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中國說》
梁啓超先生的這篇《少年中國說》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我們的祖國也確實在一步一步走上強大。從新中國建立到今天為止,僅僅過了七十多年的時間,我們國家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得益於每一位中華兒女在背後的默默付出。其中更是少不了那些優秀年輕人們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他們雖然年齡不大,卻個個天資聰慧。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天才科學家,僅僅只有15歲,便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世界難題。但有趣的是,在面對記者時,她卻婉拒了所有的採訪,竟是害怕被自己父母看到。
這個天才少年叫做談方琳,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算是出生於書香門第。受父母的影響,方琳從小成績就非常不錯,尤其對數學特別感興趣。相信大家在上學期間都有過這樣的感受,一到數學課就比較頭疼,特別是在落下一些知識點後,後面的就更加聽不懂了。而談方琳似乎有些特別,唯獨對數學這門複雜的學科感興趣。加上她的父親就是大學數學老師,在父親的輔導下方琳的數學成績自然一直都十分優異。平日裡所研究的數學題目也早已經超過了她那個年級所學習的範圍,甚至在超出自己父親專業範圍後,談爸還會請其他數學專業同事幫助輔導。
大家都知道,在學校內很少有同學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多多少少還是會有偏科的。而談方琳自然也不例外,況且她還會把大部分時間用於研究數學方面。就像我們一樣,在拿到成績單後方琳也會擔心父母生氣。不過,因為她的父母本來就是教師,深知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能依靠責罵、生氣。相反,從正面引導談方琳該如何利用時間來平衡各門學科。雖然自己孩子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一直堅持下去自然會有不小的造詣,但也不能因此荒廢了其他學科,至少不應該太差才是。想來這該是多少同學羨慕的家庭環境呀!
從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畢業後,談方琳順利考入延安初級中學。從初中的第一年暑假開始,可能很多同齡人還在玩耍或是補課,而她已經跟隨教授在做研究了。差距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可能很多人會說主要得益於她優越的家庭環境,但其實更為重要的是她在這方面的天賦與私下所付出的努力。期間教授會引導她閱讀《美國數學月刊》上的一些文章,在上面收集了不少數學家的研究成果。而在一次翻閱過程中,她偶然發現了一個粗糙的估計式,隨後將其當作自己的課題主動進行改進,就連教授都對她讚嘆不已,日後還因此獲得了獎項。
在2018年,第33屆上海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順利開幕。當時參加這個大賽的師生包含了上海16個市區,總共30萬人左右,而所有的成果加起來差不多有8000多項。談方琳同樣也參加了這次大賽,她的作品正是當初自己改進的那個估計式,全稱為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受,光是看這個名字就感到頭疼,這也是太複雜了吧。最終,談方琳因此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
不得不說,能夠從那麼多的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還拿到了一等獎,證明了談方琳以及她所研究的那個課題確實不一般。同時,我想這也是對她為這個課題研究所付出的努力最好的褒獎。
同年,因為談方琳在大賽中的優異表現,被邀請參加首屆世界頂級科學家青年論壇。次年,又同樣出席了第二屆大會,並且蟬聯了參會最年輕科學家的稱號。就是這樣一位少年英才,年紀輕輕便達到了這樣的成就。
但是當面對記者時,她似乎並不願意站在聚光燈下,因此拒絕了所有採訪。在得知原因後,大家才了解到原來是父母經常告誡她,要淡泊名利,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成績而得意忘形。相信在她日後的成長道路上,還會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如果光顧著享受聚光燈,則會對其健康成長造成影響。這也是對我們現在年輕人的警示,確實有一些人在收穫成績後會驕傲自滿,從而導致人生軌跡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