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是懷著報復性觀影的心情走進影院看《拆彈專家2》的,因為不可抗力,整個2020年,院線中沒有什麼令人滿意的港產片,上一部劉德華主演的《熱血合唱團》,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充滿了說教,缺乏信服力。
放眼今日香港影壇,能夠持續出產並持續出產拿得出手作品的導演,似乎也只有邱禮濤了。
在上一部《拆彈專家》裡,驚心動魄上演的爭分奪秒戲份,拋掉了杜琪峯式宿命觀照,直接回到了類型片本體,用最原始的視覺體驗將此類影片的爆裂風味呈現給觀眾。
在此次最新的這部中,這種「回歸本能」的意味有增無減,於陰晴不定的抗疫大勢下,似乎更有絕地重生的意味。
但需要說明的恰恰是,本片完成的日期是在2019年,完全預料不到會撞上紛亂的2020年,片中角色設定,亦完全同上一部無關,是另起爐灶的另一位英雄。
劉德華飾演的這位英雄潘乘風在某次拆彈任務中不幸被炸斷左腿,憑藉驚人毅力完成了體力恢復,終於未能被警隊再次任用在拆彈一線。整部《拆彈專家2》即是圍繞這個敘事前提展開的,即是在觀照作為第一男主角的潘乘風無法擔當慣常意義上「孤膽英雄」角色之時所做的人生抉擇。
同許多立足懸念的影片不同,《拆彈專家2》所建立的懸念——潘乘風究竟是否墮落為恐怖分子——是以大量角色陳述或腦內閃回來完成的。來自潘乘風女友龐玲(倪妮)和親密戰友董卓文(劉青雲)在恐襲案發之後追捕過程中展開的回溯段落,是潘乘風由痊癒到逐漸失控的一段敘事空白期,由懷揣重返一線理想到直接反覆表述「抗議」不公的暴躁表現。
《拆彈專家2》呈現的,不再是一個單純正向的城市守護者,而是一個面對嚴重扭曲的世界,逐步與理想脫軌的個體。
這亦是邱禮濤這部導演續作與眾不同之處,《拆彈專家2》主動與首部曲的角色構型脫鉤,繼而將這套片集所賴以建立的警匪類型要素反向化處理。
影片中固然連番出現極致火爆的場面,但由這些場面帶出的,並非直接的正邪對抗,而是經由潘乘風這個角色的墮落與悔悟過程,帶出對自我身份認同與價值觀念的重塑。
影片藉由對香港人非常熟悉親切地標的狂轟濫炸所要呈示的,恰恰是濃縮於潘乘風這個具體角色內心的無所適從與天人交戰中的壯烈情緒,這種情緒在以往的香港電影中基本上是見不到的。
或者說在以往的香港電影中所表現的爆裂與癲狂,是更普羅娛樂意義上的刻板化氣質,直接趨向於「服務」觀眾對此種類型的場面與角色期待。
作為影片當仁不讓的唯一男主角,潘乘風如同一個黑洞,吸收進來自片中警方、恐怖分子及社會各階層人群投射的潛移默化情緒,並將他們的交互反應糾合於自身性格的牛鞭。
當明白自己的真正身份及與終極boss馬世軍(謝君豪)的關係之後,潘乘風迅速作出了抉擇,這抉擇非常重要,在片中有效消融了他自身萬箭穿心般糾纏的心魔,也向觀眾證實了他的從業本心事實上從未更變。
這個角色的立體性來自於他失憶後的反應,但立體性只是潘乘風身上的諸般面向之一,最終角色依然選擇了一條拋開了過去、失去了將來,更永遠消散了當下的歸路,將一生獻給了他的理想。
在邱禮濤的電影中很少看到如此緊密結合了大場面、重口味、靈魂拷問與人情觀照等要素的文本。
通常來說,邱的電影總是專注一端,比如位列三級的《人肉叉燒包》《失眠》,清新小巧的《了不起的爸爸》、謹守類型規範的《奪標》《黑白道》等,令其在每年豐富的產量中遊刃有餘在各種規模的市場環境下。
反觀《拆彈專家2》,即便不是作為多事之秋的年末猛片,其劍指華語主流商業片市場的野心也已經非常明顯,在這樣一部充滿物理火藥味的影片中如此用力將心理火藥味加諸角色而且是一個角色身上,實際上是「反類型」的,需要更多的創作勇氣。
影片中的董卓文、龐玲,儘管也備受煎熬,但充其量只是潘乘風心魔外化的受害者,偏執狂如馬世軍,最終也不過是將他的所謂「理想」堅持到底的人物,儘管謝君豪貢獻了本片中最入魔的表演,但這個角色本身是欠立體的。
唯有潘乘風,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他由一個城市守護者轉向破壞者,再次成為其實不具備個人英雄能力的個人英雄的轉變過程。
最後青馬大橋上的最終任務,是靠警隊群力完成,但這其中若少了反覆確認自我的關鍵一員潘乘風,恐怕就很難成立。
片中頗有意思的橋段是龐玲對失憶後的潘乘風「反向洗腦」,試圖將其重塑成為一名並不存在的臥底,但這一行為很快失效,潘乘風不僅選擇接受自己的真實身份,更選擇接受因為自己的泥足深陷而喪失了的與龐玲的愛情。
光明坦蕩最終戰勝了機關算盡,在影片中創作者也許試圖為人心渙散的世界開出一劑良藥,即是打破業已根深蒂固的種種虛妄執念與成見,先直面自己,再直面外部世界。
觀看《拆彈專家2》,同時也很容易聯想到最近剛播完的tvb劇集《香港愛情故事》,與《拆彈》炸毀香港不同,《愛情故事》裡蝸居屋邨與房的年輕人,選擇擁抱具體實在的情感,共同抵抗樓市高企的資本「亂世」。
本質上,我覺得這兩部作品是異曲同工的,想像的毀滅與對現實的接受,是釋放心魔的一體兩面,最終都要回歸到如何認知自我的肉身同本心的雙重存在。
每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會有自覺過不去的艱辛之路,但人類從未滅絕,可能憑藉的,是文明形成以後所同時建立的「一口氣」,或者叫做「情義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