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裡沙子是一個三歲女孩兒的全職媽媽,被選為了一起母親殺害幼女案件的候補陪審員。
一向埋頭於照顧孩子丈夫和眾多家務的裡沙子,第一個念頭便是拒絕,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但是沒有得到法院工作人員的同意。
就這樣,裡沙子作為候補陪審員,旁聽了這個案件的審理。隨著庭審的深入,裡沙子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幕又一幕場景,好像正在接受審判的不是坐在被告席上那個十惡不赦的母親,而是自己……
讀後感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乍一聽對女子充滿讚美的言語,卻在筆者讀了《坡道上的家》後,倍感空洞與無力。
對這句話,筆者有以下扣問:
1.女子本弱?如何本就弱了?又弱在何處?
2.為母則剛?為何為母后就一定會剛強?又是怎樣的剛強才是為母的標準?
3.若說女子本弱,為什麼一定是成為母親才剛強?二者的聯繫是什麼?邏輯關係又是什麼?
說這句話的人,距離現在的時代已經太遙遠了。
曾經的男權時代下,女子只有依附於男性才能存活: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便是我們常常所言的「三從四德」中的"三從"。所以「重男輕女」的思想也是這樣來的,因為只能依附於男性,才能存活。
以往絕大多數女性,其人生的任務可以大致總結為「在家相夫教子」。
這令筆者想到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當塔拉還生活在無知和偏見中時,她是沒有痛苦的。所以曾經那些在男權之下存活的女性,是鮮少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是逼仄的。
而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如何?女性接受了教育,擁有了認知,也擁有掙錢的能力。女性不再是只有依附於男性才能存活的角色,眼界不再狹隘、思想更加寬域。
女子本就不弱,是過去的時代要求「女子本弱」。
女性似乎仍舊被認為一定要生育孩子的份兒。這是大眾都有的期盼——結婚後就要生孩子。也許懵懵懂懂之間,自己也覺得應該婚後在合適的年紀生孩子。
只是孩子出生後的一切:飲食起居的照顧、學習教育的費神、性格脾性的塑造等等,樁樁件件,絕非小事,需勞心費神。除了付出精力,還要付出金錢,尤其是在育兒成本不斷攀升的當下。
在《坡道上的家》中的水穗,辭職成為全職媽媽後,丈夫一月給10萬日元作為生活費,她放棄了原本的購物模式,可10萬日元不足夠一家人的開支,丈夫卻責怪水穗亂花錢。
檢方又通過水穗結婚前消費方式、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和期待,似乎要營造出一個愛慕虛榮、亂花錢的水穗,並且是會對丈夫薪資低出言不遜,還逼迫丈夫換工作以獲得更高酬勞的妻子。所以愛慕虛榮的水穗看不上自己的丈夫,對生活不滿,後悔生了孩子,意圖殺害。
從水穗丈夫壽士對每月生活費的態度,也便能窺見為何現代女性大多不願意放棄工作,全職在家。
筆者以為,結為夫妻,難道不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嗎?一旦出了事,就會想水穗那樣,被拎出來剖析,為了得到某個答案。
而且,全職媽媽都擔著可能與社會脫軌的危險了,還要被要求降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看丈夫的臉色行事,簡直是可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上百年的努力爭取來女性外出工作的機會,為何就要這樣拱手讓出?
隨著庭審的深入,當一個更為全面的故事鋪展開來的時候,裡沙子發現坐在被告席中的那個人仿佛是自己。她們是那麼的相似,一樣是全職媽媽,一樣在孩子的哭鬧聲中心情沉重鬱悶,一樣被看似體貼的丈夫責怪沒有盡職做好母親,一樣漸漸失去了自信,一樣地對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滿……
而周邊的每一個人,都會說:這是每一個母親都要經歷的階段,孩子大一些就好了。即便那個人曾經也被那些繁瑣的家務和孩子不停的哭鬧埋沒,只是當下的相安無事似乎只有幸福的甜蜜。
真的,就會好嗎?
而又看看如今的時代,女性真的就只用「在家相夫教子」嗎?那麼,關於她本人的個人價值的實現呢?而在家一直被陪伴著的那個孩子是否真的感激自己母親的陪伴呢?
《坡道上的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裡沙子手中又提著重物,而女兒文香卻想要媽媽抱。儘管裡沙子耐心解釋了一番,但文香卻哭鬧不止。裡沙子就佯裝走了,並在拐角處觀察文香。因為以前文香看到媽媽走了變會跟上,可這一次沒有。就在那時,裡沙子的丈夫陽一郎回來了,看到當下一切,便十分緊張,不顧裡沙子的解釋就責怪。
而後,裡沙子丈夫耐心哄了哄文香,文香便不再耍性子了。
說來也很奇怪,文香總是在和裡沙子單獨相處時愛耍性子,和父親在一起時卻好像總是可愛的。也許小孩子是知道誰更嚴厲,誰更溫柔吧。
筆者想起此前聽過這樣一個事兒,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說,自己的媽媽不是在陪伴他,而是在監視、監控他。
這個小學生和文香何嘗不是極其相似呢?
那個整天在家中的母親不是在照顧和陪伴,因為她會糾正壞習慣、會要求吃自己最不喜歡的食物、會嚴格要求自己的作息……
所以,不喜歡、討厭!這也是文香經常在哭鬧的時候說的:討厭媽媽!
而指責裡沙子的陽一郎在一整天面對文香的小頑皮時,他又做得有多好呢?文中是這樣描述的:文香一直纏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陽一郎,一下子坐在他膝蓋上,一下子要他背。文香發現陽一郎不太理會,覺得無趣,走進廚房。
或許連陽一郎自己都沒發現,僅僅一天的陪伴,自己都無法做到。妻子每天都在這個有自己思想、脾氣小人兒面前,而自己卻只是站在制高點俯瞰一切。
當丈夫就快下班到家了,看到孩子哭鬧不止,水穗和裡沙子又都是一樣的緊張,緊張是丈夫到家時的批評與指責:你連孩子都帶不好,總是哭!
這似乎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費盡心力,卻總是被討厭、被指責、被懷疑。丈夫從不真正關心妻子,他們會直接找外援,沒有過多的關心與溝通,好像是在說:我找外援都是因為你照顧不力。
然後,妻子的頭只有埋得更深。
在這樣氛圍中的全職媽媽,斷開了自己的社交,又一點一點失掉了自信,她們甚至會恍惚。
《坡道上的家》一書中,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喪偶式」育兒的場景,而這一切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可是,當前育兒的困境也確實出於此。育兒所需財力、精力、心力,似乎必須要有一個人的重心偏向家庭。但是,無論是懷孕還是嬰兒出生後,女性要付出的卻總是更多的那一個。
此處,筆者想起曾在面試時,被問到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
這個問題筆者猜測多數女性求職時都被問到過,只是,當時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問題。可如今想來,卻想問問面試官,這個問題為何從來不問問男性呢?難道男性天生就不用平衡工作與家庭嗎?
謝楠在《幸福三重奏》裡說過,有了小孩兒後,自己的朋友圈丟得很快,但是吳京的朋友還是維護得不錯。有了孩子後,母親那方總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就是現實。
只是,一定要養育下一代嗎?養育下一代,一定是母親要放棄更多嗎?
亦或者,如果一定要母親全職在家,又為什麼不給予全職媽媽更多的理解與喘息的空間呢?
就如同文中的壽士和陽一朗,他們真的有看上去的那麼善解人意、陽光溫柔嗎?他們有真的試圖去了解自己的妻子,理解妻子的困境並幫助她嗎?
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用一種自以為是的方式,用語言和行動破壞妻子的自信,而沒有用溝通、理解,和感同身受。
女性在育兒這部分開始,很容易失去自己。但男性卻仍舊可以保持自己的社交與事業,而且更容易用"成功"取得成就。
即便是到了"男女平權"的今天,女性在社會上的容身之所,依舊狹窄。
可女子本也不弱,不是為母才剛。千百年來,那是曾經為了打壓女性,所衍生出的最大的謊言。
木容小評
看本書除了去思考現代女性的困境與出路外,本書中關於主人公細緻的心理描述,十分精彩。對裡沙子那份複雜又糾結、感性又理性的心理狀態,感受頗深。
這個審判,看似在審判坐在被告席上的水穗,實際也是在審判裡沙子,審判那些初為人母的現代女性,更是對每一位現代女性的審視。
在人物方面,裡沙子與被告水穗相似的年紀,相似的家庭背景,增強了對水穗經歷的共情力。陪審員中不同背景人組成了一個迷你的社會群體,他們對該案的觀點,幾乎網羅了大眾對現代女性的看法。
圖/文:木容
努力生活,赤誠生長
我是木容,喜歡記得一鍵三連哦
木木容的小屋持續分享努力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