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導,紐西蘭當地時間11月25日,在距離紐西蘭東海岸大約800公裡的查塔姆群島,突然發生了大規模的領航鯨和海豚擱淺事件,除了超過100頭,當人們發現它們的時候,只剩下少量的倖存者,而且由於身體虛弱、海洋棲息環境惡劣等原因,也都無法繼續生存下去,所以救援人員也都分別對它們進行了安樂死。
今年發生多次大規模鯨魚擱淺事件
領航鯨擱淺並不罕見,今年下半年以來,就已經發生過多起了。其中在今年9月份,澳大利亞就曾經爆發過大規模領航鯨擱淺事件,一共有470頭左右的領航鯨,這件事也成為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規模鯨魚擱淺事件。
類似的情況在今年11月初的時候,也曾經在斯裡蘭卡發生,在斯裡蘭卡科倫坡郊區的海灘上,也曾經有多頭領航鯨擱淺,後來倖存者在眾人的全力搶救之下,被重新放回到印度洋之中。
其實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在歷史上,很多鯨魚擱淺事件的主角,領航鯨是最常見的,領航鯨也是鯨魚中非常聰明的一種,那麼,它們究竟為何擱淺呢?讓我們一同往下看。
為何領航鯨經常會擱淺?
先讓我們看一下領航鯨的簡單介紹:領航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因為頭很大,所以又被稱作「巨頭鯨」,在地區上,幾乎所有的溫帶海域中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領航鯨也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它們的體重超過3噸,身長大約在5-7米之間。領航鯨也是海洋中的肉食動物之一,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各種群遊性魚類,比方說鱈魚、鯡魚等,領航鯨自己本身也是群遊性動物,它們大多成群結隊生活在一起。
為何叫它們領航鯨呢?因為在領航鯨的團隊之中,都會有一頭鯨魚擔當著「領導者」的角色,它負責引領上百頭的領航鯨,負責指揮它們進食、躲避危險等,不過,由於領航鯨實在是太聽從「領導者」了,這也讓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往往會「全軍覆沒」。
研究認為,之所以領航鯨會頻發大規模擱淺事件,也與它們的「領導者」有關。因為如果領航鯨中的頭鯨,或者是其它團隊成員遇到了危險,特別是當它們受傷的時候,它們就會負痛狂奔。
這個過程中,由於領航鯨本身非常膽小,所以其它領航鯨也都會自亂陣腳,導致集體失去方向感,跟隨著「傷員」們一起慌亂逃竄,所以很容易集體衝到淺海地區,最終出現集體擱淺事件了。這也是為什麼每當有領航鯨擱淺事件發生的時候,都會有上百隻領航鯨集體擱淺死亡的原因之一。
當然,事實上有關與鯨魚擱淺的原因有很多種,多年來研究者也一直在尋找答案,甚至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鯨魚擱淺,或許與它們正在「返祖」有關。
鯨魚因為「返祖」而擱淺?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鯨魚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這意味著,它們的祖先並不是魚類,而是某一種陸生的哺乳動物,經過漫長的進化,最終衝破了陸地和海洋之間的禁錮,選擇去海洋中生活。
通過DNA測序,科學家們發現,鯨魚和河馬之間是「近親關係」,這意味著,它們可能起源於同一個物種,只不過在漫長的演化中,彼此朝著不同的方向越走越遠,就好像在人類追根溯源的過程中,現代研究認為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同一個祖先一樣。
至於鯨魚的祖先為何會放棄陸地、選擇海洋?研究者認為,它們可能本身就生活在水邊,當陸地因為氣候環境變化,導致棲息地減少、食物短缺後,它們便嘗試著去海洋中尋找食物,最終經過一代代演化,徹底變成了90%魚的模樣。
不過,由於近年來鯨魚擱淺事件頻繁發生,而且鯨魚還是一種非常聰明,同時可能擁有複雜情感的動物,所以,有觀點認為,或許鯨魚擱淺事件頻發,與它們想要重回陸地有關。
由於人類對於海洋環境的破壞,同時對於鯨魚的大量捕殺,讓鯨魚意識到海洋變得越來越危險,於是它們想要重返陸地,重新回到陸地上生活。
當然,這種猜想想要證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任何一種生物進化,都需要漫長的時間,鯨魚也不例外,即使鯨魚真的在返祖,它們想要成功,可能也是幾百萬年之後的事情了。大家覺得鯨魚擱淺的原因會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