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近年來,非洲豬瘟、沙漠蝗、草地貪夜蛾……新發突發的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和外來入侵生物頻頻衝擊國門,時刻威脅口岸國門生物安全。一旦傳入,將危及我國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作為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寧波舟山港,每天海上巨輪穿梭往來,路上集卡川流不息,堆場貨櫃鱗次櫛比,貨場貨物堆積如山。在這繁忙景象下,有效防範動植物疫情疫病和外來入侵生物,尤為重要。
寧波海關牢記「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的重要囑託,努力發揮動植物檢疫職能作用,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嚴防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和外來生物入侵。
強化檢疫監管 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護網」
11月16日,寧波海關所屬郵局海關關員在對當日的國際進境郵件進行X光機過機查驗時,發現一件申報品名為「面膜、洗面奶」的日本進境郵包過機圖像存在異常,隨即開箱查驗,截獲3隻活體甲蟲。
「外來入侵物種,已被公認為除生態環境破壞以外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威脅。」寧波海關動植物檢疫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入侵生物,還會對農林牧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影響,造成農產品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用於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治費用也十分巨大。不僅如此,外來有害生物還會對國際貿易造成影響。進口國以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為由,採取多種多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使得貿易相關方成本增加,通關速度減慢,阻礙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已經引起中央高度關注。寧波海關第一時間成立外來入侵物種口岸防控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出臺《寧波海關外來入侵物種口岸防控工作專班方案》;加大外來物種入侵風險分析布控力度,開展高風險進境植物及其產品攜帶疫情風險評估,提高布控精準度;加強跨境電商、進境郵件等非貿渠道進境動植物檢疫。今年以來,寧波海關多次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一般性有害生物和外來入侵物種,有效保障口岸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除了口岸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近年來,頻發的重大動植物疫情也已成為寧波海關動植物檢疫工作的防控重心。
2018年8月,遼寧瀋陽報告我國第一起非洲豬瘟疫情。寧波海關迅速行動,以最嚴格措施落實非洲豬瘟防控要求,加強進境運輸工具監管,對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船舶和航空器全部登臨檢疫,對豬肉及其製品封存處理,對下移的泔水和生活垃圾實施嚴格檢疫處理;加強空港口岸旅客攜帶物和郵路口岸寄遞物檢疫監管,對截獲的豬肉及其製品一律銷毀或退運處理;廣泛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宣傳,發放《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宣傳手冊,有效提升群眾對非洲豬瘟疫情知曉度和防控意識;積極參與地方非洲豬瘟聯防聯控工作,加強與海事、海警等口岸單位的信息溝通,共同做好國際航行船舶生活垃圾下移監管互認和海上截獲走私凍品檢疫監管。今年1~10月,寧波海關在空港旅郵檢渠道截獲11批次豬肉產品並取樣送檢,對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241架飛機和1354艘船舶全部進行登臨檢疫和檢疫處理,對查獲豬肉全部封存處理,有效防控非洲豬瘟傳入。
今年以來,沙漠蝗災害從東非迅速蔓延至中東和我國鄰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直逼我國西南邊境,對我國生態安全、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寧波海關嚴格落實海關總署關於沙漠蝗防控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講和科普工作,加強對來自沙漠蝗疫區航空器承運單位疫情防控宣講,指導企業採取必要的預防性措施;嚴格實行沙漠蝗檢查和監測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加強來自沙漠蝗疫區進境運輸工具和貨物檢疫,先後對來自印度和阿聯的3架包機實施重點檢疫。
優化營商環境 按下農產品通關「加速鍵」
今年5月,接到貨物已通關放行的通知後,成都某公司負責人胡先生終於鬆了口氣,親自來到寧波海關,將一面錦旗送到寧波海關相關負責人手中:「感謝寧波海關為我公司排憂解難、高效服務,讓我們免受上百萬元的損失。」
事情還要從去年12月說起,該公司從巴西進口了一批300多噸的黃豆,因收貨人名稱發生變更,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境外相關官方機構停擺,這批黃豆在寧波港口滯留了近4個月,產生了上百萬元的滯箱費,同時黃豆還面臨變質的風險。無奈之下,該公司試著向寧波海關求助,希望能解決燃眉之急。接到企業的訴求,寧波海關高度重視,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進出口特殊情況,組織相關部門針對性地研究措施,在保障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受理了企業報關申請。考慮到這家企業是首次辦理進口大豆業務,對相關要求和流程不太熟悉,立即開啟「綠色通道」,派員進行「一對一」指導,急企業之所急,加班加點,當天下午即完成對這批進口大豆的現場查驗,最大限度壓縮通關時間。在完成通關放行流程後,寧波海關還積極與目的地海關聯繫,及時為企業辦理跨關區調運手續,並協助企業申請減免滯箱費用。
這並非個例,方便麵生產企業緊缺進口木薯粉、動物飼料生產企業急需進口大豆……企業復工復產以來,企業對進出口需求迅速釋放。為此,寧波海關專門出臺10條舉措全力支持企業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在此基礎上,考慮到進出口農產品的特殊性,在確保國門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寧波海關又先後配套出臺縮短行政許可時限、簡化報關單證、縮短實驗室檢測時間、減少錨地檢疫頻率等12項動植物檢疫細化幫扶措施,有效緩解疫情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支持寧波口岸農產品進出口。
近年來,寧波海關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方面持續發力。而通關時長正是衡量口岸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之一。特別是對進出口農產品而言,壓縮通關時長是確保其新鮮度和品質的重要保障,事關企業切身利益。寧波海關在嚴格落實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舉措的同時,積極開展進境動植物檢疫通關流程時間的標準化指標研究。對寧波口岸進境的不同動植物產品在影響進境動植物檢疫通關流程的5個關鍵環節——提前申報、查驗前企業準備、貨物現場檢疫、實驗室檢測鑑定、不合格處理的時間開展統計、分析,探索確立以相對合理的通關時間作為實際通關的標準時間。根據前期的統計研究,一旦實施該標準化時限,進境農產品的通關效率將提升30%~85%。
同時,寧波海關為進一步提高通關速度,構建起由初篩室、常規實驗室和重點實驗室三級植物有害生物檢測鑑定體系,在進境種苗、糧食、原木、水果等高風險植物及其產品的口岸查驗現場地設立初篩室,目前已初步完成首批10個初篩室建設,將原有的「口岸查驗+統一送樣+出具結果+貨物放行/檢疫處理」檢疫流程縮短為「口岸查驗+口岸鑑定室鑑定+貨物放行/檢疫處理」,實現口岸現場即查即檢,解決現場快速判定和送樣檢測鑑定「第一公裡」問題。
今年1~10月,寧波口岸共進口農產品1.2萬批,金額80.4億元,進口貨值逆勢增長1.7%。
助力鄉村振興
支持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我們最近魚賣不掉,能幫我們出口嗎?」今年3月,寧波市象山縣高泥村黨支部書記代表全村養殖戶向寧波海關打來求助電話,希望幫助該村解決活海魚內銷轉出口的難題。象山縣是水產養殖大縣,今年養殖量較大但暢銷當地市場的鱸魚、紅魚等銷售遇冷,原本20元/斤的價格直降到現在的15元/斤左右,給當地養殖戶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得知轄區養殖戶面臨的難題後,寧波海關第一時間上門服務,介紹國際活海魚市場動態和活海魚出口推薦註冊要求;指導養殖戶成立養殖合作社,規範飼料管理,嚴格疫病疫情防控措施、完善養殖管理體系;免於提交海域使用證,解決合作社缺乏單獨海域使用證問題;幫助合作社對標進口國標準,協調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進行檢測,分析解決飼用飼料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陽性問題。最終,順利幫助該養殖合作社獲得對韓國出口活海魚推薦註冊資格。該養殖合作社擁有標準網箱600餘只,預計年出口量約600噸,年出口額可達2400萬元。
據統計,寧波口岸活海魚年出口額近億元,其中,活鱸魚出口量佔據韓國進口鱸魚一半以上的市場,帶動500餘家養殖戶、近2000人致富,可為每家養殖戶帶來至少6萬元的年純收入。
竹木草製品是寧波地區出口量最大的農產品,產業規模約120億元,出口金額6億多美元,帶動超過9萬人就業。寧波海關對轄區291家出境竹木草製品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將全部196家二類出口竹木草企業調整為一類,平均抽批率從3%降低到0.15%,累計減少現場查驗397批次。同時,疫情防控期間,寧波海關採取多項舉措加快出口農產品企業註冊,依據企業承諾,採取文件審核、遠程考核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立即予以註冊,並及時對外推薦,縮短註冊時限。3家出境竹木草製品企業通過文件審核方式完成換證考核和註冊。
除此之外,寧波還擁有寧波藺草、慈谿楊梅、奉化水蜜桃、象山柑橘等眾多特色農產品,先後有15個地方農產品獲國家級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寧波海關把服務地方特色農產品出口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支持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舉措。寧波海關指導培訓意向出口農產品企業,印發國外技貿措施應對指南,落實有害生物控制和安全監管。與地方政府部門開展檢測資源共享,集中優質檢測資源,做強特色農產品檢測。
下一步,寧波海關將繼續堅持「築牢口岸檢疫防線」的要求,繼續發揮好動植物檢疫職能作用,深化改革創新,強化技術支撐,優化工作流程,進一步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精準服務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為寧波舟山港「國際一流強港」建設和我省打造「重要窗口」貢獻海關力量。
(本版圖片由寧波海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