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清理鼻腔 最容易犯4錯誤

2021-01-08 太平洋親子網

給寶寶清理鼻腔 最容易犯4錯誤

2014-01-26 09:54:53出處:PCbaby作者:小潔

      寶寶的小鼻隱藏著無數的毛細血管,再加上小寶寶皮膚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弄傷流血。所以,給寶寶清理鼻孔就成為了爸爸媽媽們的一個難題了。怎樣科學給寶寶清理鼻孔?一起跟小編看看吧!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華蓋

錯誤做法一:用手摳

  手指太大:有些父母會用手給寶寶清理鼻腔,但成人手指比較大而寶寶的鼻孔比較小,用手摳不僅不利於鼻腔清理的進行,還會傷害到寶寶。

  指甲易弄傷鼻黏膜:除了成人手指較大不適合給寶寶清理鼻腔之外,大人指甲有一定的銳度也容易弄傷寶寶的鼻黏膜,使鼻黏膜被刮損甚至流鼻血。成人手指也容易附著有細菌和病菌等,不便為寶寶清理鼻腔,以免感染疾病。

  小編TIPS:用吸鼻器

  如果是不那麼粘稠的鼻腔汙垢,爸媽們可以嘗試使用吸鼻器。將寶寶放在平坦的地方,將吸鼻器壓扁,放入鼻孔,慢慢鬆開吸鼻器,此時鼻涕會被吸出來。然後將吸鼻器拿出來,用力將吸鼻器的鼻涕和溶液噴在衛生紙上。重複以上動作,直到鼻涕都吸光。

相關焦點

  • 清理寶寶鼻腔 千萬不要用手摳
    呼吸不暢對大人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對寶寶來說就更是如此。給寶寶清理鼻腔汙垢對爸媽們來說是一項技術活,清理吧,寶寶一直亂動不給弄,不清吧,汙垢會堵住鼻腔讓寶寶很難受,真是很糾結!一些父母在給寶寶清理鼻腔時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想知道怎樣避開這些誤區嗎?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別傷害寶寶的鼻腔
    但,寶寶的鼻腔狹窄,鼻黏膜嬌嫩,清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損傷。給寶寶清理鼻腔,成了對新手媽媽的一大考驗。那麼,寶寶鼻腔裡有分泌物怎麼辦?如何正確給寶寶清理鼻腔呢?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給寶寶清理鼻腔,媽媽們做錯了什麼?
  • 寶寶40天了,鼻腔裡面每天都有鼻屎,能幫她清理嗎?
    寶寶的鼻腔裡有分泌物,我們需要幫她清理嗎?清理還是不清理,不是由我們說了算,而是由寶寶自己說了算,為什麼這樣講?正常的鼻腔分泌物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幫助清除灰塵,細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但是一旦這個分泌物影響了寶寶正常的吃奶或呼吸,無論是多大的寶寶我們都需要處理。
  • 寶寶鼻屎多,做好這4點,減少寶寶鼻腔垃圾
    定期清洗鼻腔日常清潔一要清潔鼻腔。寶寶的鼻孔很小,大人用手摳,指甲難免會弄傷寶寶的鼻腔黏膜;用沾水的棉籤去沾,也只能較為方便的清理鼻腔入口這一小段兒的鼻屎;用夾子去夾,這是很危險的,我是十分不推薦這種方法的……較為穩妥的方法:可以使用合適濃度的生理鹽水,滴入寶寶鼻腔內,使寶寶的鼻屎得到軟化,再輕輕用紙巾捲成的小棒沾取。
  • 鸚鵡飼養過程中,初學者最容易犯的30個錯誤,看看你有沒有犯過
    在飼養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飼養第一隻鸚鵡時,需要學習更多關於鸚鵡的知識,新手最容易犯的30個錯誤,家裡飼養了鸚鵡,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過,打算養鸚鵡的看完可以避免,為以後飼養鸚鵡打下基礎。.~10、飲食錯誤1.只餵黃穀子、2.穀子花生長黴、3.食盒只剩殼,不加穀子鸚鵡餓死、4.餵自來水、5.不換水不洗飲水器、6.不檢查滾珠飲水器,不下水鸚鵡渴死、7.水果蔬菜洗了直接丟籠子裡、8.水果蔬菜從不清理、9.雞蛋殼不煮、10.餵太多高油脂穀物,脂肪瘤。
  • 養鴿人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養鴿過程中難免犯錯誤,但是最可怕的是很多鴿友犯了錯誤自己卻不知道。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細數一下養鴿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比賽錯誤很多鴿友認為500公裡賽能飛出好成績那麼300公裡賽肯定沒問題,其實這是對賽鴿比賽的一種錯誤認識!
  • 家長給寶寶滴眼藥水3個常見錯誤,你也正在犯
    寶寶出生以後因為各種眼部疾病,需要滴眼藥水,但是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讓很多家長感到手足無措,有些家長即便是做得得心應手,也存在很多方法上的錯誤。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是缺少窗紗,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細菌感染,家長在給孩子滴眼藥水之前,一定要保證雙手的清潔,避免家長手上的細菌進入寶寶的眼部周圍。家長有時候經常會發現寶寶的眼角有白色的分泌物,在滴眼藥水之前,家長最好用棉籤輕輕的幫寶寶清理乾淨,需要注意的是,一隻棉籤只能清理一隻眼睛,用完以後就丟掉,以防引起交叉感染。
  • 塔羅牌靈測:愛情當中,你最容易犯什麼錯誤?神準了!
    談一場永遠不分手的戀愛是很多人都嚮往的愛情,可是愛情這種東西外人看上去非常美妙,但是局中人卻除了感受愛情當中的甜蜜之外,也會常與苦澀相伴,酸酸甜甜才是真真正正的愛情,在愛情當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錯誤,塔羅牌靈測你最容易在愛情當中犯什麼錯誤呢?一起來看看,神準了!
  • 初學小提琴者,最容易犯的4個錯誤
    初次學習小提琴的人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會有一些錯誤,但是有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而不改正,今天小匣子跟大家說一些在學小提琴時容易犯的幾個錯誤,希望大家都重視起來。1、拿琴、持弓的姿勢不正確,並且每次都不改正。
  • 鼻涕蟲一直纏著寶寶?父母在家也能學會護理寶寶鼻腔的方法來咯
    寶寶的鼻黏膜很脆弱,即使是細微的刺激,也會導致流鼻涕。而且由於鼻腔很窄, 就會很容易堵住鼻孔,寶寶會感到很不舒服,媽媽遇到這種情形應該怎麼護理呢?小寶寶的鼻腔對空氣的敏感程度經歷過的父母應該非常了解,經常會出現打噴嚏、鼻塞(偶爾稀鼻涕)、有鼻屎的狀態。
  • 寶寶睡覺呼吸聲重不是好事,可能是這三種原因,鼻腔護理別不當心
    原因二:鼻屎堵塞寶媽除了害怕給寶寶剪指甲還會害怕給寶寶清理鼻孔,而寶寶呼吸聲重也有可能是因為鼻屎堵塞。因為寶寶還比較小,新陳代謝比較快,腺體分泌也比較旺盛,所以鼻腔內的分泌物就會比較多。而寶寶不像大人可以自己清理鼻腔,所以寶媽如果沒有及時給寶寶清理鼻孔,就會導致寶寶鼻腔堵塞,因此寶寶才會在睡覺呼吸的時候,發出很重的呼吸聲。
  • 鼻涕會全年無休保護寶寶的鼻腔,但有這5種情況時家長要注意了
    看到鼻涕,尤其是孩子流鼻涕時,相信許多家長都對它非常頭疼,總覺得孩子是要感冒咳嗽或是發燒了,甚至有的寶寶在不會自己擤鼻涕或擦鼻涕時,只能呼哧呼哧地將鼻涕吸進鼻腔中,若寶寶稍有不慎還會把鼻涕舔進嘴巴裡或是吸進鼻腔深處。對於孩子惱人的鼻涕,無不讓父母叫苦不迭,但你知道嗎?鼻涕不但有分好壞,還會有不同的顏色哦!
  • 給寶寶清理時,家長多注意這3個方面!
    給寶寶清理時,家長多注意這3個方面!那麼怎麼樣分辨寶寶到底是生病還是鼻屎太多堵塞了呢?其實新生兒的鼻腔和我們成年人區別是比較大的,他的鼻腔和鼻竇發育都不太完全,所以說相對比較狹窄,冰黏膜也比較敏感,受到一些刺激之後很容易會出現腫脹的情況,有的時候有一點鼻涕就會堵塞。
  • 寶寶的鼻屎需要清理嗎?小心越清越多!
    而很多寶寶的鼻子則是重災區,寶寶因為嗆奶等緣故,時常鼻子裡會有鼻屎的存在。 這樣的寶寶很多父母表示絕對不能忍啊!每次一看到鼻屎總是忍不住去摳、拿棉棒去蘸。而每次寶寶總是扭來扭去表示抗議,甚至用大哭來拒絕。 這樣的潔癖真的對寶寶來說是最好的嗎?寶寶的鼻子裡乾乾淨淨的就是健康的嗎?
  • 養波斯貓時容易犯的3個錯誤,你犯過幾個呢?
    在上個世紀養一隻波斯貓,可是貴族們最愛幹的事情。而現在的生活也發達了,那麼只要我們喜歡貓咪,就直接可以去貓舍領養一隻純種的波斯貓。它的被毛是比較長的,但是也讓它看起來特別的華麗,正是這一身漂亮的被毛讓它擁有了非常高的顏值。可是小編最近發現,身邊有一些飼養波斯貓的朋友在飼養中會犯一些錯誤,但是這些朋友也不清楚,其實這對我們的貓貓身體會有很大的危害。
  • 這些錯誤新人最容易犯,飼養倉鼠別亂來
    飼養一隻寵物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精力、金錢,對於大多朋友來說養寵物沒有那麼容易,因此不少朋友都將目光轉移到最便宜、最容易飼養的小倉鼠身上了。可愛的倉鼠既不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太多是影響,也不會有很多日常花銷,對於上班族和學生黨來說是很合適的寵物。
  • 警惕 | 初養魚,新手最容易犯下的4大錯誤
    這裡分析下金魚新手們最常犯的錯誤,或許同為新手的你會有所得益哦。四、魚缸的正確選擇,是成功的開始魚缸越小水質越難控制,有所謂的迷你缸等,頂多養鬥魚吧,即使養鬥魚還要防止鬥魚跳出來,另外很多出事的同好,都是買缸後隔一個過濾槽的小缸,過濾槽隔在缸裡不好清理,想清理乾淨可能會換水過多,所以不建議購買。
  • 給寶寶挖鼻孔,乾淨真的就是健康嗎
    如果強制性的挖鼻屎,會讓寶寶的鼻腔變的更乾燥,然後形成惡性循環,不能分泌正常的黏液。2、鼻涕、鼻屎都是天然保護屏障,頻繁清理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經常給寶寶清理鼻腔,除了讓鼻腔容易乾燥,還可能讓寶寶著涼或感冒。
  • 寶寶鼻塞、鼻涕、鼻屎咋清理?這幾招太聰明了!安全舒服
    巧巧:我媽給我傳授的滴奶法,在餵奶時,給寶寶鼻子裡滴兩滴母乳,揉兩下,再用紙巾捲成火柴棒形狀,放進鼻子裡,轉一下就出來了。母乳不能太多,會嗆到寶寶;也不要用棉籤,太硬了,容易傷了寶寶鼻腔內的組織。端正娘:清理娃鼻屎,很多工具我都覺得雞肋。最管用的,還是伊可新的空膠囊,吸幾滴母乳,輕擠進鼻子裡。
  • 寶寶鼻塞,媽媽很心塞!4個通鼻招數,你知道幾個?
    寶寶容易出現鼻塞症狀,你能正確應對嗎?是否覺得寶寶的小鼻子堵了,做媽媽的心也堵了?小鼻子易塞從鼻子的生理、解剖角度來看,寶寶比成人更容易出現鼻塞。這是因為,寶寶的鼻黏膜內血管相對於成人更豐富,寒冷空氣刺激或病原體侵犯後易引起炎症,鼻黏膜充血腫脹,鼻腔內分泌物明顯增加而出現鼻塞。加之寶寶的鼻腔小,自己又不會清理,鼻涕或鼻痂容易堵塞鼻腔,影響呼吸,寶寶常常會哭鬧、煩躁不安,嚴重時張口呼吸,並影響吃奶及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