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雷射技術不斷升級,現代人越來越強調,根據每個人眼睛情況的不同,來定製手術方案,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個性化屈光手術」,那麼什麼樣的手術才叫個性化呢?
01狹義的個性化
狹義的個性化即術前的個性化引導,例如「半飛秒」和「全雷射」的個性化引導主要分為四類:
Q值引導
角膜地形圖引導
波前像差優化
波前像差引導
-各種類型的像差-
簡單來講,我們的角膜是一個不規則的非球面組織,每個人的角膜形態不盡相同,就像山川大海,高低不平。物體發出的光,經過我們的眼睛折射成像後,已經發生了改變,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物象跟實際是有差別的,只是有的變化輕微,有的變化明顯。所以,針對每一個不同的角膜,手術中可根據檢查結果做個性化的切削,來獲得更優的視覺。
02 廣義的個性化
廣義的個性化屈光手術,是針對每個人的生活狀態,用眼需求,以及綜合檢查的各項數據,來設計適合自己的手術。
1.年齡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調節狀態,以及考慮是否有度數增長的可能。
2.屈光度
不同的屈光度根據不同手術儀器的特性,會做不同的設計。
3.職業需求
是否從事高風險外傷職業,以及看近看遠的需求。
4.瞳孔大小
影響光學區設計,避免夜間眩光。
5.角膜生物力學
角膜生物力學差可能考慮聯合角膜交聯加固。
6.是否能很好隨訪
如全雷射術後護理及隨訪要求高,必須遵醫囑隨訪。
對以上這些條件的評估,都會影響手術的選擇以及對手術的設計。
03案例說明
鄭州視光眼科醫院屈光專家周遠沛醫生介紹,給近視眼打雷射的設備也分好多種,每一種都有各自的特點,手術方式就可以個性化地選擇,比如A君只有300度的近視,B君不僅有300度近視又有200度散光,她們的手術方案就是不一樣的哦。
這要歸功於角膜地形圖引導/波前像差引導等高精尖的技術,它們讓角膜屈光手術更加個性化。
即使A君和B君情況不同,通過電腦輸入,打出來的雷射定位都很準確。手術過後,B君不但有好的視力,還有好的視覺質量,效果一點都不比只有近視的A君差。
同樣,年齡有差,醫生在手術也會酌情考慮是否過矯或欠矯一丟丟,比如C君才20歲出頭,在設計手術方案時醫生會適當打多一點,以應對近視還有增長的可能,而D君已經40多歲了,馬上要面臨老花,醫生在矯正的時候就稍微減一點度數,特別是主視眼的處理上。
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讓專業的醫生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專業的設計,是個性化手術的核心。
有些人會擔心做完手術後度數再增長怎麼辦?周遠沛醫生也跟不同的患者解釋了N遍:事實是,做近視手術的人比不做手術的人,屈光度數更穩定,因為沒有各個角度的視覺差,圖像放大視覺質量會更好,度數也更不容易增長!
還有一個誤區是周遠沛醫生想要糾正大家的,不要以為1.5的視力一定比1.0要好,還要考慮一個因素:平衡!左右眼平衡、晚上白天雙眼平衡、看遠看近平衡,都決定你能不能看得舒服、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