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城鄉最大的差距也許就是廁所的差距,情況真是如此嗎?
今年77歲的紀永芬一直在農村生活,以前村裡家家戶戶的廁所都是旱廁,去年廁所改造,旱廁土坑變成了抽水馬桶,戶外如廁變成了室內「方便」,這讓紀永芬感慨萬千。紀永芬與:「以前從院子裡出去再上廁所,夏天又是蒼蠅又是蚊子,冬天還冷。現在講衛生講得好,使用馬桶,一方便完了一按水就衝走了。」
每年冬天,張開勇都會把住在汪疃的嶽父接到自己家裡來過冬,嶽父總說上廁所不方便,不願意來。自從他家的廁所改造後,老人沒有了顧慮,今年一入冬,就主動提出要到女兒家。
張開勇的嶽父王天和說:「以前下雪天鐵鍁都得拿回家,挖條路出去上廁所,沒有這邊方便,這邊乾淨又講衛生。」
張開勇自豪地說:「城裡也是暖氣也是坐便器,咱現在農村都改造成這樣,衛生跟城裡比一點不差。」
2016年,威海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和生活汙水處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18年,對全市農戶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基本實現全覆蓋。環翠區全面啟動了無害化廁所改造工程,羊亭鎮南小城村是最早一批進行廁所改造的村莊,現在家家戶戶都安上了抽水馬桶,村裡還鋪設了汙水管道,不僅村民家裡的廁所乾淨明亮、整潔衛生,而且整個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截至目前,環翠區達到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認定標準,並通過省級第三方的考核驗收。旱廁土坑變抽水馬桶,一個細節的改變,大大提高了農村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