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帶來了悽涼的和解,太陽也慘得在雲中躲閃。大家先回去發幾聲感慨,該恕的該罰的再聽宣判。古往今來多少離合悲歡,誰曾見這樣的哀怨辛酸!」這是莎士比亞的經典劇目《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人們發現這對相愛的戀人死在了凱普萊特家的墓地裡,維羅納親王發出的最後感慨。
合上書的我,一種莫名的悲傷和憤怒相互糾纏著從心底油然而生。累世的宿怨不僅將一對戀人隕滅,還把一對多情的兒女殺害,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看完這本書後,我沉浸在故事情節中無法自拔,情不自禁又看完了電影版和劇場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一遍遍地回味中,體會著這一對註定相愛的戀人在累世宿怨中不停掙扎和反抗,為愛情犧牲的悲劇。
「恨灰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戀愛怕要種下禍根。」這是朱麗葉在邂逅羅密歐並得知他是自己家族的仇家獨子後所發出的感慨。「羅密歐啊,羅密歐!為什麼你偏偏是羅密歐呢?否認你的父親,拋棄你的姓名吧;也許你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只要你宣誓做我的愛人,我也不願再姓凱普萊特了。」朱麗葉本應單純的少女心因為家族仇恨變得如此糾結,憂鬱和無奈。是仇恨使他們悲慘悽涼的殞滅,是仇恨使得兩家原本善良的家僕們開始互相殘殺,這仇恨,甚至連無辜的小城人民也不肯放過:在他們聖潔的雙手和心靈上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揮灑下了一個又一個無辜者的鮮血!羅密歐:「一大堆鵝卵石中閃著光的藍寶石」。
羅密歐雖出身於封建大家庭,卻沒有繼承封建傳統和思想,而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成為一個堅定的人文主義者;他真誠、勇敢,有文化,有能力,有一顆博愛的心;他追求一種自由、自主、美好愛情生活,哪怕是「錯愛」了仇人的女兒也毫不退縮;他沒有門戶之見,愛上了朱麗葉後,就把凱普萊特的家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一心期望化解宿怨;他對愛情忠貞不渝,為了愛情和愛人,他甘願被放逐它鄉,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注重友情,在朋友被殺,他的愛情面臨「風險」的時候,他奮不顧身的為朋友報仇,卻使自己的愛情遭遇了一場致死的劫難。正是在家庭矛盾、愛情磨難等一系列故事情節中,他那人文主義者的精神和氣質才得以充分的展示。而女主人公朱麗葉只是一個未滿14歲的貴族小姐,但她勇敢、堅強、智慧,衝破了大家族的重重束縛,大膽地愛上了羅密歐,成就了這一段偉大而悲慘的愛情。故事的結尾,男女主殉情,留下眾人惋惜,感嘆,懺悔。雖然它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愛情悲劇,但是他們在共死的那一刻,使其愛情成為了永恆,並且因為他們的死亡化解了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家多年的恩怨。
對於這部400多年前就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人們在乎的不是它的結局,而是那追求理想、愛情、自由的精神,它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這才是這部書的魅力,這份美好將永遠地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