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設人生,她用攝影充實抗癌生活
患了癌症,那時她也心生恐慌,想著自己還能活多久;然而,拿上相機,現在她覺得人生的價值得到提升。
今年58歲的熊建良是一位退休醫生,被確診患有乳腺癌還是2002年初的事情。當時,她還是市人民醫院體檢科科長。「在十年的抗癌生活中,我覺得好心態就是良方。」熊建良說。
2月4日,「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參與,成就奇蹟」,與熊建良的「十年抗癌」經歷非常吻合。
瀏陽網2月6日訊(記者 張永紅)
確診後,想得最多的是還能活多久
這是一位性格開朗、生活內容豐富的人。昨日上午記者聯繫上她時,她正與長沙攝影協會的攝友們聚會,商量元宵節的攝影事宜。
乳腺癌是熊建良自查出來的,「在頭一年體檢時,紅外線乳透就發現了有一點異常,但是沒有重視。有一天洗澡時,手無意中就摸到了乳房裡邊有硬塊。」
「看到確診報告後的頭天晚上,想得最多的,就是我還能活多久。」熊建良說,「一整晚沒有合眼,後半夜頭腦開始冷靜,就為以後的路做起了分析:崽還在讀大學,我不能就這樣放棄自己,得堅持下去,哪怕是堅持到他畢業、參加工作了也好;自己對乳腺癌還有些認識,如果治療得當,它的預後還是很好的。」
第二天,熊建良就請了假,專心投入治療。檢查結果顯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淋巴結,但未到臟器,「雖然過了最佳治療期,但也還為時不晚。」
熊建良認為:好心態就是抗癌良方。「一定要堅定治療的信念,不要怕,想著人家能活下來,我也一定能。然後聽從醫囑,堅持規範的治療和按時、按項目、按期的檢查。」熊建良說,她接觸到的病情惡化的癌症患者,大多是因為治療心態不積極,拖著不願手術,化療未完成就放棄,或在不規範醫院就診所致。
融入群體,用攝影愛好充實生活
熊建良一直有攝影愛好,她手中的單眼相機拍攝的許多美圖也曾見諸報端。是笑對癌魔?還是被癌魔徵服而不再攝影?
「當時擔心搞攝影到處走會引起癌細胞轉移。可是不拍了,悶在家豈不死得更快?」熊建良下定決心,不丟相機,繼續堅持愛好。
乳腺癌患者要5年內堅持服藥,手術後的第一年要每半年做一次檢查,之後就只需每年檢查一次。生活上保持心情放鬆,不要過度勞累、飲食清淡就好。熊建良說,每次檢查結果都顯示病情沒有反覆。於是,她開始跟著攝友們參加各種各樣攝影活動。2年前,她經朋友介紹,進入了市攝影協會。
熊建良說,攝影充實了她的生活,融入群體,讓她心情更會開朗,沒有心情和時間胡思亂想,她憑藉著平和的心態戰勝了癌症,也提升了人生價值。
有了新工作,「話聊」幫助癌症病友
癌症10年沒有反覆,這使得她在朋友圈裡出了名,成了典型的成功戰勝癌魔的「英雄」。也因此,熊建良又有了一份「新工作」——給病友做「話聊」。
幾年前,醫院有個宮頸癌患者手術後認為癌症是治不好的,為了不拖累家庭,就拒絕治療和絕食,親友和醫生勸說都沒效。熊建良知道後,來到她病床前現身說法。在了解了熊建良抗癌的經歷後,病人心情開朗了,積極配合治療,現在也已經好轉。
「我把抗癌經驗告訴他們,希望他們堅強活下去。」熊建良說。現在,熊建良被醫院返聘,在醫院體檢科值班時,經常會有癌症病人聞訊前來取經,而她也會將自己的抗癌經驗全盤託出,並希望他們能由此獲得和病魔抗爭的力量,堅定好好活下去的信心。
□健康提醒
癌症早期有六大徵兆
市人民醫院腫瘤血液內科主任胡呈明提醒市民,如果身體發出了以下信號,需要及早去醫院就診:
身體任何部位(如舌、皮膚等處)沒有外傷而發生的潰瘍,特別是經久不愈的患者;進食時胸骨後門張、灼痛、異物感;長期消化不良、食慾減退、消瘦、沒找出明確原因;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潰、原有的毛髮脫落;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口咽部不適或口腔疼痛;原因不明的疲乏、貧血和發熱。
防癌四大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喝1杯綠茶綠茶有助於防癌早已獲得證實。因為綠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綠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少。
20%的癌症與吸菸有關
吸菸是排在第一位的致癌殺手,20%左右的癌症與吸菸密切相關。「約有八成肺癌是由於長期吸菸引起,吸菸除了與肺癌關係最為密切,還與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腸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腎癌及宮頸癌等十餘類腫瘤相關。」胡呈明說。
每天流汗30分鐘運動可以調整血液中睪固酮與雌激素,保護女性對抗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症,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女性若有規律、適度運動可降低30%罹患卵巢癌風險。」胡呈明說。運動另個好處是促進腸子蠕動,減少糞便積存停留在腸子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
多吃新鮮蔬果世界癌症基金會建議儘量從飲食中攝取營養。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症的發生率。
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超過6歲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天天要吃7份蔬果;而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蔬菜類1份約為生重100公克,水果類約為150公克。每日的蔬菜攝取量,應該比水果多1份。
□健康誤區
誤區一:得了癌症只能等死「目前,應用現代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約1/3的癌症可以預防,約1/3的癌症可以通過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約1/3的癌症則可通過適當治療,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減輕痛苦。」胡呈明說,雖然癌症發病率正在不斷提升,但很多癌症有預防潛質。而降低患癌症的機率可以通過控制菸草吸入、限制大量飲酒、避免紫外線過度照射和治療肥胖來實現。
誤區二:癌症會遺傳家中有人患癌症,其後代不一定會患癌症。
即使是被醫學上成為「家族易感性」的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胃癌、子宮內膜癌等,也只是這些患者的後代感染可能性比其他人多一些。
誤區三:癌症會傳染在實驗中,專家把從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組織直接種植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它並不能成活生長。
「所以,家人或朋友患了癌症,不要顧慮會不會傳染,而應該多和他們在一起,鼓勵他們早日康復。」胡呈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