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叔叔阿姨,給我送來新書包和文具,終於可以背新書包了。」接過「六一」禮物,孩子開心地笑了。6月1日上午,三峽都市報社聯合萬州九龍醫院,來到萬州區太安鎮鍾劉村開展「六一」送溫暖和免費體檢送健康活動,為因學致貧的貧困兒童、因病致貧的中老年人,送去了關愛與溫暖,助力脫貧攻堅。
鏡頭一
孩子們收到「六一」禮物,愉快過節
「祝你們『六一』兒童節快樂,健康成長!」為給孩子們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溫暖,當天上午一早,太安鎮鍾劉村幫扶單位三峽都市報社,愛心企業萬州九龍醫院就來到鍾劉村村委會門前廣場,為孩子們送上書包、筆記本、鉛筆等學習用品,並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
上午9點過,在鍾劉村村委會門前廣場上,孩子們有序地排著隊,一邊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嶄新書包,一邊禮貌地說著「謝謝叔叔」 「謝謝阿姨」,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收到禮物的11歲雙胞胎姐妹向金蓮、向玉蓮告訴記者,這是她們第一次收到兒童節禮物,她們很高興。姐妹倆的理想是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她們表示今後一定會好好學習,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要用這些彩色筆好好畫畫,將來當一名畫家。」「我會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叔叔阿姨的愛心。」收到禮物後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向記者講述著他們的理想和目標。看到孩子們高興不已,一旁的家長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孫女的父母在外打工,很少陪她們過『六一』兒童節。今天能和這麼多小夥伴以及好心人一起過節,她們非常高興,我心情也很好。謝謝幫扶單位和愛心企業送來的學習用品。」居民譚秀碧說。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今天的活動很有意義,鍾劉村的幫扶單位把幫扶落到了實處,是一種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給老百姓帶來了看得到得實惠。」太安鎮黨委書記王權英表示,希望鍾劉村的貧困群眾樹立信心,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勤勞致富,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
鏡頭二
現場義診義檢,居民樂享健康服務
測量血壓、血糖、B超檢查、科普知識展示、諮詢義診……給孩子們捐贈完學習用品後,九龍醫院的醫護人員還現場開展義診,科普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健康意識,為大家送上了一份健康大餐。
「婆婆,你的血壓有點高哦,降壓藥要堅持吃,不能血壓一降下來就停藥。」義診桌前,九龍醫院的醫護人員耐心地向一位居民講解,這位居民聽到後,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堅持服藥。
一旁臨時搭起的B超室裡也排起了長隊。今年42歲的賈秀蘭,小腹不適隱隱作痛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但一直沒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聽說有醫生來義診,她今天一早就來到了村委會。「剛剛做了B超檢查醫生告訴我,婦科炎症有點重,讓我儘快去醫院檢查治療。」賈秀蘭說,之前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不適,今天檢查了,心裡也有點底了,為了身體健康,她也會儘快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上午11點過,天空下起了雨來,但並沒有澆滅大家的熱情。九龍醫院的醫護人員也依然堅持耐心地為大家服務,普及健康知識,直到最後一位居民滿意而歸。「平常去醫院做個檢查還要花不少錢,今天免費就能享受,這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真正的實惠。」居民丁紅樹說到。
「從今天義診的情況來看,患高血壓、冠心病、血脂高的居民很多。同時,他們普遍對健康衛生知識很缺乏,剛剛一位居民告訴還我,她的高血壓藥是三天才吃一次,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萬州九龍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張正龍告訴記者,所以,能來參加這次義診活動,他覺得很高興也很有意義。
另外,針對當地居民健康狀況,張醫生建議大家,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常應少吃脂類食物,並適當運動。同時,還要堅持規範服藥和正規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據了解,本次三峽都市報社與九龍醫院送溫暖、獻愛心的鐘劉村於2014年被確定為市級貧困村,全村現有建卡扶貧戶138戶494人,其中因學致貧87戶、因病致貧33戶、自身發展力不足10戶、因殘致貧8戶,留守在村裡的村民多為老年或殘疾,以及患慢性病和重病較多等是致貧的主要原因。
為深入推進扶貧工作,進一步提升精準扶貧的質量和效益,三峽都市報社作為鍾劉村的幫扶單位,精心組織開展了本次活動,為脫貧攻堅助力。
「今天大家的到來,填補了孩子們缺失的愛,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和安慰。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他們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關心。現場還給居民進行了免費體檢,送來了健康。」鍾劉村黨總支書記趙仁君表示,本次活動,找準致貧痛點,精準扶貧到群眾心坎上,進一步對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帶隊參與本次活動的萬州九龍醫院副院長張小英也表示,醫院一直以來,秉承公益之心,積極推動公益活動,在經營企業的同時,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能參加本次活動,為孩子們送上節日禮物和祝福,給老百姓帶來健康,助力鍾劉村脫貧攻堅,他們也感到高興和溫暖。
花絮
收到禮物記錄愛心
「這個本子我要拿回去寫日記,把大家對我們家的幫助和獻出的愛心都記下來。」就在記者跟孩子們交流時,一位小男孩跑過來,笑著對記者說道。
原來,他叫何智航,今年9歲,平常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在廣州打工,基本上是一年才回來一次。幫扶單位對其進行結對幫扶後,幫扶責任人經常會去他們家看望老人和孩子,有時還會為他們帶去一些生活用品和禮物。小小的何智航將在這一切看在眼裡,也記在了心裡,並寫成日記記錄下來。
「每次只要幫扶責任人來家裡,或者好心人對我們給予了幫助,何智航和他的姐姐都會寫在本子上,把這些都記下來。」何智航的奶奶王龍美告訴記者,她希望孩子們能有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回報社會,也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