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圖說:4月中旬,在鄭先生家空調外機築巢孵卵的斑鳩 本文圖片均為鄭先生供圖
圖說:4月底,空調外機邊的兩隻雛鳥長大了很多
「4月初,一隻珠頸斑鳩在窗外的空調外機後邊,銜來了幾十根粗細不一、長短不齊的樹枝,搭建了一個巢窩。」
「4月24日,在公母斑鳩輪流孵化、精心呵護下,終於孵出兩隻乳毛未乾的雛斑鳩。」
「5月15日,又有一隻母斑鳩(不知道是不是上次那隻)在我家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6月7日早晨,在陽臺花架花盆裡又發現一枚帶血的蛋。」
「6月10日清晨,母鳥淋了一夜的雨,仍一動不動地趴著孵卵。晴天頂著烈日、雨天頂著風雨,偉大的母愛、值得讚揚!」
一段段樸實的斑鳩觀察日記正出自上海市民鄭先生之手,他向記者講述了斑鳩「三顧其家」,孵化小鳥的故事。
年過六旬的鄭先生家住龍華地區,斑鳩初來時候的樣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斑鳩是在客廳空調外機上搭了個鳥窩,當時是4月初,先後生了兩個蛋。」鄭先生拿著照片問了鳥類專家得知,他家的新「鄰居」原來叫珠頸斑鳩。由於怕驚擾到新「鄰居」,鄭先生一家只好隔著窗玻璃觀察著它們。
「過了兩周,小斑鳩誕生了!我每天都注意它們,長得可快了。」沒想到又過了兩周,4月底兩隻小斑鳩長大後就飛走了,「但老斑鳩十分留戀空調外機上的巢,常常來『作客』,一待就幾個鐘頭。」
圖說:出生兩周後,兩隻可愛的小斑鳩已經長大了
5月中旬,母斑鳩再次在巢裡產下了一枚蛋,過了三天,又產了一枚。「只是這之後老斑鳩不再來了,這小鳥沒有孵出來,真是可惜!」看著窗外不再熱鬧的巢穴與孤零零的兩枚鳥蛋,日子就這麼過去了。
圖說:5月15日,又一隻母斑鳩在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圖說:5月18日,母鳥又產下一枚蛋。這兩枚蛋由於老斑鳩不再來孵化,所以「夭折」了
「6月7日早晨,陽臺花架上廢棄的花盆裡突然有了一枚帶血的蛋。」這個發現令鄭先生格外欣喜,他將原本空調上未出生的蛋也放在花盆裡,期望老鳥能夠一同孵化。第二天,母鳥又產下一卵。「兩窩4卵放在一起,恐怕難以孵化。」他只得又將不同窩的蛋拿走,讓老鳥「安心」孵化自己的兩枚蛋。
圖說:6月7日早晨,鄭先生家陽臺花架花盆裡發現了一枚帶血的蛋
圖說:鄭先生原本希望鳥媽媽能將上次未出生的兩枚蛋一同孵化
圖說:為了讓母斑鳩安心孵化自己的兩枚蛋,鄭先生又取走了之前偷加的兩枚
由於這次就在陽臺的花盆裡,鄭先生一家得以與斑鳩「親密接觸」。「自然博物館的鳥類專家根據我發的照片,告訴我眼黑較小的多為雄鳥,而斑鳩是雄性雌性輪流孵化的。」果不其然,「斑鳩『交接班』伐要特準哦!」鄭先生打趣地說,「一般清晨6時、傍晚5時左右換崗,雄鳥辛苦點,多值一個鐘頭。換班時,兩隻鳥會『布咕、布咕』地交流一下。」
圖說:6月9日,斑鳩敬業地孵著蛋。據鄭先生觀察,白天雌鳥孵,晚上雄鳥孵
6月10日的一場大雨拉近了兩家的距離。「就看到老鳥被暴雨淋得嘴尖上都在滴水,眼睛也睜不開,全身羽毛溼淋淋的。」實在看不過去的鄭先生兩口,就趁它們出去覓食的空檔,把花盆拿進屋做了一番改造。「夫人在鳥巢也就是花盆上搭了一個棚,既可遮陽又能擋雨。」偷偷放回原位後,見斑鳩回來後「欣然接受」,鄭先生一家也放下了心。
圖說:6月10日傍晚,老斑鳩被暴雨淋溼,甚是可憐
圖說:6月10日,老斑鳩在改善後的巢內安心孵著蛋
「6月18日,這幾天,老鳥在我家陽臺花架的鳥巢裡安然孵化,我們開窗晾衣、澆花、它都不飛走。」據鄭先生的日記,儼然他們已和斑鳩一家打成一片。「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再過幾天兩隻小鳥也會像第一次時候的斑鳩一樣飛走吧。」而今天恰好是小斑鳩出生第10天,鄭先生把照片發給記者,「期待它們下次再來!」
圖說:6月19日,上海入梅了,老斑鳩依舊兢兢業業
圖說:6月21日清晨,經過14天的日夜辛苦,小生命誕生了!
圖說:6月23日中午,剛出生3天的兩隻雛斑鳩,可愛極了!
圖說:6月25日,雌鳥來換崗了,雛鳥在媽媽懷裡發嗲呢
圖說:6月28日早晨,雛鳥出生一周,羽毛明顯豐潤
圖說:7月1日,小斑鳩出生十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