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大風採依舊
「後浪」驚豔亮相
「我還要自我介紹,那我這幾十年白幹了。」節目開篇,寧靜一句話直「懟」導演組,不少觀眾會心一笑,「果然是霸氣的靜子。」不同於新人參選時,滲透著被導演組支配的恐懼,姐姐們時而挑剔「不要讓我配合你,你們配合我好嗎」,時而要求節目組「給我們送點牛奶行嗎」,在線「卑微」的節目組和淪落為「服務工作者」的黃曉明,加上渾身是戲「興風作浪的姐姐們」,實在太對人胃口。
為了匹配上姐姐們的高規格,節目組從舞美到製作班底都是高配。姐姐們也是不負眾望,全開麥、零彩排的情況下,前輩風採依舊。主演過《天涯歌女》、唱過音樂劇《雪狼湖》的陳松伶,49歲依然台風穩健,一首《餓狼傳說》還夾著魔術表演;同齡的鐘麗緹踩著超10釐米的恨天高,穿著全身包裹亮片衣,唱得了《舞娘》,跳得了緞帶舞;倒是張雨綺的唱跳,短短幾秒就「同手同腳」了4次,意外成為「搞笑擔當」。
「後浪」也不簡單,說著自己幹一行就要像一行的藍盈瑩,拿下91分成為初舞臺最高;31歲卻已在娛樂圈乘風破浪數十年的張含韻,不再只有可愛,嫵媚和淡然她也拿捏得恰到好處。
一檔看似玩票的綜藝,卻展現著姐姐們的決心,網傳練習第一天黃聖依就因為起床太晚,落後訓練被急哭。張含韻更自我調侃:「這麼多年沒有練出的馬甲線,才來幾天就有了。」而伊能靜練得大腿布滿淤青,被丈夫秦昊勸退賽也不從。這股女子力,接下來還會隨著團體戰、淘汰賽、宿舍生活慢慢展開,難怪有觀眾表示,看了節目覺得一周過得更慢了。
哥圈推商演拒邀約只為出道
哥哥「賴」在舞臺不走
「怎麼沒有『乘風破浪的哥哥』,瞧不起人嗎?」姐姐團席捲後,獲得過全國霹靂舞冠軍的孫紅雷也忍不住了,一條微博滿是參賽的渴望。作為選秀節目老牌平臺,湖南衛視可沒準備錯過這波熱潮,上周日的《天天向上》就推出特別企劃《追逐夢想的哥哥》,邀來聶遠、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陳志朋、胡兵、聶遠、印小天,黃格選等共18名「哥哥」,追逐起男團夢。
錄製首期節目後深受觸動的大張偉說:「他們就像是用看起來不靠譜的樣子去認真地完成一件事情。」執行製片人趙雅婷告訴記者,自己內心的衝擊很大,其實要找30歲+的男明星不難,「但我們拒絕了那些只是把節目當作是通告來跑的,以及那些想要『內定』、或者不願意配合訓練的藝人。」
讓導演組感動的是,不少哥哥都是排除萬難來參加。陳志朋為此推掉了所有的商演,全力以赴準備節目錄製;鳳凰傳奇的曾毅也拒絕了其他的合作邀約,抓緊一切時間練習;紅極一時的敖犬也提前來到長沙隔離14天,只為參加節目。
節目中,能看到陳志朋嫻熟地帶領著大家一起壓腿,也能看到曾毅因為難以跟上動作而被舞蹈老師頻頻叫停,但讓趙雅婷觸動最深的,是「以前都是被藝人的經紀人催場,而這一次是導演催藝人的場,所有哥哥都希望有多的時間來打磨,在舞臺上一遍遍跳,不願意下來。」
粉絲有人叫醒有人催練
他們也是追夢人
「養成系」綜藝極其容易引起觀眾共情,從2005年《超級女聲》引發全民追星的影響力開始,選秀出身的歌手與粉絲的黏性極高,「我一路送你出道,你帶著我的夢越飛越高」成了粉絲的使命感。
《乘風破浪的姐姐》錄製期間,粉絲也操碎了心。有人在鬱可唯的微博中評論道:「快起床別睡了,該練舞了。」鬱可唯隨即回應,「起來了,一直催煩死了」,像極了父母喊起床的時候。不僅有叫醒服務,各家粉絲還輪番在偶像微博下「催練」:「舞會跳了嗎」「歌唱好了嗎」。各位姐姐也卯足了勁兒往前衝,吳昕在機場看著手機比劃舞蹈姿勢,金晨拍戲間隙都在練舞,伊能靜和鍾麗緹爬個山的工夫,都能面對面來一首主題曲唱跳。
6月10日熱搜停更後,粉絲還自發為姐姐準備了熱搜詞,「黃曉明端碗藝術」「藍盈瑩美」等承包了「宣傳」業務。一名觀眾留言說:「千萬不要剪成互撕向,那樣就可惜這個陣容了,30歲+女藝人一定有很多能量和故事值得展示和分享。許願:如果剪成熱血向,信女願一生吃肉。」這在豆瓣裡獲得了最多的點讚。
許多一開始吵著要看「三個女人一臺戲」大型女明星宮鬥現場的觀眾,在姐姐們逆「齡」前行,展現出不同風格的「青春無敵」下,默默打出了一句話:「我想這個綜藝最大的價值就是,看著她們我好像沒有那麼害怕變老了。」
爭議頂級唱功反獲低分
「熟齡團」到底該是什麼標準
第一期節目中,導演組在導師點評時,用「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女團標準」展現了自己的求生欲。不出所料,負責成團潛力打分的杜華,由於給黃聖依24分(滿分25),丁當15分,而引起巨大爭議。
作為實力唱將,丁當在30名姐姐中唱功屬於頂級,卻以低分收場,杜華解釋:「丁當是一個很好的歌手,但就是唱得太好了,會顯得別人太差了,放在團裡面的話反而是不和諧的……」對於黃聖依的高分,杜華則認為,黃聖依達到了外形養眼、身材黃金比例的標準。
可是,用這樣評價常規女團的標準去衡量「乘風破浪」的熟齡團,是否會讓其失去「獨特性」呢?有觀眾質疑,「杜華難道認為要唱跳平平無奇,才能夠擔任女團嗎?」丁當也下場回應,「如果標準真的如此,就快把妹妹我淘汰吧」,甚至有偏激網友組成了代罵團「洩憤」。
所以,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標準去選出優質熟齡團?作為一檔原創節目,想來節目組也還在摸索當中,不過期望正如《乘風破浪的姐姐》開篇文案「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那樣,最終該類節目能傳達出最具30歲+的風格和理念,而不是被常規青春活力所束縛的「依然年輕」。
【來源:青年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