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爺叔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圖說:4月中旬,在鄭先生家空調外機築巢孵卵的斑鳩 本文圖片均為鄭先生供圖

圖說:4月底,空調外機邊的兩隻雛鳥長大了很多

  「4月初,一隻珠頸斑鳩在窗外的空調外機後邊,銜來了幾十根粗細不一、長短不齊的樹枝,搭建了一個巢窩。」

  「4月24日,在公母斑鳩輪流孵化、精心呵護下,終於孵出兩隻乳毛未乾的雛斑鳩。」

  「5月15日,又有一隻母斑鳩(不知道是不是上次那隻)在我家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6月7日早晨,在陽臺花架花盆裡又發現一枚帶血的蛋。」

  「6月10日清晨,母鳥淋了一夜的雨,仍一動不動地趴著孵卵。晴天頂著烈日、雨天頂著風雨,偉大的母愛、值得讚揚!」

  一段段樸實的斑鳩觀察日記正出自上海市民鄭先生之手,他向記者講述了斑鳩「三顧其家」,孵化小鳥的故事。

  年過六旬的鄭先生家住龍華地區,斑鳩初來時候的樣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斑鳩是在客廳空調外機上搭了個鳥窩,當時是4月初,先後生了兩個蛋。」鄭先生拿著照片問了鳥類專家得知,他家的新「鄰居」原來叫珠頸斑鳩。由於怕驚擾到新「鄰居」,鄭先生一家只好隔著窗玻璃觀察著它們。

  「過了兩周,小斑鳩誕生了!我每天都注意它們,長得可快了。」沒想到又過了兩周,4月底兩隻小斑鳩長大後就飛走了,「但老斑鳩十分留戀空調外機上的巢,常常來『作客』,一待就幾個鐘頭。」

圖說:出生兩周後,兩隻可愛的小斑鳩已經長大了

  5月中旬,母斑鳩再次在巢裡產下了一枚蛋,過了三天,又產了一枚。「只是這之後老斑鳩不再來了,這小鳥沒有孵出來,真是可惜!」看著窗外不再熱鬧的巢穴與孤零零的兩枚鳥蛋,日子就這麼過去了。

圖說:5月15日,又一隻母斑鳩在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圖說:5月18日,母鳥又產下一枚蛋。這兩枚蛋由於老斑鳩不再來孵化,所以「夭折」了

  「6月7日早晨,陽臺花架上廢棄的花盆裡突然有了一枚帶血的蛋。」這個發現令鄭先生格外欣喜,他將原本空調上未出生的蛋也放在花盆裡,期望老鳥能夠一同孵化。第二天,母鳥又產下一卵。「兩窩4卵放在一起,恐怕難以孵化。」他只得又將不同窩的蛋拿走,讓老鳥「安心」孵化自己的兩枚蛋。

圖說:6月7日早晨,鄭先生家陽臺花架花盆裡發現了一枚帶血的蛋

圖說:鄭先生原本希望鳥媽媽能將上次未出生的兩枚蛋一同孵化

圖說:為了讓母斑鳩安心孵化自己的兩枚蛋,鄭先生又取走了之前偷加的兩枚

  由於這次就在陽臺的花盆裡,鄭先生一家得以與斑鳩「親密接觸」。「自然博物館的鳥類專家根據我發的照片,告訴我眼黑較小的多為雄鳥,而斑鳩是雄性雌性輪流孵化的。」果不其然,「斑鳩『交接班』伐要特準哦!」鄭先生打趣地說,「一般清晨6時、傍晚5時左右換崗,雄鳥辛苦點,多值一個鐘頭。換班時,兩隻鳥會『布咕、布咕』地交流一下。」

圖說:6月9日,斑鳩敬業地孵著蛋。據鄭先生觀察,白天雌鳥孵,晚上雄鳥孵

  6月10日的一場大雨拉近了兩家的距離。「就看到老鳥被暴雨淋得嘴尖上都在滴水,眼睛也睜不開,全身羽毛溼淋淋的。」實在看不過去的鄭先生兩口,就趁它們出去覓食的空檔,把花盆拿進屋做了一番改造。「夫人在鳥巢也就是花盆上搭了一個棚,既可遮陽又能擋雨。」偷偷放回原位後,見斑鳩回來後「欣然接受」,鄭先生一家也放下了心。

圖說:6月10日傍晚,老斑鳩被暴雨淋溼,甚是可憐

圖說:6月10日,老斑鳩在改善後的巢內安心孵著蛋

  「6月18日,這幾天,老鳥在我家陽臺花架的鳥巢裡安然孵化,我們開窗晾衣、澆花、它都不飛走。」據鄭先生的日記,儼然他們已和斑鳩一家打成一片。「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再過幾天兩隻小鳥也會像第一次時候的斑鳩一樣飛走吧。」而今天恰好是小斑鳩出生第10天,鄭先生把照片發給記者,「期待它們下次再來!」

圖說:6月19日,上海入梅了,老斑鳩依舊兢兢業業

圖說:6月21日清晨,經過14天的日夜辛苦,小生命誕生了!

圖說:6月23日中午,剛出生3天的兩隻雛斑鳩,可愛極了!

圖說:6月25日,雌鳥來換崗了,雛鳥在媽媽懷裡發嗲呢

圖說:6月28日早晨,雛鳥出生一周,羽毛明顯豐潤

圖說:7月1日,小斑鳩出生十天了

相關焦點

  • 這位網友太幸運 免費給珠頸斑鳩當起"月嫂"
    看到鳥蛋,月小季想起一個多月前的4月2日,那天上午,陽光明媚,兩隻珠頸斑鳩踩在窗臺上,眺望著遠方的橫瀝河,其中一隻珠頸斑鳩不時側過頭,和另一隻珠頸斑鳩「咕咕」「咕咕」地說著什麼。此後一段時間,這兩隻珠頸斑鳩開始頻繁光顧月小季家的窗臺。    「不知道它們是來吃多肉的,還是來生娃的。」月小季把疑問曬到朋友圈,對於這兩隻珠頸斑鳩的目的,大家也是一頭霧水。
  • 這位網友太幸運 免費給珠頸斑鳩當起"月嫂"-斑鳩,小季,築巢,雌鳥...
    看到鳥蛋,月小季想起一個多月前的4月2日,那天上午,陽光明媚,兩隻珠頸斑鳩踩在窗臺上,眺望著遠方的橫瀝河,其中一隻珠頸斑鳩不時側過頭,和另一隻珠頸斑鳩「咕咕」「咕咕」地說著什麼。此後一段時間,這兩隻珠頸斑鳩開始頻繁光顧月小季家的窗臺。    「不知道它們是來吃多肉的,還是來生娃的。」月小季把疑問曬到朋友圈,對於這兩隻珠頸斑鳩的目的,大家也是一頭霧水。
  • 嘉興來了對珠頸斑鳩「夫妻」 築愛巢孵小鳥歡樂多
    兩人就把它帶回到專門為鳥準備的平房裡,準備餵養一段時間再將它放飛,沒想到一養就是3個多月。這段時間裡,他們諮詢了不少專家和朋友,了解雕鴞的習性以及訓練飛行等方面的問題。3個多月後,小雕鴞終於能夠獨立生活了。經過精心選擇,最後他倆在湖州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安吉放飛了這隻小傢伙。程普告訴記者,嘉興對於候鳥來說非常重要,是全球候鳥遷徙路線裡東亞至澳大利亞的重要一站。
  • 家裡來了只珠頸斑鳩 窗臺花盆裡築巢下蛋
    家住常州市西林華林家園的陳先生最近將心思都放在了窗臺上的花盆裡,一隻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目前正在進行孵化。飛來的小鳥8月11日早晨,陳先生起床開窗時發現有一隻野生鳥伏在他家窗臺花架上的一個花盆裡,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看,原來該鳥在此產卵。
  • 家裡來了只珠頸斑鳩 窗臺花盆裡築巢下蛋
    家住常州市西林華林家園的陳先生最近將心思都放在了窗臺上的花盆裡,一隻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目前正在進行孵化。飛來的小鳥8月11日早晨,陳先生起床開窗時發現有一隻野生鳥伏在他家窗臺花架上的一個花盆裡,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看,原來該鳥在此產卵。
  • 派出所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原來是只珠頸斑鳩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王小生6月4日上午,沙坪垻區公安分局西客站治安派出所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經民警初步判斷,應是一隻珠頸斑鳩。據西客站治安派出所的內勤民警張警官介紹,當日早晨大概8點多,走進單位的院子後,忽然在派出所接警廳門外的大樹下看到一團毛茸茸的東西,出於好奇,便上前仔細查看,竟是一隻長相奇特的鳥,比鴿子體型略大,渾身灰褐色,頸部布滿了白色細小斑點形成的領斑,如白色珍珠一般,這種斑鳩非常少見。民警發現斑鳩正有氣無力地趴在地上,見到生人也不躲閃。
  • 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
    1、珠頸斑鳩主要是以植物的種子為食的,一般主要是農作物的種子,比如 有稻穀,玉米,小麥,豌豆, 黃豆, 菜豆,油菜,芝麻,高粱以及綠豆等等。2、珠頸斑鳩是常見的留鳥。喜歡在村落以及農田的附近來進行活動。每年的5月至7月他們就會開始繁殖了。用小樹的 樹枝在準備好的樹杈上來搭建一個非常簡單 得平臺巢。每窩一般會產卵月2至3枚。
  • 把相機架到窗臺觀鳥,2月武漢小區最常見的鳥類是珠頸斑鳩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4日訊(記者賀方程)戰「疫」期間,武漢市觀鳥協會暫停野外重點區域鳥類監測活動。不過,部分會員仍堅持在家觀測小區及周邊的鳥類。4日,觀鳥協會發布了一份特殊的鳥類監測報告。在家觀鳥,這也是該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 婺源:珠頸斑鳩,福如東海
    不久前,他在婺源縣城某小區自家廚房的窗臺上,發現了從天而降、出乎意料的吉祥物:一對珠頸斑鳩! 「它們大概2月25號左右開始搭窩,2月29號左右產第一個蛋,第二天產第二個蛋。」
  • 珠頸斑鳩被彈弓打傷躺在電瓶車車籃 快遞員要燉湯
    圖說:一隻珠頸斑鳩被打傷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陳浩)近日,嘉定區眾芳社區聯勤隊員巡邏時,發現一名外賣員的電瓶車車籃裡有一隻受傷的小鳥。 事發當天,嘉定馬陸鎮眾芳社區聯勤隊員巡邏至嘉定新城阿克蘇路白銀路路口,有一外賣小哥慌張地左顧右盼,行為有些異樣,隊員便上去查看情況,發現外賣員送餐的車籃裡,竟然有一隻用塑膠袋包裹的受傷的小鳥。經聯勤隊員仔細詢問,外賣員承認,這隻鳥是自己用彈弓打來下來的。當隊員詢問其為何要「打鳥」時,對方竟回答:「準備燉湯喝。」
  • 販子市場外叫賣野生動物 2隻珠頸斑鳩獲救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正是野生鳥類進入繁殖期的關鍵時期,但是卻有一對閃爍著靚麗羽毛的珠頸斑鳩卻被貪心的販子獵捕到市場販賣。3月28日,一名販子在明溪縣農貿市場外叫賣野生保護動物珠頸斑鳩時,被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發現、跟蹤,舉報到縣森林公安分局截獲並委託志願者將珠頸斑鳩放飛大自然。
  • 珠頸斑鳩亮相兆麟公園
    記者向鳥類專家求證,這隻鳥是生活在東南亞一帶的珠頸斑鳩。這是繼拍鳥達人們在兆麟公園拍到翠鳥、戴勝、伯勞、鳳頭等野生鳥類後的又一新發現,如今兆麟公園裡已有20多種野生鳥類與鴛鴦為伴。昨天一大早,市民呂先生在兆麟公園鴛鴦湖附近拍鴛鴦,在鏡頭裡突然出現一隻像鴿子似的鳥。經東北林業大學野生鳥類專家李楓教授確認,呂先生拍到的鳥是珠頸斑鳩。
  • 北京快遞小哥兩塊麵包救下斑鳩:小鳥能活下來就沒白忙活
    劉超是復興路20號「菜鳥驛站」的一名快遞員。昨天下午一點多,他在攬件的時候,發現路邊的樹坑裡有一隻褐色的鳥。小劉說,這隻鳥形似鴿子,翅膀耷拉著,眼睛也是眯著的,看不出受了什麼傷。再一摸嗉子,裡面一點食兒都沒有。小劉擔心小鳥會被野貓叼走,趕緊找了個紙箱把它裝了起來。小劉又給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打了電話。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餵小鳥點食物和水,觀察它是否具備飛行能力。於是小劉又買來麵包和水,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小鳥暫住的紙箱裡。他說,小鳥的狀態非常差,他非常擔心小鳥晚上會熬不過去。
  • 一隻斑鳩睡窗口
    這是一隻珠頸斑鳩,應該是今年夏天出生的,才剛剛開始面對寒冷的考驗。我一動也不敢動,呆坐了十分鐘,估計它已經睡沉了,悄悄挪開步子,去吃稀飯。可惜陋室狹小,沒有別室可去,又不能開燈,乾脆就著鍋開動,一餐飯吃完,小傢伙睡得正香甜,電視機電腦最好還是別開了,刷牙洗臉免不得要弄出響動,今天就免了吧,輕手輕腳爬上床,隨即發現窗戶沒關。
  • 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3月28日11:02:窗臺有鳥築巢,且還下蛋,多喜慶! 3月28日17:51:經觀察考證,築巢的鳥為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每次產卵一到二枚。小斑鳩加油哦!我會在你不在時定期在窩邊放米的。組圖/受訪者提供
  • 「自然科普」珠頸斑鳩
    (遼寧學習平臺)珠頸斑鳩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體長30釐米左右,和鴿子大小相似。通體褐色,頸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頸部兩側為黑色,密布白色點斑,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 兩對斑鳩接連棲息窗臺孵蛋,愛鳥一家人兩個多月沒開窗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20日訊 新洲區邾城街居民陳女士家近日來了4位不速之客:兩對珠頸斑鳩接連在她家同一窗臺上築巢孵蛋。20日,陳女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為了不驚擾斑鳩孵化小鳥,她和家人兩個多月都沒打開這扇窗戶。
  • 北京快遞小哥救了只斑鳩,還擔心不能活,看到這一幕後他樂了
    10月25日下午,「菜鳥驛站」的快遞小哥劉超救助了一隻落在地上的「野鴿子」。這隻「野鴿子」渾身褐色,脖子上有一圈白色斑點,好像戴了一條「圍脖」。經野保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珠頸斑鳩。小劉說,這隻鳥形似鴿子,翅膀耷拉著,眼睛也是眯著的,看不出受了什麼傷。再一摸嗉子,裡面一點食兒都沒有。小劉擔心小鳥會被貓叼走,趕緊找了個紙箱把它裝了起來。小劉又給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打了電話。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餵小鳥點食物和水,觀察它是否具備飛行能力,於是小劉又買來麵包和水,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小鳥暫住的紙箱裡。
  • 不是所有的鳥類都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珠頸斑鳩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確實很多鳥類是這樣的,但還是有例外,比如珠頸斑鳩,就是鳥類適應人類社會的典型案例。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是鴿形目、鳩鴿科、副斑鳩屬的鳥類,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有時北方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野生珠頸斑鳩分布的地方,人們對它有著許多不同稱呼:野鴿子、花脖斑鳩、胡鳥、布穀仔、斑夾、、咕咕子。
  • 這對斑鳩三次到居民家做窩 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
    這對斑鳩為何三次到居民家做窩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珠頸斑鳩在居民家薄荷花盆中營巢繁殖後代市民何女士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陳奇雄)從今年三月份到七月份,一對成年斑鳩三次來到武漢一居民家陽臺上的同一個薄荷花盆中做窩孵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