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道路上院士,遇到了瓶頸居然拿自己做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一般人遇到瓶頸要麼進、要麼退,也不會拿自己的命作為賭注吧,可這位院士卻這麼做了。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劉尚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還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全軍英模代表,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真不愧為戰果纍纍的人物!
劉尚合每天一回到家就會鑽進了書房。似乎對他來說,如果生命中有個抹不去的符號,那一定是激情。劉尚合只要進入研究狀態,就會忽略了時間,忽略了年齡。50多年的科研之路,劉尚合一直都在與一個「幽靈」戰鬥。
這個「幽靈」叫靜電,它可導致電發火裝置及易燃易爆物意外發火、爆炸,令人防不勝防。劉尚合與靜電結緣於30多年前。1983年,在軍械工程學院從事基礎物理教學的劉尚合,被國內外一連串由靜電引發的傷亡慘劇所震驚。也就從此對這個靜電感興趣,決定研究它。
在經過反覆理論推算和儀器精密實驗後,由於劉尚合得出的結果高於英美專家認定的數值。又不能證明自己推測結果的科學性,只靠理論計算顯然不行,而動物皮毛實驗又不一定達到人體的效果,這裡為了儘早打通科研瓶頸,劉尚合大膽提出對人體直接進行高電壓實驗,並提議由他自己親身來完成。
據悉,在上世紀80年代初,劉尚合就踏上了追蹤靜電「殺手」的科研之路。那裡他還是石家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教師,在與靜電的過招中,成就了他的兩個唯一——我國靜電研究領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在我省的唯一一位軍人院士。
幾年前,劉尚合就曾在「神舟五號」的模擬返回倉內,親自測試其靜電性能並進行靜電安全,劉尚合領導的團隊最終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艙內壓力服的靜電安全性評價工作報告上鄭重地籤下他們的名字,為後來楊利偉飛天工況下的靜電安全提供了最權威的保障。「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軍人,每一項科研工作都是一個必須完成好的戰鬥任務。」正是這種想法,讓劉尚合教授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者:xiaoyu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