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龍蝦原名克氏原螯蝦,原產北美。長江中下遊地區是我國淡水小龍蝦的主產區。淡水小龍蝦為夜行性動物,營底棲爬行生活,為雜食性動物,以攝食有機碎屑為主,也喜食人工配合飼料。
一、淡水小龍蝦幼體培育流程方法
1、準備階段:苗池是蝦苗的生活場所,環境的好壞與蝦苗的成活和生長均有關係,因此,改善蝦池的環境條件是提高蝦苗成活率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
清整蝦池,冬季蝦出池後,排乾池水,暴曬數天,挖去池底淤泥後排乾池底餘水。納水,用新威特每m3水體40mg消毒殺菌,放苗前用水黃金每畝0.3~0.5L解殘毒。
2、培肥水質:當清塘,納水,消毒等工作完成後,緊接著就是施肥肥水。第一次施肥肥料一定要放足,宜多不宜少,選用生物發酵有機質肥與胺基酸肥、微量元素肥複合的方式。
3、水草種植及棲息場所:培育池中要移植和投放一定數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植物。池內鋪設適量瓦片、石礫,短竹筒等物供幼蝦棲息隱蔽。
4、幼蝦的選擇:一般來說,凡是蝦體大小均勻、整齊、體色鮮嫩、肥滿度好、遊泳活潑、體表無傷、無寄生蟲依附或體質健壯、生長情況良好的均為優質幼蝦。
5、幼蝦放養時注意事項:放苗入池前檢測池塘水質條件,要使用水黃金每畝0.3~0.5L解除水體不良因子及用多力安200~300g/畝.米增強幼蝦抗應激能力。幼蝦放苗前用3~5ppm惠金碘浸泡5至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
幼蝦放養密度主要取決於池塘的環境條件、餌料來源、種類和質量、幼蝦來源和規格、水源條件和飼養管理技術等。(1)幼蝦放養:每畝水面投放3釐米左右幼蝦2萬隻~3萬隻,按成活率50%~55%計算,產成蝦預計打400~650千克。(2)親蝦直接放養:利用親蝦直接放入養殖池塘讓其自然繁殖獲取幼蝦。每畝水面投放抱卵親蝦50~55千克,每千克30~40隻;若每隻孵化50隻仔蝦,則成活7.5萬~11萬隻幼蝦,再按30%育種率計算,可培育成幼蝦2.2萬~3.3萬隻,預計每畝水面可產成蝦500~700千克。
6、幼蝦日常管理:淡水小龍蝦幼蝦放養後,飼養前期每天投餵3~4次,投餵的種類以魚糜肉,絞碎的螺、蚌肉或從天然水域撈取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為主,投餵量以每萬尾幼蝦0.15~0.20千克,沿池邊多點片狀投喂。飼養中,每天投餵2~3次人工飼料,日投飼量以每萬尾幼蝦0.30~0.50千克。具體投餵量要根據天氣,水質和蝦的攝食量靈活掌控。培育池水質要保持「肥、活、嫩、爽」,溶氧量在5毫克/升,進行池水水質調節和增加池水中離子鈣的含量,提供幼蝦在蛻殼生長時所需的鈣質。培育池用水水溫適宜範圍為24~28℃,要保持水溫的相對穩定,每日水溫變化幅度不要超過3℃。在適宜條件下,克氏原螯蝦幼蝦培育到3釐米左右,需要經3~6次生長蛻殼。經15~20天培育,幼蝦體長達3釐米左右,即可將幼蝦捕撈起來,轉入成蝦養殖。
二、淡水小龍蝦的成蝦養殖流程方法
1、準備階段:池塘面積一般要求5~10畝左右,塘深要有2米,水深約1~1.5米,塘形最好是長方形,要求塘堤坡比1:3左右。水電交通方便。進水設施建在地勢較高位置,排水設施建在塘底,儘量做到自動排水。投放幼蝦前做好除雜,使用惠金碘每m3水體45~75mg進行水體消毒,使用水黃金每畝0.3~0.5L降解殘毒和淨化水質。
2、施足基肥:基肥可以改良池塘底部泥土的營養狀況,特別是改造加深新開挖的底質很薄的池塘。因此必須在放苗前施足基肥,才能培育出大量的浮遊生物。第一次施肥,肥料一定要放足,宜多不宜少,選用生物發酵有機質肥與胺基酸肥,微量元素肥複合的方式。
3、移栽水草:①水草給小龍蝦提供不可缺少的棲息和隱蔽場所。②有助於小龍蝦對多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③有助於淨化和穩定水質,增加溶氧。
要選擇適宜的水草和水草養護產品。
4、建立防逃措施:龍蝦具有攀爬逃跑的能力,在池塘養殖時要建立防逃設施。如:1)砌磚防逃2)塑料薄膜防逃3)玻璃鋼防逃4)石棉瓦塊防逃
5、搭建活動平臺:池塘中搭建一些供淡水小龍蝦活動的場所,以增大淡水小龍蝦爬行的面積,一般可在塘堤四周距堤埂1米左右處用網片或蘆席搭建供小龍蝦攝食和活動的小平臺。每個平臺之間要保持1~2米的間距,以利於小龍蝦到塘堤邊活動。
6、飼養管理:池塘高密度精養條件下,自然生態條件變化比較大,人工投餵的餌料搭配比例同餌料量的多少將會影響到成蝦的生長發育。成蝦餌料中一般動物性餌料佔35%~40%、各類草料及穀物類植物性餌料佔55%~60%較為理想。要定期進使用惠底安150~250g/畝.米調節池底環境,維護龍蝦腸道健康。可在蝦池中適時適量投放螺螄,既為小龍蝦提供優質的動物性餌料,又有利於調節水質,降低成本、改善品質,提高產量。
7、水質養護:龍蝦塘經過一段時間的投餌、施肥後,水質變濃,透明度降低,甚至偏酸性,對龍蝦的繼續生長不利。因此要經常加注新水,調節水量和改善水質。養殖前期的水質培育,關鍵在於:培育優良藻相、維護水質穩定、防控青苔、藍藻。水質的好壞,優良水質穩定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水草,藻相和菌相是否平衡。所以養好一塘水,就必須實時地定向護草、培菌。加強改底,注重溶氧,防控水濃,藍藻爆發。
8、底質養護:龍蝦的高密度養殖,隨著養殖時間的延長,其排洩物、殘餌、以及各種動植物屍體等不斷累積,會使池塘的負荷逐漸加大,這些沉積物質若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易導致底質惡化、汙染嚴重、呈缺氧狀態,有機物厭氧不完全分解,很容易生成大量的有害物質,敗壞水體,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影響龍蝦攝食、生長速度和成活率,最終影響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養殖前期(6月之前)每15天左右使用惠底安150~250g/畝.米改底一次。養殖中後期,視水質和底質情況,每7~10天改底一次。
9、脫殼管理:人工養殖時,維護優質水環境,促進龍蝦同步脫殼和保護軟殼是提高龍蝦成活率的關鍵技術之一,每次脫殼期間要做好養殖管理。
10、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巡塘,及時清除塘中青泥苔,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防止過濾網破損後龍蝦外逃和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進入。當遇到雷雨悶熱天、連陰天的惡劣天氣時,要減少或停止投餵餌料,當天氣過熱或過冷時,應適當加深塘水,以穩定水溫;同時,還要經常觀察龍蝦的攝食和活動生長、脫殼等情況。由於龍蝦喜歡在夜間覓食,因而投餵時間以傍晚投餵為好。
五湖生鮮今日龍蝦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