囂張,但這種鯊魚也難逃人類的捕殺,肉被拿來食用,皮膚被製成皮革,肝臟被用於提取魚油。由於資料不足,我們對它們的種群數目還有待進一步了解。
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罕見原始的一種鯊魚,分布廣泛但十分零碎,已知在西印度洋、西太平洋、東太平洋和東大西洋均有分布。體長可達2米。主要生活在水深120-1280米的環境之中。這種鯊魚天生具有六對腮,鰻魚一般的身形,是鯊魚中的「活化石」。科學家認為它們捕食時可能會想蛇一樣前撲捕捉獵物,主要食物包括其他的鯊魚、烏賊與硬骨魚。雖然皺鰓鯊對人類不構成威脅,但其鋒利奇特的牙齒也不容小覷。偶爾被捕魚人打撈上來的皺鰓鯊通常會被製成魚粉或食用。目前屬於低危物種。
非洲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fricana),又稱南非皺鰓鯊,2009年才被科學家發現的一種皺鰓鯊,從而打破了過去認為皺鰓鯊只有一種的觀點。目前主要發現於安哥拉南部到納米比亞南部。體長可達1.17米,比其近親皺鰓鯊要小許多。這種鯊魚主要生活在水深300-1400米的環境中,以捕食小魚為生。相比皺鰓鯊,非洲皺鰓鯊的頭部與胸鰭之間的距離更寬,六對腮的鰓裂也更顯長。由於這是近幾年才發現的物種,目前暫時屬於低危物種。
最後是大集合時間!
好啦!這個目就算介紹完了~~~大家下期見!
<以上圖片均為本人原創,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