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自傳傳入我國以來,佛教一直與我國聯繫密切,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響,這在寺院中可見,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有一座特殊的寺院,寺院屋頂鑲嵌八百條龍,總共鍍了萬兩黃金,被稱為「中國最高寺院」。
漢藏融合讓人難以置信,令人驚嘆,與一般中國廟宇不同的是,須彌福壽廟宇的外觀是典型的「藏廟」,但其內部的個別結構和裝修風格卻顯示出濃厚的「漢風」,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從這座寺廟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一二個名字,而須彌山的藏語名字叫「刺會」,是居住在吉祥之地,「福壽」,藏語的名字叫「龍布」,須彌福壽的意思是「多福如吉祥的須彌山」,乾隆帝為了迎接西藏的六世班禪,千裡迢迢來到東京,恭賀乾隆七十歲壽辰,並特別建造了須彌福壽廟,為六世班禪提供布道和居所,須彌福壽的廟又被稱為「班禪行宮」。前半部為漢式傳統布局,後半部則強調西藏式建築風格,整座建築造型優美,金碧輝煌,佛像雄渾雄偉,古樹名木映襯下,金光閃閃的廟頂與古樸的赤壁相結合,令人不寒而慄。
八尺金龍的奢華,自古以來歷代皇帝都對龍情有獨鍾,不管宮廷或日常生活中,龍的身影無處不在,須彌福壽的廟宇中,也無處不在。
須彌福壽廟屋頂有八百條金龍,純淨的金頂上有一萬五千多金,乾隆帝為了維護與西藏的關係,不惜財力,建造須彌福壽廟的政治意義遠大於廟宇本身。
須彌福壽廟宇的地位和意義已非一般廟宇,自建以來,就是連接漢藏的橋梁,如今,它以其奢華的外觀,打造出具有獨特意義的獨特建築,向遊人訴說當時的輝煌。
旅遊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旅遊多是一種生活體驗,更多地了解各城市的發展,更多地為自己的知識儲備添磚加瓦,年輕時,旅行是受教育的一部分,年老時,旅行是體驗的一部分,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